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泽覃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泽覃乡隶属江西省瑞金市,位于瑞金市南部,东与福建省长汀县古城镇四都镇为界,南毗拔英乡,西邻沙洲坝镇,北连象湖镇,距市区2.5千米,赣瑞龙铁路、206国道横穿乡境。

泽覃乡总面积25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约1.36万亩,山地面积约31万余亩,下辖12个行政村,191个村民小组,其中光辉村为乡政府驻地。据统计,2015年该乡总户数4528户,总人口2.02万人。

2018年,泽覃乡工业企业共12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家。[1]

历史沿革

今泽覃乡地城属于宋朝浮乡,明朝设桃阳隘、新中隘,属常乡一里、浮乡四里管辖,清朝属中区(设县城)和南区(设武阳)管辖,苏维埃时期属桃阳区、武阳区管辖。民国时期分别设凌霄乡、凰岗乡、石水乡、庵子乡。

浮乡,辖县冶象湖镇及县南至福建界的长乐里。(今泽覃乡地城属于浮乡)

元朝时,乡里制如故。明朝时增置常乡,县境内设5乡8里,本境内设两个乡:浮乡一里辖今明星、五龙地域属之;浮乡四里辖今石水新丰地域属之;浮乡二里辖今光辉、安治、希平、陶林、永红、蓝崇、泽覃步权地域属之。

明朝中后期,设桃阳隘,今安治、希平、陶林、永红、蓝崇、泽覃、步权、光辉地域属之。新中隘,今石水、新丰地域属之。凰岗团,今明星、五龙地域属之。

清朝时,县城内外及县南为浮乡,下辖一、二、四里,其中四里辖绵江河流域的武阳、谢坊、石水、舟坊、上下三坝,新中、高岭。常乡一里辖历任、庙角、罗溪、十字石(即安治河、罗溪河流域)庵子前、黄别岽,海螺、蓝田、山崇、陶珠、黄鳝口、箬别,火星岽、黄田坑。

民国初期沿清制。民国17年(1928)公布县组织法。县以下设区、里、村。民国18年(1929)全县共编东、南、西、北、中5个区,民国23年(1934)冬,民国政府在县以下推行区、乡、保、甲制。民国28年(1939)10月,全县分为6个区28乡(镇)313保、3243甲。其中象湖区设凌霄乡(今明星、光辉、五龙等村)、武阳区设庵子乡(今安治希平、泽覃)、陶珠乡(今陶林、蓝崇、永红)、石水乡(今石水、新丰)、大塘乡(今步权村)。

1950年为陶珠乡,1956年为安治、凤岗2乡,1958年为绵江垦殖场,1961年设安治公社,1969年为纪念毛泽覃烈士易名泽覃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更名为泽覃乡。 1997年,面积254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光辉、明星、五龙、永红、希平、林星、陶珠、泽覃、步权、丰田、新中、石水、安治、兰崇1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光辉村(历任村)。

1929年闽西特派员兰夏桥及安治党员邓希平、胡荣佳、刘忠恩、谢仁鹤等人,恢复中共瑞金县地下党组织,建立瑞金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安治乡党支部。1930年,组织群众300多人,在安治石拱桥桥头举行了著名的"安治暴动",树立起瑞金第一面武装斗争旗帜,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当年6月瑞金县第一次解放及7月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苏区时期安治人民为解放事业付出巨大牺牲,苏区时全乡有名有姓的烈士857名。

地理位置

泽覃乡地处武夷山西侧,位于瑞金市东南部,东与福建省长汀县古城乡、四都乡交界,南连本市拔英乡,西毗武阳镇、沙洲坝镇,北邻象湖镇。全乡总面积254平方公里,约合172880亩,约占全市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居全市各乡之首。其中山地面积10219.4 公顷,耕地面积1007.7 公顷,山田比例为10:1,素有"林业之乡"之誉。

行政区划

中华苏维埃时期区划

1930年4月30日,安治、黄沙、武阳、九堡等农民暴动队,联合攻打瑞金县城,取得了胜利。同年6月成立瑞金县革命委员会,下辖东、南、西、北、中5个区,是年10月后,逐步增设一些新区至1931年7月设黄沙、桃阳、新中、武阳等16个区,下辖23个乡,是年8月,桃阳、黄沙两区合并为桃黄区,新中区更名为武阳区,全县辖15个区。

1933年7月至1934年10月,全县共设15个区、113个乡。今明星村属桃阳区南郊乡、光辉、五龙属桃阳区凌霄乡、今石水、新丰、属武阳区新中乡、石水乡,今步权村新迳区大塘乡,今安治、希平、泽覃、陶林、永红、蓝崇分别属桃阳区安治乡、箬别乡、陶珠乡、黄别乡、蓝田乡。

建国后区划

1949年10月,全县设象湖、壬田、武阳、九堡、黄柏、瑞林6区,144乡(镇)800多屯(后改置村)和象湖镇4条街。

1950年3月,设象湖区,共和乡(今明星、光辉、五龙村)

1952年6月,设象湖等12个区,144乡和象湖镇5条街,将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

1955年,农村全面实施农业合作化,以乡为单位,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一乡一社。

1956年2月,撤区并乡,分别设凰岗乡、安治乡、陶珠乡、石水乡、步权乡,全县辖60个乡(小乡级)和镇内4路居委会。

1958年9月,成立安治人民公社和绵江垦殖场,都设历任村。全县辖21个公社和两个垦殖场。

1961年10月成立区工委,场社分开,安治公社设历任村。绵江垦殖场场址迁小舟坊。

1962年冬,从原武阳公社分出后的石水、舟坊、新丰、步权、高岭组成石水公社,设上三坝。

1963年2月,撤销区工委,实行县、社、大队三级体制。撤销石水公社,并入安治公社,全县辖17个人民公社。

1968年2月,成立县、社两级革命委员会,成立安治公社革命委员会。

1969年1月1日,安治公社更名为泽覃公社(纪念毛泽覃烈士)经省政府批准命名。

1980年12月,公社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泽覃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2年3月,将金云、竹岗划为象湖镇管辖。

1984年6月,体制改革,恢复乡级建置,由原县、社、大队改置为县、乡、村三级体制。全县18个公社改为18个乡。泽覃公社改为泽覃乡。将原泽覃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泽覃乡人民政府。

