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泗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泗渡镇位于遵义城区北郊大娄山南麓,距市中心城区26公里,东与绥阳县蒲场镇相邻,南接高坪镇,西与遵义县沙湾镇分界,北连板桥镇。地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辖8村1居,170个村民小组,21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5921人,其中农业人口33023人。耕地面积27075亩,其中:田13039亩,土14036亩;泗渡、观坝、生力大坝总面积10000余亩,是全省18个万亩大坝之一。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31%。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盛产粮油、果蔬,素有黔北"粮油重镇"之称。[1]

建制沿革

公元前770~ 476年,春秋时期,泗渡地域属鳖国境。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泗渡属犍为郡。

观十三年(639),建播州。

贞观十四年(640),改恭水县为罗蒙县,第三年改罗蒙县为遵义县。

宋代至元二十一年(1248)闰五月,设永安驿。永安驿在永安山下,是遵义至重庆府的必经之地。

明代洪武六年(1373),一度废止的永安驿又重新恢复。驿站仍建在永安庄,设驿丞,备快马传送官方文书,这是遵义县境最早的邮政通讯机构。

永乐五年(1407),播州宣慰司僧纲司设在永安庄,这是最早的宗教事务机关。正统年间,四川布政史(又称方伯)冯延富解甲来到杉松坝定居,造5把水车开田耕地。

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朝廷命李化龙调集8路官军共24万人进剿扬应龙。杨应龙率兵在风门垭与明军王芬激战,获大胜。大将王芬被乱箭射死,明兵死亡2千余人,风门垭血流战河,鬼哭狼嚎。第二年,明朝廷废播州,设遵义军民府,由四川管辖。清顺治年间,设泗渡站塘。当时,今陈家湾一带称泗水。

泗渡的名称最早有文字记载是明代成化十二年(1476)十月十五日四川都察院右副御使张瓒写的诗歌《宿永安驿》中。他在诗歌引言中这样写道:"宿永安驿,俗称泗渡水。是日过楼山,抵晚,杨宣慰又率属来接。道上有言。""有言"即他写的诗歌:"两山对峙树交加,一经潜通百路赊,蓊郁不知天色暄,马蹄薄驿日西斜"。

民国5年(1916)6 ~ 7月,"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泗渡,学校师生及街上群众积极响应,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保国民小学师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抗日。

抗战胜利后,群众自发组织游行,开庆祝大会。会场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群狂群狂群群狂。"充分表现了泗渡人民喜悦的心情。

1935年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先头部队来到泗渡,街上青年知识分子何治国帮助红军写标语。

1935年1月9日,成立泗珠站苏维埃农民协会,开展打土豪的活动。农民协会有3个委员在红军离开泗渡后被土豪杀害。

1935年1月19日,在泗渡召开"遵义会议"以后的第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泗渡会议"。下午2点,朱总司令在泗渡发出《关于我军渡江的作战计划》。下午3点,又发出《关于20日的行动部署命令》。同日,成立观音阁打土豪分田大队。

1935年3月4日,九军团司令部驻扎观音阁,并在观音阁阻击战中取得胜利。

1935年3月8日,成立唐家店农民办事处。红军在泗渡期间,有3个青年当了红军,其中,木村湾李三在佯攻贵阳时牺牲在贵阳城郊,钟三当了张震的警卫员,泥瓦匠黄忠诚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杉林杨树平、上坝周兴安、观坝杨和尚(本名杨顶先)、后沟马炳奎都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过红军。在泗渡,被土豪劣绅杀害的红军共5人,要不是群众保护,不知还要牺牲多少。红军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教育精神财富。现存的红军标语就有几十条,实物有马灯、啤酒瓶、军毯、提桶、苏维埃铜币等等。泗渡会议会址、战地医院遗址、下坝红三军团驻地、毛泽东、朱德、陈云、周恩来、张云远等领导人的住处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泗渡会议会址现在仅有部分存在,大部分被农户用来建房。

另外、解放前夕,中寺苗民自卫队成立。上坝山墩岩、麻沟核桃坝以及布政的苗族,成立了2个中队,参加反拉兵派款的斗争,迫使镇公所答应他们提出的条件,结果取得了胜利。解放初期,他们又积极协助解放军打土匪,参加土地改革。[2]

自然资源

矿产丰富

麻沟向斜探明煤炭储量1.2亿吨、硫铁矿4亿吨。工业基础较好,现有年产8万吨以上的水泥厂1家、年产6万吨以上的水泥厂3家、年产15万吨的煤矿2家、年产9万吨的煤矿2家、年产3万吨的硫铁矿1家、页岩砖厂1家、铸造厂2家、采石场5间。

