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泰定帝

移除 2,218 位元組, 5 年前
百科化 調整錯誤的語法
{{元朝皇帝信息框|名稱=元泰定帝<br />{{lang|mn|Есөнтөмөр хаан}}|蒙古代數=10|元朝代數=6|畫像=|說明=|前任=[[元英宗]](格堅汗)|繼任=[[天順帝|元天順帝]](阿剌吉八汗)|年號=[[泰定 (元朝)|泰定]]:1324年—1328年二月<br />[[致和]]:1328年二月—1328年九月|名諱=也孙铁木儿({{MongolUnicode|ᠶᠢᠰᠦᠨᠲᠡᠮᠦᠷ}})|出生年=[[至元 (忽必烈)|至元]]三十年[[癸巳]][[蛇年]]十月二十九日<br />1293年11月28日|出生地=漠北草原[[甘麻剌|晋王]]府|逝世年=[[致和]]元年[[戊辰]][[龍年]]七月十日(三十六歲)<br />{{death date and age|1328|8|15|1293|11|28}}|逝世地=[[元上都]]皇宫(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在位=1323年10月4日—1328年8月15日|登基=[[至治 (元朝)|至治]]三年[[癸亥]][[豬年]]九月四日<br />1323年10月4日<br />漠北草原[[龙居河]]河畔<br />今[[克鲁伦河]]河畔|首都=[[元大都]]|尊號=|廟號=|諡號=|汗號=也孫鐵木兒汗|陵墓=[[起輦谷]]|宗教信仰=[[藏傳佛教]]|父親=[[甘麻剌]]|母親=[[普顏怯里迷失]]|皇后={{Collapsible list|title = 皇后|[[八不罕]]皇后<br />亦怜真八剌皇后<br />忽剌皇后<br />也速皇后<br />撒答八剌皇后<br />卜顏怯里迷失皇后<br />失烈帖木兒皇后<br />铁你皇后<br />必罕皇后<br />速哥答里皇后}}|繼妃=|兄弟=|姊妹=|嫡兄弟=|嫡姊妹=|庶兄弟=|庶姊妹=|同胞兄弟=|同胞姊妹=|異母兄弟=|異母姊妹=|皇子= {{Collapsible list|title = 皇子|[[天順帝|元天顺帝]]阿速吉八<br />晋王[[八的麻亦兒間卜]]<br />小薛太子<br />允丹藏卜太子}}|皇女=|養女=|注釋=}}{{contains Mongolian text}}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NoteTag| 在蒙古语中,“也孙”意思是九,“铁木儿”意思是铁。}}({{mong|m=ᠶᠢᠰᠦᠨᠲᠡᠮᠦᠷ|Ppp=Yisüntemür qaγan|k=Есөнтөмөр хаан}} ;{{bd|1293年|11月28日|1328年|8月15日|catIdx=Y也}})是[[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在位5年,自1323年10月4日至1328年8月15日。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遼、金、元三史中的音譯專名,改譯'''伊蘇特穆爾'''{{NoteTag|清刊《[[元史]]》、清修《[[續資治通鑑]]》所譯。}},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
他去世后不久,叔父之孫[[元文宗]]打敗其子[[天順帝|元天顺帝]],亦使他沒被授與[[谥号]]和[[庙号]],因此[[历史]]上以其[[年号]]称之为'''泰定帝'''<ref name="泰定帝廟號與謚號">为天顺帝臣所议未从。——黎東方. 《細說元朝》. 五八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傳記文學出版社 . 1981年: 第383頁.</ref>。
元泰定帝七月去世后,九月,他的儿子[[元天顺帝]]在[[元上都|上都]]登基,改元[[天顺 (元朝)|天顺]],九月十三日,[[元武宗]]之子[[元文宗]]在[[大都]]登基,改元[[天历 (元朝)|天历]],双方交战一个月,最终以[[元文宗]]获胜告终,元天顺帝失败后下落不明,不知所终。
也孙铁木儿无[[庙号]]和[[谥号]],故以[[年号]]史称为'''泰定帝'''{{NoteTag|name="泰定帝廟號與謚號"}} 。 
== 天灾不断 ==
== 評價 ==
* [[明朝]][[宋濂]]等官修[[正史]]《[[元史]]》的評價是:“泰定之世,灾异数见,君臣之间,亦未见其引咎责躬之实,然能知守祖宗之法以行,天下无事,号称治平,兹其所以为足称也。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30.htm 《元史》卷三十《泰定帝本紀二》]</ref> *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評價是:“册曰:长子世嫡,嗣统允宜;武仁先立,泽承人思;忽焉不世,电灭云移;或曰南坡,其蛮与知;故史具在,其又谁欺?”<ref>《元史类编》卷八《泰定帝》</ref>
