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泌酸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10月5日 (三) 16:33 由 Cypresshill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泌酸腺(Oxygenate glands) 分佈在佔全胃粘膜約2/3的胃底和胃體部; 泌酸腺由三種細胞組成:壁細胞、主細胞和粘液頸細胞,它們分別分泌鹽酸、胃蛋白酶原和粘液。

  • 胃粘膜是一個複雜的分泌器官,含有三種管狀外分泌腺和多種內分泌細胞。
  • 胃的外分泌腺有:
  • ①賁門腺 分佈在胃與食管連接處的寬約1-4cm的環狀區內,為粘液腺,分泌粘液;
  • ②泌酸腺 分佈在佔全胃粘膜約2/3的胃底和胃體部。泌酸腺由三種細胞組成:壁細胞、主細胞和粘液頸細胞,它們分別分泌鹽酸、胃蛋白酶原和粘液;
  • ③幽門腺分佈在幽門部,是分泌鹼性粘液的腺體。
  • 胃液是由以上三種腺體和胃粘膜上皮細胞的分泌物構成的。
  • 內分泌細胞:
  • 胃粘膜內至少含有6種內分泌細胞,如分泌胃泌素的G細胞、分泌生長抑素的D細胞和分泌組織胺的肥大細胞等。
  • 壁細胞是胃中的泌酸腺體,壁細胞(parietal cell)的超微結構:微絨毛,細胞內分泌小管,細胞核。
  • 胃粘膜中有三種外分泌腺:賁門腺、泌酸腺和幽門腺,其中的泌酸腺的腺體主要就有壁細胞、主細胞和頸粘液細胞,壁細胞能分泌鹽酸和內因數。
  • 壁細胞(parietal cell):又稱泌酸細胞(oxyntic cell),在腺的頸、體部較多。此細胞較大,多呈圓錐形。核圓而深染,居中,可有雙核;胞質呈均質而明顯的嗜酸性。
  • 電鏡下,壁細胞胞質中有迂曲分支的細胞內分泌小管(intracellular secretory canaliculus),管壁與細胞頂面質膜相連,並都有微絨毛。
  • 哺乳動物壁細胞可接受不同促分泌因數的刺激,通過第二信使 轉導,經H/K-ATP酶分泌HCl.膜包裹的H/K-ATP酶,利用ATP級鏈水解釋放的能量,將細胞內的H+單向轉運出胞外,並將細胞外的K轉運進胞內。
  • K不能通過胞質顆粒膜,而存在於細胞分泌微管中,通過具有Cl-通道和KCl的共轉運通路,使得K和Cl-排出細胞外,然後K通過H/K-ATP酶再迴圈進入細胞內,並同時將H分泌入微管中。
  • 人體中僅胃H/K-ATP酶具有這種獨特的結構和交換機制,並且只有胃H/K-ATP酶能夠使腔內pH降低至4以下.Cl-通道是H/K-ATP酶功能的組成部分。
  • 泌酸腺 分布在占全胃粘膜約2/3的胃底和胃體部。泌酸腺由三種細胞組成:壁細胞、主細胞和粘液頸細胞,它們分別分泌鹽酸、胃蛋白酶原和粘液。

泌酸腺的主要作用流程

  • 當嚥下的食物通過下食道括約肌進入胃裡,會刺激具高度協調性的一連串事件發生,這些事件的目的是使消化作用完美進行:
  • ●胃黏膜稍微撐開。
  • ●神經纖維感應到前述情況,便指示G細胞開始分泌胃泌素。
  • ●胃泌素對壁細胞造成刺激,使得胃酸的分泌與釋放因此增加; 在此同時,胃泌素也會刺激類腸嗜鉻細胞分泌組織胺,而後組織胺又刺激壁細胞,致使胃酸的分泌與釋放再度增加。
  • ●除了胃酸,壁細胞會同時釋放出名為內在因子的物質,這種物質是吸收維生素B12所必需。
  • ●胃泌素也會促使胃黏膜中的主細胞釋放胃蛋白酶原。
  • ●如果有足夠的鹽酸存在,胃蛋白酶原便能夠轉變成胃蛋白酶,而胃蛋白酶是負責將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的主要酵素(當胃部的pH值在四以下時,胃蛋白酶原轉變成胃蛋白酶的效率最佳。萬一pH值升至五以上,酸度降低,胃蛋白酶原會失去活性,不會形成胃蛋白酶)。
  • ●在這一切進行時,胃泌素會同時指示胃部肌肉開始攪拌研磨,促使胃內容物混和並往下移動。一旦胃內容物(食糜)「充分酸化」,蛋白質與其他許多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處理過程,便能夠以最佳的速率繼續進行。
  • ●待食糜抵達下胃部,pH值開始升高,消化與吸收作用因此得以在小腸裡發生。
    • 胃的酸度在下胃部(亦即胃竇與幽門)會降低。
    • 這種情況的出現來自於兩項主要機制。
    • 第一,現有的酸會刺激在胃竇的D細胞開始分泌「體抑素」這種激素; 體抑素回饋至G細胞,因此減緩了胃泌素的生成; 胃泌素減少,代表組織胺變少,壁細胞的胃酸分泌量也隨之降低。
    • 第二,接觸到十二指腸黏膜的酸化食糜,會刺激「胰泌素」這種荷爾蒙的釋放。
  • ●接著,胰泌素便會指示胰臟(以分泌胰島素這種激素而聞名的大型腺體)釋放各種消化酵素及重碳酸鹽離子。
    • 胰臟所製造的重碳酸鹽,實際上就等同於人們長久以來用於中和胃酸(提高pH值)以緩解胃灼熱症狀的碳酸氫鈉(或說「小蘇打」)。
  • ●在胰泌素分泌的同時,小腸也會釋放「膽囊收縮素」這種荷爾蒙。
    • 在膽囊收縮素來到膽囊後,會刺激膽汁(適當消化脂肪所必需)分泌進入小腸。
  • 當嚥下的食物通過下食道括約肌進入胃裡,會刺激具高度協調性的一連串事件發生,這些事件的目的是使消化作用完美進行。
  • 對於消化過程,這已經是經過極度簡化的描述,實際情況要更複雜許多; 然而這一切描述已足以說明關於酸與腸胃道功能的五項極為重要的特點:
  • ⑴這些基本的消化功能只有在非常狹窄的pH值範圍內才能夠發生,而這個範圍會隨著消化的階段而有所改變。
  • ⑵「抑止」或「中和」胃酸,是從關鍵環節阻斷了正常的消化流程,移除了讓流程中幾乎每項後續步驟都得以進行的「酸開關」。
    • 「減酸」意謂著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胰泌素、膽囊收縮素、胰臟酵素與膽汁都會隨之減少。
  • ⑶由於回饋與調低胃泌素分泌的酸變少,胃泌素含量暴增。如同後續章節即將討論的,胃泌素含量過高與罹患某種胃癌有關聯。
  • ⑷既然許多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與胺基酸的吸收,只有在相當狹窄的pH值範圍內才會發生,透過降低酸度(提高pH值)來破壞胃部的消化環境,對許多營養素的處理與吸收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 ⑸因此,即使我們吃得極好,若胃酸分泌量過低,仍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處於半飢餓狀態。難怪在長年為機能性萎縮胃炎所苦的人與服用某些抗酸藥物的人身上,營養不足的情況十分常見。 [1]

參考來源

  1. 摘自《恐怖的胃酸疾病療癒聖經》. 一張圖告訴你 食物進入胃裡會發生什麼事. 元氣網. 2018-03-07 [2022-09-2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