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泻湖

增加 2,061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泻湖</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95.699pic.com%2Fxsj%2F07%2Frl%2F1p.jpg%21%2Ffw%2F700%2Fwatermark%2Furl%2FL3hzai93YXRlcl9kZXRhaWwyLnBuZw%2Falign%2Fsoutheast&refer=http%3A%2F%2Fimg95.699pic.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63971190&t=cc093b68b28b5eff9d177fd4f9a71e3b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B3%BB%E6%B9%96&step_word=&hs=0&pn=9&spn=0&di=711715074955280384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329292294%2C2599509531&os=742382072%2C2809566395&simid=1329292294%2C2599509531&adpicid=0&lpn=0&ln=1754&fr=&fmq=1661379164638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img95.699pic.com%2Fxsj%2F07%2Frl%2F1p.jpg!%2Ffw%2F700%2Fwatermark%2Furl%2FL3hzai93YXRlcl9kZXRhaWwyLnBuZw%2Falign%2Fsoutheast%26refer%3Dhttp%3A%2F%2Fimg95.699pic.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63971190%26t%3Dcc093b68b28b5eff9d177fd4f9a71e3b&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xf3_z%26e3Bmllrtv_z%26e3Bv54AzdH3Fp7rtwgAzdH3Fa06s8r_z%26e3Bip4s&gsm=b&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IsMSw2LDQ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泻湖</big> ''' light|-
|[[File:|缩略图|居 |[ 原图链接]]]文名;潟湖
|-旧称;泻湖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含义;海岸带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水域
|-分类;海岸类和珊瑚类、淡化类、咸化类
| align= light|功能;防洪,保护海岸,天然养殖场
著名地;戈佐内海、科勒潟湖、杭州西湖
|}
在海的边缘地区,由于海水受不完全隔绝或周期性隔绝,从而引起水 [[ 介质 ]] 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体性质的潟湖。能起隔离作用的可以是障壁岛、沙坝、沙滩、沙丘、鲕滩等。潟湖最大特点是盐度不正常,在潮湿地区因河水大量注入而发生淡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强烈蒸发而发生咸化;尤其在小潮差条件下,这种盐度变化可相当大。因此,可分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两个亚相。当盐度>3.5%时为咸化潟湖,<3.5%时为淡化潟湖,它们在沉积物成分、 [[ 生物 ]] 特征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不同。<ref>[ https://wenda.so.com/q/1460109307726637 什么是潟湖?求简单归类一下 ], 360问答 , --2015年8月2日</ref>