* [[清朝]]史学家[[毕沅]]《[[续资治通鉴]]》的評價是:“帝在位,灾异数见,然能守祖宗之法,天下号称治平。”<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xzztj/203.htm 《续资治通鉴》卷二百零四《元纪二十二》]</ref>
* [[清朝]]史学家[[魏源 (清朝)|魏源]]《[[元史新编]]》的評價是:“一代统绪之传,有正统即有公论,岂一时私意所能傎倒磔裂者哉!世祖明孝太子早卒,皇孙成宗立,追谥裕宗。成宗本裕宗第三子,其同母二兄,一为晋王甘麻剌,一为怀王答剌麻八剌,本无嫡庶,而晋邸居长。成宗崩后无嗣,晋王之子泰定帝即可嗣立,乃因仁宗自怀庆入,先靖内难,迎立其兄怀宁王于漠北,是为武宗。所谓先入关者王之,非晋王子不当立而必立怀王子也。及再传至英宗遇弑,晋王复出自漠北入靖内难,讨贼嗣位,是为泰定。与武、仁之事相埒,非武、仁有功宗社,而泰定无功也。泰定践阼,即以和林兵柄授周王使代己任,屡通朝贡。又召怀王自海南入朝京师,锡封藩国,移近江陵,屡赐金币,是泰定于文宗兄弟有德而无怨也。泰定太子册立已五载,父终子继,名正言顺,怀王、周王安得入干大统乎!若谓武、仁当日原有传位周王,嗣及英宗之约,则仁宗实背约在前,可以责仁宗,不可以责泰定也。乃文宗篡立之诏,谓泰定以旁支入继,正统遂偏,甚至诬其与贼臣铁失潜通阴谋,冒干宝位,追毁晋王显宗庙室。乌乎!以讨贼之主,而诬以通贼之罪,是何言哉!若谓武宗二子为人心所归,泰定当舍子而传侄,则何以天历颁诏至关中、至四川、至辽东,皆焚书斩使,起兵拒命,则人心归泰定之子,而不归武宗之子,明如星日。是则燕帖木儿之为逆臣,怀王之为逆立,亦明如星日。固不待鲁桓弑隐夺国,已无所逃于《春秋》之责,况欲宽其罪于中途弑逆之后哉!斯非难定之案,而数百年尚无定论。请断之,以折曲沃桓叔之徒,假托正谊者。”<ref>《元史新编》卷十一《泰定帝本纪》</ref>
*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評價是:“论曰:周太王以国传王季,设季而无后,则泰伯之子孙遂不可以复承周祀乎?美哉晋王之让,而泰定之立,亦不可不畏之正也。上都告变,惜已无及,然大节亦明矣。故诸凶迁官非有他也,仓卒之间,形格势禁,度权力未足以制其命也。荣宠以诱之,俾喜而懈,稍缓须臾,成备而出,而疾雷不及掩耳矣。呜呼!此帝之所以为权,然岂不果哉!至后纪纲弗振,由不纳张珪、宋本之言,而乱是用长也,累受佛戒,亦梁武之俦乎?”<ref>《元书》卷十《泰定帝本纪》</ref>
* [[清朝|清]]末[[民国|民]]初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評價是:“至元六年,诏称英宗遇害,正统遂偏,于戏!此惠宗一人之私言也。太子真金嫡子三人,泰定之父晋王甘麻剌最长,次则武仁之父答剌麻八剌,又次为成宗。成宗之立,非世祖本意也。向使储闱符玺之归,果足为大统继嗣之证,则当世祖宾天,诸王大会,成宗曷不径遵遗诏,即位梓宫之前,出受群臣之贺。顾乃迟回三月,必得晋王北面愿事之一言,而大策始定,何也?盖成宗以皇孙出抚北军时,既无王号,又未赐印,世祖用玉昔帖木儿之请,濒行仓卒,授以故太子宝,代一时行军印之用而已。非有告庙册立之礼也。晋王不让,成宗不得立。则所谓正统,宜属晋王之子孙。明史臣王祎言:武宗约继世子孙,兄弟相及。而仁宗不守宿诺,传位英宗,仍使武宗二子出居于外。及英宗遇弑,而明宗在北,文宗在南。嗣晋王于世祖为嫡长曾孙,则求所当立,舍嗣晋王谁归?旧传英宗之弑,晋邸与闻,考之宝录,不得其证。传闻之缪,殊不足信。邵阳魏氏源亦言:成宗无嗣,大统当归,泰定徒以仁宗自怀先入,靖内难而迎立武宗,所谓先入关者王之,非晋王子不当立,而必立答剌麻八剌子也。泰定能讨贼,胜于武、仁杀疑似之宗亲,非武、仁有功社稷,而泰定无功也。泰定践阼,即归周王之妃八不沙于漠北,召图帖睦尔汗于海南,既至京师,厚加赐予。封为怀王,妻以主女。初镇建康,六朝都会;及移江陵,益据上游。泰定之于怀王,有德而无怨也。阿速吉八太子册立已五载,父终子继,名正言顺,大统所在,孰得干之?若谓武宗当日原有传位周王以及英宗之约,则仁宗实背约在前,可以责仁宗,不可以责泰定也。若谓武宗二子,人心所归,泰定当舍子而传侄,何以山后、辽东、关陇、滇、蜀,先后为上都起兵,即河南、湖广,犹必执杀省官,易置郡县长吏,强之而后从。当日讴歌讼狱,不之武宗之子,而之泰定之子,明矣。然则燕帖木儿之为逆臣,怀王之为篡立。不待鲁桓弑隐,已无所逃于《春秋》之诛。况可宽其罪于旺兀察都推刃天伦之后哉!斯狱县之六百年,请断之,以折曲沃桓叔之徒,假托名义者。”<ref>《蒙兀儿史记》卷十三《也孙铁木儿汗本纪》</ref>([[至元 (元惠宗)|至元]]六年为1338年,此处[[至元 (元惠宗)|至元]]为[[元惠宗]]年号){{NoteTag|屠寄原文写作“元统六年”,根据《元史·顺帝本纪》和《新元史·惠宗本纪》,元惠宗使用年号“元统”只有三年(1333年十月至1335年十一月),此外,根据《元史》和《新元史》,元惠宗下诏称“英宗遇害,正统浸偏”,发生在元惠宗至元六年六月,由此可判断此处写作“元统六年”为屠寄笔误,或者印刷时刻版错误,故此处修正为“至元六年”。}}
{{S-end}}
{{蒙古大汗}}{{元朝君主}}
[[Category:蒙古帝國大汗]]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