社会事业

主要任务

完善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机制。各村居及相关部门要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本责任区域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抓紧抓好旅游发展工作。

加强乡村旅游业行业管理。出台乡村旅游管理办法,对乡村旅游服务单位提出明确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已规划好的星级线路上如要新增建设项目的,必须符合该线路的整体要求,否则不予批准建设。

加大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和扶持1至2个重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点)、加快3条乡村旅游线路建设进度,力争2015年全镇乡村旅游迈上新台阶。

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大力推进"果进篮、花进盆、菜进盒、农副产品进袋"工程,对农副产品进行精包装或深度研发,提升地方农产品形象和附加值。重点扶持具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诚信规范的乡村旅游商品购物商店,尽快在全镇形成乡村旅游商品产销体系。

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结合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制定年度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方案,搞好产品策划和包装,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形象。培育精品线路,开展特色旅游活动,逐步形成约定俗成的油菜花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通过广告宣传牌、电视风光片、风光画册和乡村旅游地图等形式,宣传和展示乡村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多种形式,开设乡村旅游专版和专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促销,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根据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开展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全面提高从业者在经营管理、食品卫生、旅游知识、服务规范、当地民俗文化和乡土人情等方面的素质和服务技能。

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规范建设行为,严格环境保护,保持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对古建筑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民间绝技。科学处置乡村旅游区(点)内的污水、烟尘、垃圾等,彻底解决乡村脏、乱、差等问题。[3]

泗渡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以下简称"意见"),结合省、市、区相关要求,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拉动消费、促进增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我镇乡村旅游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编制本规划。

全镇乡村旅游基本情况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的农、林、牧、渔等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乡村情趣、乡村文化和农家生活特色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观光度假、农事体验等服务项目的旅游业。其经营实体分农家休闲型、山水田园型、民俗文化型、花香果园型、现代新村型、农事体验型和产业基地型等类型。发展乡村旅游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惠民工程,是旅游产业的提升工程、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程,是旅游与农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经济抓手。

泗渡镇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厚重,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永安庄、风门垭、矮子寺、水源寺、天生桥、凉风垭溶洞、麻沟坝溶洞、红军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210国道、崇遵高速路、川黔铁路横贯境内的交通优势,还有宜人的气候,都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条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镇养老休闲乡村旅游业得以健康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集中养老休闲服务点3家,分散休闲服务点30余家,2010年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全镇乡村旅游的发展已从最初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的单一农业特色餐饮、农事体验活动向度假、食宿、休闲娱乐等综合型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项目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成为投资者的重点选择方向之一。但总体来看,我镇乡村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比较薄弱,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主要存在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扶持合力不够;规模普遍偏小、带动力差;服务水平低、特色不鲜明;营销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大等问题。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据区委关于打造娄山关新农村建设示范带的统一部署,大力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生态靓镇"战略,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现有资源、文化为基础,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的工作目标。

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鉴于乡村旅游具有带动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当前基础设施薄弱、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与规范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调动和激发民间资本开发乡村旅游的热情,切实保护投资经营者利益。

区镇为主、政策扶持。建立政府牵头、部门配合、业主经营的工作机制。区级出台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的扶持政策镇政府负责全镇旅游富民工程工作规划、指导、督促、协调,部门及村居负责抓好旅游富民工程的落实。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良性机制。

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现有资源优势,挖掘特色,走示范带动、整体发展之路,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基地既要规范标准、合理布局,又要相互补充、各有侧重。

发展目标

以发展乡村旅游星级服务示范点为手段,以发展景区依托型、城市近郊型、农业资源型等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逐步建立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功能配套、服务良好、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力争三年初具规模,五年大见成效,至2015年,建成10家以上星级乡村旅游服务示范点,其中5家四星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培育2条乡村旅游星级线路、1至2家拥有自主品牌的乡村旅游特色商品生产企业和5家较大型诚信规范的乡村旅游商品购物商店。直接从事乡村旅游业的农民达2000人以上,间接从事乡村旅游业的农民达3000人,实现全镇乡村旅游总收入1亿元。