相关介绍

全乡现设有泽覃、光辉、明星、五龙、永红、希平、石水、陶林、新丰、兰崇、步权、安治等12个村民委员会,191个村民小组;据2012年统计,全乡总户数 4012 户,总人口21000 余人,汉族居多,畲族少数(2005年统计汉族占96.4%,畲族占3.6%)。光辉村位于该乡西北部,一直为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市区2.5公里,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

泽覃乡地形东高西低,风光秀美。东南部属于山区,仙人湖、火星岽海拔915、868.7米,为全乡最高点。中部为丘陵谷地,西北部为盆地。位于东部的三座宝塔,史称"笔架凌霄",为古代瑞金八景之一。境内主要河流有三条:安治河、新中河、步权河,河水清澈见底。安治石拱桥为古代瑞金石拱桥建筑之一。境内还有十余个庵堂庙宇,是宗教佛僧信仰和人们避暑旅游胜地。

境内的永红、蓝崇、陶林、泽覃、步权、新丰等山区,地处茎岩裂缝地下水区,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有些居民点附近有天然地下泉水,他们常用竹筒或皮管引泉入室,供生活生产用水。希平、安治地处丘陵谷地,挖井取水饮用者也较普遍。

泽覃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适宜农林作物生长发育。但受季风影响,降雨和气温变化大,偶有水旱、酷热和冰冻、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境内资源丰富。山上盛产杉、松、杂木、毛竹等用材林,以及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坡地盛产油茶、板栗、柑桔、桃、李、柿、梨、枇杷、脐橙等经济林。农田盛产水稻、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瓜类、甘蔗、烟叶等农作物及水稻杂交种子。鱼塘水面盛产鱼虾。拥有小二型水库、水陂10余座,水圳数十条。瑞金城区居民的饮用和生活用水100%来自泽覃境内的南华水库。

境内交通便利。三条乡村道路与瑞金城区沟通,位于西北部的赣龙铁路、206国道把泽覃乡与全国沟通。

人文景观

泽覃乡地处武夷山脉,境内东北部有三座古塔,凤鸣、龙峰、鹏图3塔,组成笔架凌霄,为瑞金八景之一。

境内绿色、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安置暴动"遗址、毛泽覃烈士陵园、毛泽覃烈士纪念碑。

笔架凌霄

龙峰塔:(又名巽塔、文兴塔),位于瑞金县城东南2.5公里,泽覃乡希平村驻地西北3公里,座落于今希平村与南岗村交界的笔架山山峰上。距历任村5公里,此塔居东北面,往西南走向。此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系七级六面实心砖塔,高约20米,塔下部嵌青石匾,曰:"龙峰塔"。塔下山坡原建有护塔之文兴寺。据《瑞金县志》记载:文兴塔,即巽塔也,在浮乡三里方巾岭。明万历年间,知县潘舜历莅任捐俸倡,率邑绅朱善卿等同建。

鹏图塔:(又名丙峰塔,大路岽塔),位于县城南偏东2.7公里,泽覃乡安治村驻地西北3公里,座落于今安治村与溪背村交界处的笔架山山峰上。东北面有龙峰塔,西南面有凤鸣塔,此塔居中。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系九级六面空心三合土塔。高约24米,塔下部嵌石匾,曰:"鹏图塔"。据《瑞金县志》记载:丙峰塔在县城城南五里竹园岭岽一个山头上,"为学宫对山"。乾隆元年邑绅赖梯云、赖定俸等捐资同贡生杨方坚、生员杨长晋、朱芾等募众鼎建,其地基于邓惟元义施。塔成匾,曰:"鹏图塔"。

凤鸣塔:(又名丁峰塔,庙角塔)位于县城南3.4公里,泽覃乡光辉村驻地1。5公里的笔架山山峰上,此塔居西南,往东北走向,有鹏塔(居中)、龙峰塔、(居东北)此塔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系七级六面空心三合土塔,高20米,塔下部嵌一青石匾,其上字迹已难辨识。据《瑞金县志》记载:"凤鸣塔"。它与丙峰塔同建,其地基邑绅李秉礼等后裔捐出。塔成匾,曰:"凤鸣塔"。

此三塔为瑞金八景之一:--笔架凌霄,耸立在瑞金城南的竹园岭岽笔架山上。也是泽覃乡的风景之一。2008年,由瑞金市政府牵头集资,恢复原貌,已全面修缮一新。

折叠寺庵道观 松心庵:位于今泽覃乡泽覃村松心庵,唐朝后期建庵,中途曾有过几次维修、续建,是乡境内最早建的庵庙。有"先有松心庵,后有东山寺"之传说。有罗公菩萨、释迦佛,观音菩萨,斋神。占地面积1.5亩。1958年破四旧毁掉菩萨,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后,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

凰岗罗溪福主赤砂庙:位于今泽覃乡明星村罗溪赖屋岗岗坂边上(始建于唐朝)。续建于清朝嘉庆8年(1803年),1999年10月重建于原位置。

凰岗福主庙:位于今泽覃乡明星村社公及赣龙铁路旁边,始建于明朝洪武8年(1375年),修建于1994年秋。因国家建筑铁路搬迁。1997年秋迁建。

凰岗普应寺:位于今泽覃乡明星村大村脑赣龙铁路旁边、始建于1994年秋,因国家建筑铁路搬迁,1997年秋迁建。宗点证字(赣)F070650053

罗溪庵:位于罗溪庵背岽下,今泽覃卫生院岽子下,始建于明末清初,1915年(乙卯年)被洪水冲毁。曾居过道士,行道教,有观音菩萨、斋神。神会每年农历三月十九日。1958年破四旧时拆毁。

历任福主庙:位于历任老屋村小组杨氏祠堂侧面附近,始建于清朝中后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拆毁。

