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法昆多·卡布拉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阿根廷民谣歌手法昆多·卡布拉尔

法昆多·卡布拉尔Facundo Cabra,1937年5月22日-2011年7月9日)是著名阿根廷民谣歌手作曲家

2011年7月10日在危地马拉首都前往机场途中遭枪击扫射身亡。,享年74岁。消息震撼国际社会,瓜国总统下令举国致哀三天,联合国也发表哀悼声明。据报,卡布拉尔是在从下榻酒店驶往危地马拉城机场的途中遭遇伏击身亡的。 危地马拉当局说,当枪手同另一辆汽车中的卡布拉尔保镖交火时,卡布拉尔所乘坐的汽车被打中18枪,歌手当场死亡[1]

他最有名的作曲是《我不属于这里,也不属于那里》(No soy de aquí ni soy de allá

简介

法昆多卡布拉尔(Facundo Cabral)出生在贫困家庭,父亲早早就弃家出走,留下他母亲和六个兄姊。他9岁即因酗酒被送往教养院,22岁入狱,狱中一名传教士教他识字而完成小学教育,22岁时成为民谣歌手。

1970年,卡布拉尔以抗议歌曲〈我非来自这里,也非来自那里〉(No soy de aquí, ni soy de allá)唱出庶民心声,呼应南美反独裁和全球反战风潮,扬名西语系国家,也在1960及70年代的南美新歌谣(Nueva Cancion)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1976年,卡布拉尔被阿根廷独裁军政府驱逐,流亡墨西哥,8年后才返国。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赠“全球和平使者”头衔,表彰他透过歌曲倡议和平与爱的努力。

卡布拉尔是位多才多艺的艺人,不但作曲演唱还会写小说与诗。他崛起于1970年代,创作的政治异议歌曲,让他成为拉丁美洲革命年代的偶像人物。他的演唱会以融合了哲学民谣和诗歌为特色。卡布拉尔的音乐风格植根于南美洲潘帕斯草原的高卓(Gauchos)牧人,他在舞台上歌唱印度“圣雄”甘地美国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美国诗人华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和阿根廷作家荷黑路易士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71岁时,卡布拉尔回顾自己一生:“我总是问上帝,‘你为什么给予我这么多?’你给了我悲惨,饥饿,欢乐,斗争,启蒙……我什么都见到了。”作为吟游诗人,卡布拉尔始终“在路上”。哪怕后来双目近乎全盲,他仍坚持拄拐杖行走,不肯放慢脚步。他曾说,自己“不会停歇,更愿在路途上呼吸……在舞台上,我仿佛年轻50岁”[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