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河的兩岸(王明洋)

​​ 河的兩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河的兩岸》中國當代作家王明洋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河的兩岸

當時河的兩岸,一派大自然風光。春暖花開,冰雪消融,楊柳掛綠,嫩草、叢花像綿厚的毛氈鋪在腳下,我們一群鬧春的孩子,一會兒薅幾支「粘粘軸」(菅草的嫩芽包,有甜味,可以吃)嚼在嘴裡,一會兒走在綿軟的草叢上,不時被草下的積水弄濕了鞋,撥開草棵,往往能看到蝌蚪們在水窪里蠕動。暮春夏初,我們在和煦的陽光下,躺臥在草地上,向天空中吹蒲公英,它們一個一個像是小小的降落傘,順着暖風,飄飄悠悠飛向遠方。炎夏酷暑季節,樹高林密、蔭天蔽日,蛙噪蟬鳴、牛羊乘涼,羊娃們在矮樹叢里你藏我追,盡情嬉戲,賽似一幅動態的放牧圖;草地豐腴、水淖遍布,微風吹過,宛如綠海的波濤;蘆葦堆秀,水陸連片,涌動起伏,是葦蚱的樂園;鷸鸛掠影,忙碌疾飛,或駐濱待魚,或下水小搏,有時我們也能「不勞而獲」撿拾到本屬於它們的戰利品。物競天擇,水面天空,演繹着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生存鬥爭。秋風蕭瑟,天高氣寒,南徙的大雁列隊盤旋,總是把這裡選作良宵佳地,歇腳覓食。每當朔風勁吹、嚴冬籠罩之時,這裡則是水變冰、草成雪的世界,白茫茫一片,在太陽的照耀下,銀光閃閃,幾處夏日的水坑頓失活潑,像一群半大小子變成了嫻靜安穩的姑娘。

那時候,河道的北面都是樹林,樹種有楊柳樹、洋槐樹等,個個粗壯高大,樹樹競鑽藍天。就是太陽朗照的日子,林子裡也不過僅僅能從間隙中投下霧狀、斑駁的光束。走在林子中,空氣清新,土地濕潤,地上,落葉常年覆蓋,腐殖質肥厚,滋長着片片地衣或嫩綠小草。這片樹林和從城西門、城南門綿延下來的樹林,十幾里地連成一片,抗拒小的洪澇,防風固沙,涵養水分,調節氣候,成了縣域內一大景觀。那時,站在我們村北看臨城,滿眼裡都是蒼翠,最多只能隱隱約約看到浮在林海之上普利寺塔的一點點塔尖。樹林以北就是大片的楊家灣糧田,糧田以北,沿着山腳的是馮村與臨城相通的公路。1938年秋天,范子俠的冀察游擊第二師(1940年2月改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第十旅,范子俠任旅長)曾在這裡發動了一場對日寇的伏擊戰,砍死鬼子20多人,還繳獲大量武器、車馬、糧食、服裝等,光榮載入了史冊。

這如詩如畫、旖旎壯美的泜河灣,就是我兒時夢繞魂牽的聖地。從小到大,每當以故鄉為題習寫散文時,我無不為家鄉這塊天然的美景而自豪,總是激情滿懷地想寫遍河水兩岸的故事。如今,我已是花甲之年,卻做起夢來仍然還是遊蕩在家鄉的綠水邊,浸泡在熟識的水坑裡,頭蓋幾片湛綠的野蓮葉,折一把生長飽滿的蒲棒,或群戲擊水,或摸蚌捉魚,友童如昨,趣味盎然,喜洋洋,飄飄然。

[1]

作者簡介

王明洋,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