庙角福主庙:位于庙角村水口,始建于清朝后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拆毁。

石水龙颈莆杓形庵:位于今泽覃乡石水村早子排东南龙颈坑路边莆杓形,始建于清朝中期,1987年后陆续修建。会期7月19日,祀观音菩萨等斋神。

石水舟坊福主庙:位于今泽覃乡石水村舟坊荷树岽下绵江河墈上。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岁次辛酉(1621年),邑人邱敬塘捐建,祀唐朝将军冯祥兴三兄弟,曰:福主庙。清朝康熙四十六年,岁次丙戌(1706年)大水漂没。乾隆七年,岁次壬戌(1742年),邱仁辅、邱颜、邱时、邱仲启等人倡众姓氏,重建左边社公檀,其山土地基,俱邱姓施出。清同治《瑞金县志》有载。1958年,破"四旧"时,全部拆毁。

石水圩天后宫庙:位于今泽覃乡石水村石水圩北端,始建于清朝顺治初年间(1644年)1982年后陆续修建。

石水九村福主庙:位于泽覃乡石水圩西南部,庙子下路边,始建于清朝中后期,当时九村指:上牛尾坝、黄泥塘、石水圩、竹沙塘、刘坑、下刘坑、上新屋、仓下、黎屋。会期正月初3至16日、4月15日、8月初5日。

石水陈氏庙:位于泽覃乡石水村下陈屋,西面河边,于陈庆甫后裔建。

石水朱氏庙:位于泽覃乡安富村杨梅岗南面河边,于朱本坚后裔建。

丰田瑞莲山寺:位于上丰田瑞莲山。始建于清朝后期,原名瑞云山寺。民国期间遭烧毁,1989年后当地百姓集资捐建,有多种斋神菩萨,后改名为瑞莲山寺。

步权石圳坑水口庙:位于泽覃乡步权村石圳坑水口路边,始建于清朝后期,由五谷大神、满堂佛主等多种荤神菩萨,民国时期倒塌,1989年后陆续修建。

步权岗下和灵仙庙:位于桃阳隘九礤甲岗下,始建于清朝中后期,祀龚、柳、杨三仙,敬用斋果,会期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十月十八日灯会,民国时期倒塌,1990年后修建。

茶寮福主庙:位于家庭坑口水口处,始建于清朝中后期,民国时期倒塌,1989年后续建,现有荤神、斋神等多种菩萨。

泽覃黄鳝口永隆福主庙:位于泽覃乡泽覃村黄鳝口,始建于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岁),有多种斋神菩萨。神会:五月初一禾苗神,八月初七罗公神,民国至建国初期曾经维修过几次,1987年后陆续修缮。

泽覃箬别凹背回龙宫庙:位于箬别凹背,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岁(1841年),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会期正月13至15日,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曾维修过几次,先后驻扎过红林大队、绵江林场水运队,后因年久失修,2005年自然倒塌。

福主庙:(前身回龙亭庙),位于安治前。明朝称常乡桃阳隘营下甲,清朝称南区庵子乡。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岁(1717年),由赖定俸、黄承璋、刘份、赖梯云、胡文翰、赖定禧、赖仕璋、刘文政、邓上钊、邓帝佐、顾其伟、邱仲文、高士元、胡巍山、胡采臣、钟学元十六人合银生息,卖田、粜米而建,先建回龙亭,亭楼上塑冯候福主等多种荤神菩萨,盖瓦建庙,费银千余金。每岁施茶五月,为福主庙禾苗神,民国为庵子乡政府所在地,安治暴动旧址,建国初期为中共安治乡党委、安治乡政府所在地。

安治鹅公仙紫云庵:位于泽覃乡安治村杉窝鹅公仙岽。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戊申岁)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岁),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焚毁。十年后,合坊绅氏重建。其地基山冈胡求懿施出。清同治《瑞金县志》有载。民国时期修缮过。1985年后陆续修缮。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

希平滴水寨观音庙:位于泽覃乡希平村田坑滴水寨岽,始建于清朝前期,咸丰前十年有过重修,有罗公、赵公、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庙会:正月初六至初九日、八月初一至十五日1982年后陆续修建。宗点证字(赣)F070650045

龙山庙:位于半工子社公下左侧,始建于明末清初,有冯候福主等多种荤神菩萨,逢农历五月中旬抬禾苗神游田段,1969年文革期间破四旧拆毁。

仙背庙:位于大田下羊山路口边,始建于清朝中期,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1969年文革期间破四旧拆毁。

蓝田菩萨岩翠华寺:位于泽覃乡蓝崇村邱屋5公里处,始建于明朝初年间,1982年后陆续修建。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庙会:农历八月初一、十月十五日。宗点证字(赣)F07065140

山崇清峰山庙:位于张屋与江屋交界处田垅堪上,始建于清朝后期,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1987年后陆续修建。

慈云山庙:位于泽覃乡山崇村陈坑,始建于清朝后期,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1995年重建。

古塔古桥

朱氏塔:位于今泽覃乡石水村与安富村交界处(杨梅岗对面岽),明朝正德年间(1517年),朱本坚后裔建。五级六面空心,用三合土砌成,塔顶遭雷击被毁。

陈氏塔:位于今泽覃乡石水村与石阔村交界处(下陈屋对面岽,风雨亭上侧),明朝正德年间(1517年),陈庆甫后裔建。五级六面空心,下四级用三合土砌成,第五级用青砖所建,塔高11米。

这两座古塔,既是风水塔,又是风景塔,拴住上、下三坝"排形"屋场而建,传说能助丁助财。

新中古塔:位于泽覃乡新中村朱喷屋背的塔子岽。始建于清朝光绪六年戊辰岁(1880年)由陈海龄建。三合土结构,因年久失修,塔顶已倒塌一半。

石拱桥:位于泽覃乡安治村与希平村交界处庵子前。距历任村7。5公里。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670年),桥长十丈,宽一丈三尺,高二丈四尺,有三个石拱,中间有两个桥墩。两头各有护岸,全部用二百多公斤的条石砌成,像三条"飞虹",横跨在安治河上。雄伟壮观。此桥是瑞金东南部古代建筑之一。是县城通往长汀楼子坝的重要桥梁。此桥连同庙楼。及周围草坪。是历代政府驻扎场所,是国共两党的兵争之地,是当地人民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活动中心。近二十多年来,石拱桥年久失修被洪水冲毁后,交通中断。