==分类==
潟湖(xì hú)(误称'''泻湖'''由于潟字少见并被不少人认为是繁体字,其实不然):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 [[ 海水 ]] 水域。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潟湖地貌组合。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涨潮流带入潟湖的泥沙,在通道口内侧形成潮汐三角洲。潟湖沉积是由入潟湖河流、海岸沉积物和潮汐 [[ 三角洲 ]] 物质充填,多由粉砂淤泥质夹砂砾石物质组成,往往有黑色有机质粘土与贝壳碎屑等沉积物。
海岸与滨岸坝之间,有水道与外海相通的浅水区。
滨岸坝是由波浪堆积而成的砂坝或砾石坝,或是 [[ 珊瑚礁 ]] 坝,相应地分为两种类型:海岸潟湖和珊瑚潟(xì)湖。
潟湖形成后由于与水体连通性的差异,导致其水体盐度出现差异,据此可分为淡化潟湖和咸化潟湖。
==海岸类==
海岸潟湖位于滨岸坝与海岸之间,水域狭长而不规则;海岸潟湖按盐度可分为半咸水、 [[ 咸水 ]] 和极咸水三种。半咸水潟湖接受较多的径流。
极咸水潟湖形成在蒸发量超过海水流入量之处。
在湖底地形剖面上,位于滨岸坝后方的海岸潟湖通常是细粒沉积带,湖底剖面随时间而逐渐淤高,只在接近潮流入口处有较深的沟。
珊瑚潟湖的湖底,可因钙质沉积而变平坦,或存在死、活 [[ 珊瑚 ]] 的礁墩。
==珊瑚类==
海岸潟湖分布广,估计约占全世界海岸线的13%,多形成于潮差较小或中等、波浪能量较低或中等、有丰富沉积物足以形成起保护作用的滨岸坝之处。
珊瑚潟湖的分布局限于具备珊瑚生长 [[ 条件 ]] 的热带开阔海域,主要见于距赤道南北纬25°以内。
珊瑚潟湖从小环礁湖到直径2.5~100公里的大环礁湖均有。深度很少超过20米,有许多更浅。滨岸坝潟湖特点是长,在美国东海岸断续长达1500公里。澳大利亚南部的吉普斯兰(Gippsland)潟湖群形成在长约149公里的滨岸坝后方。
湖深1~6米。潟湖湖水的循环受潮流入口宽度、潮差和附近陆地径流注入量的影响。吹入潟湖的大风也有影响,可吹高湖面,停息时则使湖水外洩。
湖水流速在横穿滨岸坝的水道中最大,吉普斯兰潟湖入口处潮流流速达3海里/小时,在 [[ 河流 ]] 洪水入海时可增大到7海里/小时。在珊瑚环礁潟湖中,径流很少或没有,只在潮流很大时引起海水的进出。
在水温与盐度方面,珊瑚潟湖的湖水与外海上层海水相同。海岸潟湖的水温与盐度因气候变化大而变动较大。
植物的种属取决于植物的耐盐度和湖底条件。
盐度较小的湖区发育芦苇沼泽,盐度接近外海时生长盐生 [[ 植物 ]] 。海岸潟湖中的动物多为生长在软泥或沙中的牡蛎等软体动物。
珊瑚潟湖中的动物多为造礁动物,海岸潟湖在下沉区、稳定区和上升区都可形成,只要岸坡比涌浪所需的平衡剖面低平、物质丰富,足以形成滨岸坝。
海岸潟湖中由于持续的沉积作用、河流泥沙的注入、植物作用和咸水的絮凝 [[ 作用 ]] ,沉积速率比外海大得多。德克萨斯州潟湖中的沉积速率平均为每百年1米。
暴风或海啸可暂时抬高海面、冲破滨岸坝或越顶而过,对潟湖产生重大影响,短时间改变其轮廓,引起侵蚀和堆积。
珊瑚潟湖较能抵抗暴风浪的袭击。潟湖的发育随时间而变化。达尔文的环礁下沉成因说经钻探证明是正确的。
当珊瑚在下沉的基底上能维持适当的生长水准,环礁就能继续形成潟湖,而湖底由于有来自礁上的 [[ 珊瑚 ]] 或钙质沉积而维持其深度。
海岸潟湖也受冰期后海面上升的影响。海面上升太快时,滨岸坝岛将被淹没,导致潟湖消失。
由于障壁砂坝影响,致使潟湖水体与广海的水体的连通性受阻,潟湖有淡水注入,且注入量大于蒸发量,导致潟湖的盐度降低。
沉积物以暗色粉砂和粘土为主,可见铁、锰结核,硫化物, [[ 二氧化硅 ]] 等自生矿物。淡化潟湖具有特有的苔藓虫灰岩,缺乏底栖生物化石。以水平层理和水平波状层理为主。
