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法兰西岛大区快铁C线

法兰西岛大区快铁C线(法语:Ligne C du RER d'Île-de-France),简称RER C,是法兰西岛法兰西岛大区快铁的一条贯通巴黎市郊的线路,具有众多支线。该线路连接西北部的蓬图瓦兹[1](Pontoise, C1支线),凡尔赛左岸(Versailles - Rive Gauche, C5支线),圣康坦伊夫林(Saint-Quentin-en-Yvelines, C7支线),以及东南部的马西巴雷索(Massy - Palaiseau, C2支线),杜尔当森林(Dourdan - La Forêt, C4支线),圣马丹埃唐普(Saint-Martin-d'Étampes, C6支线),凡尔赛尚蒂埃(Versailles-Chantiers, C8支线)。线路呈多叉双环状,并穿越巴黎市中心,有多个车站可以转乘巴黎地铁。

RER C线的运营由法国国家铁路公司(SNCF) 负责。 C线线路除了C1支线以外, 都在塞纳河的左岸。

目录

历史

C线的前身是开往巴黎西郊凡尔赛的荣军院-凡尔赛线(Ligne des Invalides) 和开往巴黎南郊的奥尔良铁路网(Chemin de fer de Paris à Orléans)。修建法兰西岛大区快铁时,SNCF将两个路网合并, 后经多次延长,成为今日的C线。

塞纳河左岸切向线与两网合并

1840年, 荣军院-凡尔赛铁路网开始动工修建, 其中的各个车站在此后的60年间陆陆续续启用。同年9月20日,奥尔良铁路网北段亦投入使用。1843年,奥尔良铁路网延伸至埃唐普,后来成为C6支线。1865年,奥尔良铁路网延伸至杜尔当,后来成为C4支线。1900年,荣军院和奥尔良铁路网之间各个车站陆续。投入使用,但沿着塞纳河边的两个路网之间没有连接。

1929年,修建法兰西岛大区快铁的计划第一次被提出,其中包括连接西南郊区和南部远郊的计划, 但最终没有被保留,直到1960年代都未被提起,理由是塞纳河左岸没有大的客流往来,修建快铁的需求不旺盛。但进入1970年代,随着奥利机场铁路(并非Orlyval) 支线的启用,以及地铁13号线南北贯通,增长的客流才使连接这两个相距不到1公里的终点的计划被提上议事日程。1972年,法兰西岛大区快铁的计划中终于包含了一条塞纳河左岸切向线。

1975年1月22日,内阁会议通过了修建浅层铁路连接两大路网的计划,年底动工。动工期间,路面交通受到限制,奥赛堤岸(Quai d'Orsay) 的树木也被保护起来。两个终点站荣军院站和奥赛站的路轨都经过修改。凡尔赛路网的月台高度被降低以适应需求标准,并重新进行电气化改造,由原有的750V第三轨供电改为1500V接触网供电,凡尔赛路段因此中断交通来保证电网施工如期进行,路线的讯号系统也被更新。1979年5月,供电施工完毕,第一班Z 5300列车开始运行凡尔赛路网部分路段,7月扩展到全部路网。1979年9月26日,两个路网间的浅层隧道竣工,两网合并完成,西南郊的凡尔赛和南部远郊的埃松省从此被连接起来,RER C线正式投入使用。

延伸西郊

C线开通之后,西部路段的客流量明显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80年5月,线路新开一条支线到圣康坦伊夫林,通过交错的多轨道利用了巴黎-布雷斯特线的一部分。随着客流量的提升,Z 5600双层列车投入使用.

VMI支线

1965年的早期规划曾经计划要修建法兰西岛大区快铁通往塞尔吉-蓬图瓦兹地区(Cergy-Pontoise),但最终相关服务由远郊车完成。 1980年代, 随着该地区居民不断要求改善轨道交通质素,当局决定将法兰西岛大区快铁服务延伸至那里。A线西延段即是计划之一,而C线由于西郊-东南经年客流失衡也被列入了该延伸计划。为了节约成本,该延伸计划利用了早已废弃半个世纪巴黎环城铁路[2](Ligne de Petite Ceinture)中仍在运行的奥特伊线(Ligne d'Auteuil) 中北段,以及圣旺-船坞线(Ligne de Saint-Ouen-les-Docks),而未新增太多路轨。

经过5年施工,1988年9月25日该北延段通车,并命名为VMI(Vallée de Montmorency - Invalides),从战神广场(Champ de Mars) 到阿让特伊(Argenteuil) 和蒙蒂尼博尚(Montigny - Beauchamp)。后来分别成为C3和C1支线。1991年9月29日, VMI支线上的克利希门车站(Porte de Clichy) 启用。

参考文献

  1. 蓬图瓦兹攻略,走遍欧洲
  2. 影像记录:沉默的巴黎铁路 ,搜狐,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