庵子前石拱桥:位于庵子前福主庙边,距城南十里许,是瑞金南部古代建筑物之一,是省际古道重要桥梁,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原名曰:"金鹊桥"由危彩霞,邓帝佐倡首同众募建。张恒造户独资捐建一拱于北端。三拱古桥长十丈,阔一丈三尺,高二丈四尺,且两端有长坡护岸,有序记,诗赋录人艺文碑志。1927年9月7日,贺龙,叶挺率南昌八一起义部队路过此桥,1930年4月3日邓希平在此桥头领导安治农民暴动,在此桥头树立全县第一面武装斗争旗帜。1937年,国民党保安团在桥头筑固堡,加重了桥身压力,1958年,桥头序记,诗赋录人艺文碑志被"破四旧"而毁。20世纪70年代,绵江林场水运木材冲击桥墩,1987年,由于年久失修,1987年、2009年被洪水分次冲塌2孔,未曾修复。

出米石:位于泽覃乡蓝崇村境内邱屋村小组进去5公里处,距历任村25公里左右,接近赣、闽省界线。此石是天然石,呈不规则长方形,有石缝口一个。据历史传说:此后的石缝口,每天会有半斤大米出来,跟普通大米一模一样,可供来纸槽挑纸的一个挑夫吃,时间久了,后来被一个贪心的和尚发现,他就用凿子把石缝口凿大,希望多出一些米。石缝口凿大后,一个米都没有出了。这个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它说明了一个哲理:"人不能贪心"。此石是否有米出,只是传说而已,但这块奇神石确实存在,并非有诈。经笔者实地测量此石长4。1米,宽4米,厚1。6米,高3。6米,且石质坚硬。

石圳石:位于泽覃乡步权村境内石圳坑村小组屋对面段山脚下。距历任村15公里,此石是天然石,长方形石条,中间有凹槽,呈"凹"字形,自然长在山脚边下,有水通过石圳长达2米,流入农田灌溉,还发挥作用。它使这段田自古以来旱涝保收,从来不要用竹管或树槽引水。这个村庄就用这块天然石圳石,命名为石圳坑。

罗溪石拱桥:位于泽覃乡罗溪段与邱凹段交界处,南北走向,横跨罗溪河上。是瑞金南部古代建筑物之一,是古代当地重要交通要道,是乡境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桥梁。始建于元朝至正元年辛巳岁(1341年)县人尹叔清初建桥,后由知县郑翼建三墩。明朝嘉靖年间省祭李篪(字罗溪)募捐重修。桥长三丈六尺、宽一丈二尺、高一丈二尺、两孔由凿条石,三合土,砂石构成。石桥两边有护栏。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四月十八日大水、云龙桥、罗溪桥二桥尽圯。明朝隆庆元年丁卯(1667年)县人李铎加修马道石墩。辛未年(1571年)杨胜森捐资重修。后木桥旋毁。明朝万历壬辰(1592年)杨胜森、赖学敬、刘仕甫增墩四尺,架木为梁,建屋覆之。清朝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知县钱江,乃清桥会劝募,修复一新之。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中墩崩塌,县人陈让(知州官职,横山背人)又清桥会银劝募重修,雍正年间,李常声首捐银三十两。同刘继美劝募重建石梁工未竣。常声,继美俱故后,李常声之子严叉捐银一百两,同刘继美之子日楫,督理完工。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十三日至十九日,雷雨冰雹同下,县南山崩极多,冲毁田地房屋,罗溪桥与上、下湖陂及各乡陂堰多被冲塌,石拱桥几处残缺。民国38年(1949年)六月大水冲毁罗溪桥,淹没良田,拱桥变平板桥。1952年6月7日-8日,连降大雨,再次冲毁罗溪桥后,绵江林场水运木材,桥墩影响木排筏道,就拆除了中间桥墩,用长杉树搭平板桥于两端,铺厚层砂石,供人车通行,1979年在离老桥30米处的下游重建新罗溪桥,1980年拆毁老罗溪桥。

下罗溪桥:即罗口桥,位于泽覃乡浮田段与墓岭岗交界处,南北走向横跨罗溪河下游,是古代瑞金云龙桥--懒婆凹--石洲湾--福建归龙山省际古道(石阶路)必经桥梁要道。旧系木桥,生员杨明璋之母谢氏捐资首创三墩,架木梁屋其上。清朝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山水大发,淹没桥梁,县人陈让(知州官,横山背人)同众增高石墩四尺,架屋其上,时有桥寓民人罗世伟、王惟连、彭文郭、曾美良稍助工费。清朝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年)大水冲塌,次年(1707年)陈让之子受祺(知县官,横山背人)等人捐资重建石桥,由凿条石,三合土,砂石构成,桥面两边各建护栏。1933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去武阳开"春耕生产运动"赠旗大会时,工作团一行人路过此桥。1968年、2004年,曾用钢筋水泥就地修复,可行人通车。

上罗溪桥:位于下湖陂下方300米处,今南华电站门口。始建于清朝前期,民国四年(1915乙卯年)特大洪水冲毁,1959年铺木板桥,1984年建水泥平板桥,由两个孔的桥墩,现可通车辆。

上三坝桥:位于泽覃乡石水上三坝绵江河上,坝子下至上湖方向,由清朝康熙十九年(1754年)朱本坚公堂施赡,渡田三亩余,其子姓人等,共起渡会以备修造,曾有过多次大水冲毁,聚众公堂施捐建,20世纪60年代后,兴建大石陂水轮泵后,此桥被拆毁。

回龙桥:位于常乡桃阳隘庵子前,路通福建方向。旧系木桥架木,后逢岁破山水冲去。清朝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岁(公元1717年),胡巍山、杨次瑾、杨选臣等捐资,并募众鼎建石桥。上架屋瓦,约费千余金。

古茶亭

风雨亭:位于浮乡四里,今泽覃乡石水村上三坝对面山坳上。明朝正德十二年丁丑岁(1517年)朱本坚建风雨亭,清朝乾隆十二年丁卯岁(1747年)由朱本坚后裔朱廷选、朱邦杰等人重修。清朝咸丰八年戌午年岁(1858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将领石达开部曾路过驻守风雨亭。后向会昌,信丰进击。1933年5月18日毛泽东主席和工作团一行人去武阳开"春耕生产运动"赠旗大会路过此亭。