总体布局

根据全区旅游产业布局的总体要求及我镇农业、林业、水利、文化等资源的分布现状,乡村旅游突出以"三线"旅游为主进行空间总体布局。

观坝下线口--观坝新村--观坝老街--麻沟天生桥"人文、红色、天然风景旅游线路。

此旅游线路涉及双仙、观坝、泗渡、麻沟等村居,是泗渡镇重点打造的中心旅游线。该旅游线路突出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特色餐饮、养老休闲、商务接待等服务内容。建设项目有泗渡会议会址、观坝红军宿营驻地旧址、休闲亭(红军长征在泗渡介绍)"源缘圆"星级旅游服务示范点,3257厂军工产品展、观坝特色餐饮一条街打造、永安庄杨应龙土司文化开发、永安养老休闲服务中心、万亩大坝现代农业开发、麻沟水库开发、天生桥自然景观和核桃坝百年苗寨打造等。

此线路如引资顺利,在2015年前即可对外开放。预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设性占地和配套设施占地预计100亩。

"凉风垭--上坝--刘家山--大厂沟水库"生态人文旅游线路。

此线路位于泗渡镇上坝村境内,森林覆盖率达40%,树木花卉品种丰富。退耕还林后,环境更加怡人,犹如世外桃源,人间仙景。境内有大厂沟小(一)型水库一座,库中鱼类资源丰富,有鲤鱼、鲫鱼、鲢鱼、青鱼等品种,特别以青鱼为珍贵品种。大厂沟是集钓鱼、餐饮、休闲避暑为一体的好场所。沿途同时可欣赏普陀山和崇遵高速公路"刘家山大桥"的雄伟美景。此线路如投资环境好,预计在2012年初具规模。建设资金300万元,避暑山庄及附属设施建地50亩,公路占地100亩。

仁江河生态旅游线路。

仁江河途经幸福、观坝、松杉、布政等村,全长近6公里,河道两旁是万亩良田大坝,河水清澈透底,周围环境优雅,空气清新。阳春三月可举办油菜花旅游观光节。河内可养鱼、鸭、开展"漂流"等活动。加之配合相关部门抓好仁江河道治理、建好仁江书院,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文化交流为平台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推动仁江河沿岸农家乐成形,使之成为一道美丽的旅游风景线。整条线路预计2020年完善,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修整、绿化河堤和建设旅游设施占地200亩。

交通地理

川黔铁路、泗绥公路、黔渝高速公路、210国道穿境而过,形成了东连绥阳、正安,南接贵阳、遵义,北达重庆、成都便捷的交通网络。

历史文化

清代乾隆年间,泗渡的教育事业就有所发展,官停垭秀才周绍堂在陈家湾办学馆,培养出4个太学生,还有举人、秀才多人。其中陈管不但重游泮宫,还是一位黔北诗人,他的诗歌被沙滩西南巨儒郑珍搜集到《播雅》一书中。清代, 木村湾、松坝等地都有学生考取进士。木村湾钟瑛之子钟汉章于道光二十年考取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后改任四川高台县知县。钟汉章的弟弟也于道光二十六年考取解元(举人第一名)。清末民初,乡人更加重视文化教育,麻沟、双仙、观坝、松坝、布政等地都办起了学堂,随处可闻读书之声。

清咸丰七年(1857),农民起义军"白号军"在泗渡境内活动达10年。其间在丁家坳与地方武装作战。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于同治元年(1862)闰八月十五日过泗渡,杉松坝人冯开良随太平军离开泗渡,任石达开军前士卫。兵溃大渡河后,冯开良进西藏生活10余年。回泗渡时,带回西藏土特产如猩猩血、藏红花等,并把石达开送给他的一把大刀带回松坝。几年后,他又与弟弟一道带着泗渡的土特产到西藏贩卖。他是沟通泗渡与西藏文化商贸往来的第一人。

由于遵义曾属四川管辖,离重庆又近,所以巴蜀文化对泗渡的影响非常大。又加上泗渡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四川移民,从生活习俗到耕读诸事,都与四川相似。比如我镇的坛戏(又叫庆坛),严格说来无论唱腔、服饰等都有借鉴川剧的成份。双仙张家坛戏班和布政坝杨家坛戏班,是泗渡坛戏的代表。2000年8月21日,日本早稻田大学古典戏曲专家来泗渡双仙考察坛戏。艺人梁正友现场表演了光脚板踩烧红的铧铁、口吞火香等绝技。

2005年我镇在汇川区率先成立了第一个文学艺术联合会,省、市不少知名作家、诗人、书法家都到会祝贺。目前泗渡镇不但有市作协会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长征文化研究会会员,还有3个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另外,苗族文化(包括芦笙歌舞、服饰、风俗、节日等)是泗渡文化的一个亮点,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4]