==收藏中华震旦角石==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远古时代的动物明星——头足类“展览上,一块曾经由黄庭坚收藏的珍贵 [[ 化石 ]] 当之无愧成为“镇展之宝“。它是一块距今4.6亿年的“中华震旦角石“,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左侧保留了黄庭坚的真迹。长度达到19厘米、宽11.4厘米、高度2.5厘米,表面很光滑。左侧很清晰地刻有四句诗: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并署名“庭坚“,下方还有章。该诗文是黄庭坚早期之作。而 [[ 化石 ]] 很可能是黄庭坚在1079年,也就是被罢免[[国子监]]教授之后其前往江西太和县任知县期间所得。这块“中华震旦角石“并不算大,但由于刻有黄庭坚的诗文,它应该是世界上第一块被[[人类]]所收藏的化石标本。
==咸化类==
由于障壁砂坝影响,致使潟湖水体与外海的水体的连通性受阻,潟湖无有淡水注入或淡水注入量小于蒸发量,导致潟湖的盐度升高。沉积物以化学类和细粒碎屑为主,并有盐度演化和石膏化的砂质粘土沉积物,尤以膏岩蒸发岩为特征。缺少狭盐性海生 [[ 动物 ]] 化石。当盐度超过5%时,大型生物灭绝。一般为水平层理,或塑性变形层理。
潟湖可宣泄区域排水,因而很少发生水灾。
==天然养殖场==
潟湖是鱼、虾、贝和 [[ 螃蟹 ]] 的孕育场,也是邻近渔民的天然养殖场。
==人工港==
==写法辨正==
常有人把“潟湖(xì hú)”误作“泻湖(xiè hú)”。其实“潟”字和简体或繁体的“泻”字,读音、意义都不同,“潟”字并不是“泻”的繁体字。根据全国自然 [[ 科学 ]] 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汉语推荐使用规范名词为潟湖,泻湖是其曾用名。也就是说,如果将“潟”字写成“泻”,是使用了不规范的、应淘汰的旧式提法;而写成“泻”的繁体写法,则是不仅使用了不规范的、应淘汰的旧式提法,而且是在书面表达中滥用或误用繁体字了。
“潟”,音细(xì),含义是指海边咸水浸渍的土地,也称咸卤地。潟湖就是指那些位于海边咸卤地带的 [[ 湖泊 ]] 。而如果用“泻湖”二字代表海边咸卤地带的海迹湖,既不是英文的音译,也不能从字面意思上说明这种海迹湖的任何特点;若作为“潟湖”的简体字写法,显然也说不通。“潟”(xì)这个字少见于现代汉语,是卤咸地之意。由于较常见于日语(如日本地名新澙),且与“泻”字的繁体写法相似,不少人以为是繁体汉字,其实不然。不过,习惯上对潟湖称谓的混淆由来已久,甚至有些专业背景的人也弄混了。潟湖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它是指由离岸沙洲与海岸间部分被沙洲拦阻的海水水域。潟湖内之水最初为纯海水,而内外海水可借离岸沙州间的潮口互相流通,由于离岸沙洲屏障了波浪涌动,因此潮流所挟带泥沙逐渐沉积于潟湖内。久而久之,潟湖海湾与大海隔开,甚至可能继续演化成 [[ 淡水湖 ]] ,比如著名的杭州西湖原来就是个潟湖。
历史上,“潟湖”一词曾一度被写为“泻湖”(如1983年版《[[现代汉语词典]]》1276页),但已重新规范为“潟湖”(见1996年版《[[现代汉语词典]]》1354页),在该版本《[[现代汉语词典]]》1395页的“泻湖”词条中写道:“泻湖,潟湖的旧称。”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7年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早已审定公布,将误用多年的泻湖(xiè hú)正名为潟湖(xì hú),在该机构公布的《[[地理学名词]]》等文献中可以查到相关表述。此外,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网站的术语查询
中,可以发现“潟湖”可以看到该术语隶属于:1)地质学→地质学总论、2)地理学→地貌学;“ [[ 汉语 ]] 推荐使用规范名词”为潟湖;“相关术语”中介绍,曾称泻湖;“英文等价术语”为lagoon 。而查询“泻湖”则显示“汉语推荐使用规范 [[ 名词 ]] ”为潟湖,潟湖曾称泻湖。至此,这个由形近字引起的术语混乱在官方正式表述中得到了纠正。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o0549ifh7q6|480|270|qq}}
<center>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美人鱼的泻湖</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