新中亭:位于浮乡四里,今泽覃乡新中村隘下岽,由县人赖次瞻独力捐砌亭5余丈。清朝乾隆年间,新中村陈氏为缘首,联合朱氏、赖氏、邱氏、刘氏、李氏等人捐资修亭,因位于新中隘境内,故取名新中亭。三百多年来,曾有过几次倒塌,附近百姓捐资金重修多次。1972年,修通石水至新中,丰田公路时,拆毁茶亭,后由绵江林场在公路边此处建木竹检查站。

赖婆垇亭(古代称竹泉庵茶亭):位于浮乡四里,剑岭下,路通于会昌县城,今泽覃乡五龙村境内去石水村路的山坳上,由附近百姓自愿捐资募建。清朝乾隆年间,首建茶亭者功德碑载:杨聿震、赖秉纯、张胜上、邹逸山、钟盈社、李石峰、杨次瑾、杨及绥、杨道南、廖畴兹、郭轶群、谢鹏上、赖迅山,章宇瑞联合建茶亭,且置田二十余亩,每年施茶记,见茶亭内有艺文志。老茶亭在几百年内,曾有过几次修理,每次都由附近百姓自愿捐资修理。1933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一行去武阳开"春耕生产运动"赠旗大会,路过此亭。瑞拔公路1968年开经此地,老茶亭拆毁。

南坑亭:位于浮乡四里的南坑岽,今泽覃乡光辉村南坑岽。清朝乾隆年间,历任村刘氏为缘首,联合李氏、杨氏、陈氏、胡氏、邓氏等人捐资建亭,因位于南坑岽,故取名南坑亭。因年久失修,1958年又蓬"破四旧"无人修理后倒塌。1973年南坑岽修路,通过茶亭位置,拆毁老茶亭,2007年5月,李德全、王业盛、黄茂生、李厚连等人为首, 30多人写缘,捐资重建茶亭于原地点屋侧,为水泥、红砖结构,四周有供行人坐的水泥粉刷长橙,名曰"安康亭"。

凌霄亭:位于城南关外五里,竹园岭岽省际古道上。今泽覃乡安治村大路岽与象湖镇水晶岭下大路岽(石阶路)上坡处。清朝道光十四年甲午年(1834年),知县梁氏倡捐首事劝募建茶亭。因位于鹏图塔对面笔架凌霄风景区,故取名"凌霄亭"。内有序记、艺文志、功德碑名单。亭北墙有两个圆窗似龙眼,可直望清朝瑞金县府衙门为吉兆祥也。因年久失修,建国初期倒塌,1995年,原安治乡长罗宏文倡捐首事,有30多人捐资重建于原处原貌。

桃圆亭:位于城南关外五里乌仙岽与柴沟岽之间,今泽覃乡希平村与象湖镇水晶岭下官坑尾山坳处。清末民初当地百姓捐资募建茶亭。因此路直达桃阳岽,此地位于桃阳隘竹园岭背,故取名"桃圆亭"。比凌霄亭后建,又称新茶亭。1987年7月刘家华、顾支米、曾荣、谢存贤、曾照明、邓其照等20多人捐资重建桃园亭,亭内有功德碑,四周有供行人坐的水泥粉刷长橙。

桃阳亭:位于泽覃乡桃阳岽中段下岭坑岽路边(左侧可去山崇木问坑,右侧去长汀荣坑),清朝中期,由当地百姓捐资建茶亭。因此亭建于桃阳岽,故取名桃阳亭。1960年自然倒塌。

观音岽亭:位于泽覃乡桃阳岽江西与福建交界处江西境内观音凹,始建于明朝中后期,由当地百姓捐资新建, 因位于观音凹而取名观音岽亭。1960年自然倒塌。[2]

礼仪风俗

喜庆

婚嫁:男女自由恋爱成熟后,告知双方父母,男方送给女方适当彩礼,女方筹备一定的嫁妆,选择吉日良辰登记结婚。成婚之日。车辆迎亲,男女俩家分别举行筵席(一般女方早餐男方中餐)亲朋好友持礼品、礼金祝贺。

庆诞:小孩出生第3天,兴做"三朝",以庆诞生。主人设晏招待,产妇娘家来客及亲朋好友,并向来宾馈赠红蛋(染红鸡蛋、逢双数)。赴宴者,须备礼品或礼金。小孩满月、周岁、外公、舅公牵头做"满月","过周"主人皆备宴席,款待来客。

做寿:做"生日"。一般由女儿牵头,亲友随贺,"男做齐头(40、50、….….)女做-(41、51、……….)"花甲之年(60、61)尤为隆重。旧时,长辈生日,晚辈行叩拜礼,今以敬词祝贺。

上大学:村内学子考取大学,村里父老、亲朋好友及老师,同学前往道贺,主人设宴款待客人。

乔迁:新居落成后,主人择日乔迁(过火)亲朋好友邻居前来庆贺,主人做"过火酒"款待客人。

丧葬:

境内丧葬习俗大同小异,大致分为"送终,报丧(卜告)入殓。吊丧、堂奠、出殡、完风水"等程序。

死者临终前,事家同守,谓之"送终",断气后,死者家属派人以口头形式向亲友告知死者故因及安葬时间,即报丧;家人目送死者入棺入殓(选择吉日良辰)叫入殓;在棺木榜设灵屋布置灵堂、供祭品、焚纸钱,神饭。生前亲朋好友前往吊唁,叫吊丧;孝子孝孙和亲属备牲仪、酒果、香烛、祭奠亡灵。有的还有在孝堂请理发师给孝子、孝孙剃孝脑(剃头)礼生引导孝子孝孙披麻戴孝三跪四拜祭奠。以上仪式统称堂奠。堂奠之后,孝子护灵退出厅堂,八仙抬棺出殡。此时要撑伞遮住天白,出厅堂后,要鸣炮奏乐,棺放坪凳上,八仙用绳捆住扛子和棺木及带路鸡,礼生带着孝子孝孙撑伞游棺,顺三转反三转后,八仙抬棺喊走,此时鸣锣开道,撒纸钱人开路,八仙、吹鼓手居中,孝子、孝孙穿麻衣草鞋,挂哭丧棍随后,死者亲友着素殿尾。有的人女婿做栏路祭,送丧至三叉路口返身,再由孝子孝孙抵墓地落葬。葬用熟砖或三合土。水泥建墓地、墓坟,其穴深五六尺,立碑文、墓堂、为日后子孙扫墓之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政府号召普遍推行"火葬"。