风景名胜

绿色的山川

泗渡水美山美。水,除了有大厂沟、双仙沟两个小(一)型水库外,山塘星落棋布。还有青山茂林掩映下的仁江河和麻沟河。山,有永安山、葫芦山、大乘山、枇杷窝山、游村坡山等数十座。其中,枇杷窝海拨1404.2米,是我镇的最高点;游村坡东麓的黄沙台,海拨仅851.4米,是泗渡最低点。永安山是古播州的一座名山,是大娄山中部的支脉,山西麓的永安坝,是贵州省18个大坝之一,有句谚语说:"高坪一坝,当不住永安一叉",它是播州历代世袭土官的田庄。仁江河北岸,就是杨氏145个庄园之一的永安庄。由于兴修铁路,庄园惨遭破坏,现仅存部分建筑石料、"九重塘"石管道、上马石、石碓窝等。永安山有一个垭口,叫风门桠(又称松门垭,凤鸣垭),是观坝通往麻沟的门户。风门垭口,原有一棵传说是杨应龙信手倒起栽的巨杉,要4人才能合抱,可惜在2004年枯萎倒掉了。《读遵义府志》记载:"遵义永(安里)三甲……有古杉一棵在山中,乡人传为神树,莫之敢犯。"在这棵树的侧边,有一株罕见的红豆杉(俗称紫柏),高17米,胸径82厘米,胸围2.6米,树龄400余年。除此而外,垭口还有一棵古柏,树高26米,树龄达500年。在这棵古树东面,有明代末年修建的古庙延寿庵,俗称矮子寺。据史载是明朝廷为纪念王芬修建的。庙内现存大铁钟一口,高1.3米,制作十分精良。传说王芬将军个子矮小,老百姓就把这座庙宇戏称为矮子寺了。像永安山这样美的山在泗渡境内多得很。在修崇遵高速公路之前,交通部专家组来泗渡与有关人士开座谈会,一位女专家说了一句笑话:"要是把你们泗渡的山搬一座到北京去,那就是风景胜地了。"她看到的只是山的表面,要是能看一看山内的溶洞不知道她会发出怎样的感慨来。说到溶洞,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那光怪陆离,诡异多端的凉风垭溶洞;那石笋成群,钟乳垂吊的麻沟野猫洞;那暗河奔流,让人惊心动魄的观流洞,实在是太神奇、太美了。你如果有机会去钻一钻这些溶洞,你不流连忘返我才不信呢!我先介绍一下凉风垭溶洞。这个溶洞位于凉风垭口东面,210国道与崇遵高速路之间。山垭口的小街是南来北往的车马行人歇脚的好地方。凉风垭溶洞斜贯山脉,主洞由上向下形成螺旋状。主洞周围有互相贯通的大小支洞。中部为河床,下部为暗河,暗河穿透山腹而入深谷。洞长约3000米,形态丰富,有天窗、槽谷、石沟、石牙、石柱、天生桥、珠帘绣幕、灵芝石等。有一位旅游溶洞专家为凉风垭溶洞多姿多彩的景观展开丰富的联想,作了一些命名,如九龙聚首、春山涌翠、天门壁画、云霞锦帐、七宝莲台、百官夹道、神龟出海、老僧坐禅、蚌壳晒珠、刀丛剑池、美女秀发等等。地下河流到水云厅,积成小湖,水中突起一根半透明巨柱顶住洞顶。巨柱高8米,周围6米,晶莹剔透。水云厅中,奇石罗列,洞顶还悬吊着一副"牛肝马肺",你不信就去看一看。

麻沟溶洞群,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要是各位有兴趣,亲临其境你就知道他们有多美了。

溯麻沟河而下,走到"九凼十三垭"之一的天生桥,你会被它的雄奇秀丽所震撼。天生桥高10米,桥顶垮下几方岩石,形成桥上天窗。你从桥的腰间穿过,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河水,使人有点头昏目眩的感觉。天生桥集雄、奇、伟、秀于一身,在贵州高原是绝无仅有的。[5]

环境优美

以遵义红色旅游为主线的观坝娄山关战役指挥所旧址,以杨应龙古栈道为核心宋家龙潭,独具"天眼"的天生桥、幽静休闲的大厂沟库区自然景观,温馨的永安度假中心,纯朴的、核桃坝、山顶岩苗家风情,典雅的黔北民居,点缀乡间的农家乐,即将开发的麻沟水库等等均是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