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法兰兹·鲍亚士

法兰兹·鲍亚士 (Franz Boas,1858年7月9日 - 1942年12月21日)或译  弗朗茨·博厄斯,德裔美国人类学家,现代人类学的先驱之一,为“文化人类学之父”、“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将人类学与民族学整合成出“全观式人类学”(Holistic Anthropology),并提出文化相对论,开创了专业调查的先河,并提出人类学包含有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奠定当代人类学系训练的四大分支,被萨林斯誉为“文化思维”传统的鼻祖。[1]

目录

生平

 
文化人类学之父
来自冠华居

1858年出生于德国西伐利亚省的明登,为家中排行第三的长男,父母皆是犹太裔中产阶级,父亲梅尔是商人、母亲苏菲亚是幼稚园的创办人,因母亲热爱科学,从小鼓励小孩,鲍亚士因而做了无数关于生物自然的实验,并兴趣广泛,对历史、音乐、文学皆有兴趣。1877年~1881年,鲍亚士在海德堡、伯恩、基尔大学读书,主修物理和数学,1881年以博士论文《论海水颜色的研究》毕业,之后服兵役,1882年在柏林就学并结识了德国人类学家鲁道夫·雅尔超、阿道夫·巴斯典。1883年前往巴芬兰对爱斯基摩人做地理及民族学的调查研究,之后回到柏林进入柏林皇家民族学博物馆工作,并在1888年整理出版有关巴芬兰调查的民族志[2]

1886年,他选择离开德国前往美国,先在美国西北海岸田野调查,之后到纽约担任科学杂志的地理学编辑;1887年他和奥地利裔美国人玛莉·科类柯伟哲结婚,从这时候开始他接受由大英科学促进会赞助的印第安部落调查,1889年获聘为克拉克大学人类学讲师,训练出美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张伯仑,但因校方财政困难和争执,鲍亚士被迫辞职;之后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人类学搜藏部担任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蒲曼的助手,1895年获聘为纽约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人类学部助理馆长,1896年成为芝加哥大学人类学讲师,担任讲师期间他让学生学习语言学、民族学、体质人类学的基本方法及知识,希望可以建立起北美人类学的职业性训练和标准,使美国成为人类学的中心

1898年他发动美国人类学期刊重组,并参与1902年的美国人类学会成立。1905年因与董事长争执有关收藏品的展示应以学术研究为主或以大众参观为主,起了争执,辞去美国然史博物馆长一职。在1911年他出版了三本个代表他三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为《美国印地安人语言手册》、《移民后代的体型变化》、《原始人的心智》,分属语言学、体质人类学、文化相对论的论述。

1914年欧战爆发,他因癌症开刀引起左边脸颊终身麻痹,但她仍投入反战的行列,并控诉美国人类学家担任间谍一事。1931年他心赃并发作,1936年以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教授名义退休,194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俱乐部上演讲时,心脏病发作,倒在李维史陀手中逝世,享年85岁。

影响

  • 语言学:他对爱斯基摩和西北岸瓜基乌图族(分布在加拿大温哥华岛北部及英属哥伦比亚沿岸之印第安人)之研究,提出文化和语言有密切的关连,并是最早提出爱斯基摩语对“雪”的描述,说“他们的语言中表达雪的字根跟英语差不多,只是他们的语言结构允许他们在字根的基础上做出更多更细致的变化”[3]。他的学生爱德华·沙皮尔阿尔弗雷德·路易斯·克鲁伯都接续他在美洲印地安语的研究[4]
  • 文化相对论:在《原始人的心智》中,鲍亚士提出对于摩根《古代社会》、泰勒《原始文化》中进化观的批评,均反对演化论人类学的“臆想”(conjecture)成份[5],所有人类学家如今都接受鲍亚士对经验主义以及他方法论上的文化相对论的奉献。此外,事实上所有文化人类学家如今都分享着鲍亚士对田野研究的贡献,这包括长期居住,学习当地语言,以及与信息提供者发展社会联系。最后,人类学家们继续尊敬他对种族意识形态的批判。在 1963年《种族:在美国的一种思想的历史》(Race: The History of an Idea in America)一书中,Thomas Gossett写道:“可能鲍亚士比历史上任何其他人都做得更多以抗击种族偏见。”

相关影片

 

参考文献

  1. 美国人类学家法兰兹·鲍亚士诞生. 雪花新闻. 2018-07-09 [2019-10-21]. 
  2. 黄应贵主编. 见证与诠释. 正中书局. 1992: 4–6. 
  3. 到底是思维先于语言,抑或语言会影响思维?
  4. 语言学的差异
  5. 黄应贵. 历史与文化--对于“历史人类学”之我见. 历史人类学学刊. 2004, 2卷 (2期):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