社会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泽覃乡发挥资源优势,走科技兴乡之路。抓山地利用、育树种果,大办绿色银行;抓科学种田,种蔗、种烟、种脐橙、搞水稻杂交制种。2005年,该乡农林牧副渔总产值734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616元,粮食总产量10499 吨。

泽覃乡盛产杉、松、杂木、毛竹、油茶、香菇、杨梅;农田主要作物水稻、烟叶、脐橙、西瓜、葡萄、蔬菜等。泽覃传统产业得到新的提升和发展。2012烟叶种植面积950亩,烤烟3000担;西甜瓜1700亩,杨梅3000亩,培育森林苗木120亩,全年养殖生猪11020头,肉牛出栏2235头。也先后引进资金建成了石水村"精品葡萄园"基地、五龙村和光辉村"蔬菜园"基地,通过实施抓党建促发展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了永红村地栽香菇专业技术合作社,以及一批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 。

境内有一圩镇为石水圩,为当地农民集贸市场,乡办中学2所,小学12所,中心卫生院1所,粮管所3所,信用社1个。

初步建成以五龙永旺蔬菜基地、石水葡萄基地、安治脐橙基地、兰从笋干制作基地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16年,全年搭建标准现代化蔬菜大棚 2000亩,新增蔬果种植面积 600亩,烟叶种植面积500亩,新开发脐橙面积500亩,沙糖桔 200亩,油茶500亩,养蜂9000多箱,猪牛羊4000多头,初步形成了"山上竹木林、水中鱼鸭鹅、栏中猪牛羊、田中烟果蔬"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手工产品

第一节 传统产品

土纸:

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本乡土纸生产始于宋代。于已有数百年历史。清代至民国期间,境内的湾背、蓝田、山崇、槽碓坑、岭背山,黄鳝口、箬别、大斜、黄田坑、石圳坑、双河、大塘面、猪肠坑、纺车坑等地有60多个大小纸槽、纸厂,是瑞金土纸重产地之一,是当时农民重要经济收入来源。

土纸为本乡的毛边纸、玉扣纸、大裱纸、棉纸、包纸、小连纸之统称。由于原料优劣之不一,其制作方法各异。故有"上山纸"、"下山纸"及其它等级之分。境内所产之纸大都为"下山纸"。"下山纸"又分为重纸、加汁、长行三种,其中"重纸","加汁"各分甲、乙、丙三级,长行分宽花胚,花胚、玉版三级。土纸以嫩竹和大麻为主要原料,经石灰腌没发酵而成。纸质细嫩、平整、光滑、洁白、抗病耐折、不易生虫,吸水性强、富有拉力,以毛边纸和玉扣纸的质地特优。

清代以前,境内土纸产量无考,民国36年(1947)年产土纸2000担,陶珠竹山下陈允隹专门经营土纸生意发了财。建国后人民政府重视纸业生产,全乡手工造纸由个体经营转为集体,国家经营,生产规模逐年扩展,技术不断改进,品种日益增多,产量逐年提高。1957年全乡总产5000担,为历史最高产量。并在蓝崇,泽覃、步权设纸业社,归县手工业联社管理。1962年瑞金列为全国十大重点土纸生产基地,70年代。由于工业生产发展为机制生产。80年代始,因资源锐减,土纸产量逐年下降,全乡平均不足2000担,产品大都由国家统一购销,深受港、澳及东南亚等各地客商的青睐,并载入《日本东方土产志》,1984年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获得国家外贸部优质出口产品荣誉证书。90年代始,由于资源锐减,加上机构改革,纸业工人转换身份,买断工龄,土纸停止生产。

榨油:

随着人口的增长,农林业的扩大,榨油业应用而生。清朝至民国时期,境内各地都新开了油槽,利用水的冲力,对油料进行碾磨,利用手臂杖棍攻坚力,作用于油槽树,把油料中的食油榨出来。

榨油作坊厂一般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水位落差,扬程至少2米左右的地方,油槽树一般选用一株直径约1米左右,长约4-5米左右的老松树桐做成,中间按一定尺寸开槽,用坚硬的杂木杖棍,具备几十个直径1尺左右的圆铁圈和一定数量的稻草或木柴。还要建灶,备锅,备甑、碾磨盘等榨油工具。

榨油加工的油料是干燥的花生,油茶仁(木梓仁),油菜籽等。把油料烘干后碾成粗末,蒸熟后包枯入槽,打坚,开油路,入油锅,放飞杖百余次,交替进行几次,直至把油料榨干,油流完后,过滤入油壶称后交事主,枯饼取出归农户作饲料或作肥料。出油率与油料本身质量和榨油技术有关,一般油茶仁出油率20-25%,油茶籽25-30%,花生仁30-35%。

80年代起,随着机械加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兴起,这种传统而又古老的手工榨油业,逐渐被新型的电力榨油机所取代,且具有又快、又好、又方便的优点,境内无一座老油槽。

第二节 新兴产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兴手工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特别在衣、吃、住、行用具方面更为多见。

手织绒毛线:

俗称"打毛线"、"打洋毛"。境内大多数妇女都会手织绒毛线,包括手织绒毛衫,裤、鞋、袜、帽、围巾、手套、手袋等衣物,既美观、体贴、又暖和舒服。

手工餐饮品:

乡境内人,有部分人到沿海地区打工学到烹调技术,会做手工餐饮宴席等。有的人在宾馆里会做中餐、西餐宴席,有的人会做赣菜、粤菜、川菜宴席,有的人会做巧克力、面包、蛋糕等。

手工建筑品:

境内素来各种工匠众多,建筑行业尤其为多,会手工建筑土木结构,砖木结构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房屋,其款式多样,设计新雅,掌握了现代建筑新技术的泥工、木工、油漆工、各村都有,且手艺高超。五龙村角公湾杨小平,常年做水泥砖卖,销售量可佳。又做水泥井盖,经济效益可佳。

手工修理车辆: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各种车辆不断增多,车辆修理工更是新异军突起,乡境内有很多人都掌握了车辆修理技术。他们在城乡各地,为人们群众修理各种单车、双轮车、摩托车、汽车、轿车等。

手工家具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乡境内有不少人做出来的家具,特别美观、大方、精致、实用性强,赢得了不少顾客的青睐。如安治村杉窝杨荣万、新丰村桥头陈绍坤、从事做家具几十年,能做各种家具,诸如高低床大小衣橱、衣柜、食品橱、食品柜。有的人还会手工铺垫席梦思床,有的妇女会手工做藤椅。

手工雕刻品:

现代手工雕刻品是既有传统技术,又有现代先进艺术相结合的产品。乡境内有些青年,在外面打工学到了一门现代手工雕刻技术。会雕刻花桥,雕塑菩萨,如观音坐莲、财神、福主太、赵公菩萨等等。有的雕刻品还引进电脑激光扫描技术,使其产品更为逼真,栩栩如生。其雕刻品畅销省内外及港、澳地区。

农副产品

第一节 农产品

土人参:

清代开始种植,据清朝同治《瑞金县志》卷二田赋志记载:土人参出产于高岭及竹园岭背,其形与东北辽参相似,而性寒味苦,蒸之辄焖,奸民取充辽参掺货之,误人不浅,识者辨之。民国时期,曾在高岭、大塘、黄鳝口、庵子前有人种植,建国后少有人种植。

西瓜:

俗称雪瓜,清代开始种植。据民国《瑞金县志》卷二田赋志记载:"桃阳隘一带所产雪瓜,长逾1尺,围径2尺,果皮墨绿色,有花纹,色泽鲜雅,青皮红瓤、皮薄、瓤厚,味甜汁多,多征取以馈上官,为朝庭进贡品也。"质量虽好,但产量不高。随着西瓜优良品种的不断引进,雪瓜逐渐被淘汰。20世纪70年代起,西瓜种植面积逐年增多,产量迅速上升。2006年--2009年,外商来境内的光辉、五龙、明星、石水等村每年承包1350亩,农田引进种植,西瓜新品种"浙江温岭西瓜"搞薄膜覆盖种植,春、夏、秋三季都有西瓜上市,并远销广东、福建等地,从而提高了瓜农的收入。

烟叶:

烟叶种植历史悠久,乡境内所产有晒烟和烤烟两种,晒烟本乡传统特产,烤烟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

晒烟:清代开始种植,民国时期和苏维埃时期有种植,面积与产量无资料可考,品种以安早、黄早条早为多,在林星、陶珠、安治、丰田、新中、石水村种过。

烤烟:1990年开始种植,品种丁K28,由林星、蓝崇、陶珠、泽覃、安治、希平等村种植,并陆续新建烤烟房,2007年开始采新式烤烟方法,2008年全乡种种植烤烟面积835亩,产量124.82吨。

荸荠:

通称马荠,全乡各村均有种植,段区产量高于山区,品质具佳,尤以云霄水晶岭下种植的荸荠更为出名,体大皮薄、外紫内白、内质鲜嫩、汁多渣少、清甜爽口,既可生食,也可熟食,还可加工制作荸荠罐头,具有消积助食,清热化痰,降血压等药用功能,远销省内各地及闽、粤、浙、港、澳。

淮山:

属薯蓣科,是山药的一种栽培种,俗称"药薯"、"淮山薯子"。清初开始种植。民国初年大量生产。建国后,淮山生产发展很快,境内段区各村均有种植,山区有野猪的地方较少种植。淮山是粮药兼用品,含淀粉多,营养丰富,广泛用于制作糕点,当地喜作名菜上市,平时用它炒蛋、烧牛肉或蒸米粉肉,均为佳品,具有滋补,健胃之功能又是中成药的良好配方。同时,它以药片、半成品广销全国各地,素有"南参"之美称。

生姜:

生姜是本乡的传统土特产品,种植历史悠久,色泽鲜艳质地脆嫩、粗壮无渣、辣味适中、入菜不馊,断层面过数天后不变色的特点。除作烹调佐料调味外,还可加工姜片、姜粉、姜精油等食品;药用有化痰止呕,驱风散湿、发汗、开胃等功效。全乡各地皆有种植。且有与芋子、淮山,蔬菜等作物套种的习惯,也有大片土地种植生姜的重点户、专业户,把生姜远销到省内外各地。

早花生:

俗称"六月暴",是本乡地方花生的早熟品种,春分前后播种,大暑至立秋时收获,直立型,具有耐寒、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结果集中,颗粒饱满,质优高产等特点,出仁率70%,出油率30%,一般亩产300-400斤,高达500多斤,70年代前,一直为本乡当家品种,新的花生品种引进后,"六月暴"种植渐衰。

瑞金小黄豆:

俗称"蚁公包"是地方优良品种,早晚两季均可种植,春、秋两季种植其全生育期分别为105天、90天,株型直立、不松散、不倒伏,株高52厘米,属有限结荚型,分枝节位低。每株有效分枝平均3-4支,叶色深绿,光合作用较强,花蕾多、花序长、结实率高,每株平均54粒左右。颗粒饱满,每100粒重15.6克,具有早熟、高产、耐旱、抗病性强等优点,品质测定,含蛋白质43.1%,脂肪18.4%,淀粉11.6克,若加工豆腐,要比其它大豆出豆腐率高四分之一。一般平均亩产226斤,比其它晚大豆亩增40--100斤,1981年在全省秋大豆良种联合区域试验中,瑞金小黄豆名列第二。

果蔗

亦称甘蔗。清代从福建汀州引进种植,茎长3--4米,直径4--5厘米,呈青绿色,皮薄节稀,质地松脆,汁多,甘甜爽口,乡内各地有少量种植,是冬春两季的主要水果。

第二节 林产品

香粉(俗称香兜子粉)

清朝、民国时期,乡境内山区农民专挖一种能产线香粉的树品种之兜部,晒干粉碎加工成粉,用于做线香,蚊香等,十分畅销,特别是安治达陂张恒造、陶珠刘氏等人经营香粉发了财。1989年乡福利厂生产香粉50吨。

香菇:

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是本乡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之一。泽覃香菇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较多,一般可分花菇、厚菇、平菇三种,具有体大、肉厚、味香等特点,鲜菇烹食滑而不腻,风味鲜美可口,烘干后随时食用,香味亦增,配以鸡肉等烹调,是宴席之佳肴,它还有多种药用功能,可益气、开胃、解毒、止泻、减少胆固醇,是预防佝偻、肝硬化及抗癌的名贵食用佳品,享有"健康食品"之美誉。主要产地在泽覃、步权、蓝崇永红等山区村,60年代前,开始引进香菇菌种段木栽培技术,生产周期短,出菇早产量高。70年代末又采用袋料野外袋栽培法,产量又有提高。由于一家一户种植销售,产量无法统计。2004年开始,永红湾背等地袋栽香菇大发展,鲜菇销往瑞金、长汀市场,干香菇销往赣、闽、粤、港、澳等地。

黑木耳:

是本乡传统土特产品之一,它色黑、朵大、内厚、脆嫩、胶质浓,是一种营养丰富,味美爽口的好菜。逢年过节,婚诞喜庆,常作荤菜配料,庙会餐席也可单独作素菜。在药用上,可润肺生津,治疗痔痢,且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过去多为自然生长,70年代末,采用培育菌种,人工接种,段木成堆栽培。

红平菇:

俗称红菌子,是一种价额昂贵的纯天然食用菌,是本乡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品之一。它不是人工栽培的(国家菌种研究所还未研究出栽培菌种)而山林土壤中固有的一种菌丝孢子,在特定的山林土壤和植被条件下,生活在特定的适宜其菌丝孢子生长的气候(温度、湿度、蔗荫度、光照度、山坡度)环境下,夏季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短期食用菌,在自生自灭的情况下,只能维持3-5天,最多不超过7天,便会自然烂掉在原生长处,通常叫"谢菌"。一年长一次,个别年份长二次,人们通常采摘的有蕾菇、平菇。一破土至还未开伞叫叫红蕾菇,生长期才1-2天;一坡土至已开伞的叫红平菇,其生长期才3-5天,不论是蕾菇还是平菇,其菇的正面、背面到菇脚都是自然生长棕红色的,鲜菇直到晒干煮熟后都呈红色,晒干或烘干的菇成商品菇。泽覃村民在本地卖给收菇贩子,每斤150元-200元。有的村民仅卖红平菇获上万元收入。菇贩子又把红平菇转卖到福建、广东、香港、澳门等沿海热带地区,因红平菇具有开胃、清凉解毒功能。据说沿海热带地区人吃了红平菇就能安全度夏、度署过伏天。红平菇不论鲜菇或干菇,都风味鲜美可口,配以鸡肉等烹调,是宴席之佳肴。

茶油:

俗称木梓油,为油茶树之果核加工提取的食用油脂,是本乡主要的木本食用油之一。在本乡种植历史悠久,清乾隆《瑞金县志》记载:茶油"木坚叶厚、与名橓异种,但花与茶花相似,故曰茶油而又曰木油。色味甘香清洁,土人多入食馔,妇人膏发尤佳,吴人购之,入玫瑰,素馨兰桂香,为香油"。它营养丰富,经常食用,不致增高胆固醇,且对高血压患者有辅助疗效,本乡品种以"寒露子"、"霜降子"居多,遍布全乡各地,尤以永红、陶珠、希平、安治、新丰、石水等地较多。据2009年市林业局统计,全乡共有油茶1257亩。

桂花板栗:

以肉橙黄味纯甜,香以桂花而著名,本乡在元代始有种植,为果粮菜兼用品,其板栗壳斗大球形,具密生刺,壳斗中生坚果2--3个,坚果外表皮呈茶绿色,富有光泽,肉表皮淡黄色,有绒毛,肉橙黄,具有味纯甜,香四溢的特点,被誉为"干果之王"。即可生吃又可熟吃,新鲜板栗用作炖鸡、炖肉或炖果烹调,均为佳品。全乡各地皆有零星种植,多见于沿河两岸或低坡度地处。如五龙懒窝凹至石水岭背沿绵江河处,希平赤沙田屋背至仙下屋背,产品除自销外,还远销广东、福建等地。

柰李:

俗称黄寇李,清代始种,属地方优良品种。其特点:果大(单果重40--50克),皮橙黄、肉淡黄、肉脆汁多,酸甜适口,且易繁易栽,病虫害少,抗病力强,产量高而稳。单株产量300斤左右,既可鲜吃,亦可加工罐头,蜜饯等。在全乡各地皆有零星种植,产品除自销外,还远销广东、福建等地。

猕猴桃:

俗称毛冬瓜,圆形如梨,色如桃,猕猴喜食故名。本乡猕猴桃多为野生,其枝灰褐色或暗紫色。叶互生,雌雄异株群集一地,具有喜润湿,爱阳光及攀缘性,适应和抗病性强等特点,浆果维生素C含量较高,堪称"水果之王",即可鲜吃,又可加工果汁罐头等多种食品,如泽覃村的箸别、岔坑、大斜一带;步权村的九礤、江下、圆架一带到处可见。

红豆杉:

在步权村松岗山屋背,面积90多亩,现有60多株,大树直径102公分,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第三节 畜、禽、鱼产品

瑞金三花猪:

是全省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其毛色形成全身三朵花,俗称"三花猪"。一般头颈为黑色,头顶肌肉向上起,前额有菱形波纹,额中心有撮白毛,嘴短,微上翅,耳向两侧伸张,稍下垂;颈粗短,肌肉丰满,腰背宽,微下凹,背间有大小不规则的黑毛,乳头排列均匀,为五至六对,四肢粗细均匀,尾巴长短适中,尾夹长白毛,它具有早熟母性温顺产仔多,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快皮薄膘厚,肉质鲜嫩等特点,属脂肉兼用型,7-9月龄可初配平均产仔10头以上,与外来良种杂交培育的第二代,兼具有两亲本特性,增重加快,皮质优,瘦肉率65%以上,属理想杂交母本。亲本母猪畅销广东、福建等地区及省内各地。60年代后,本乡从外地引进约克夏,赣州白猪,长白猪等良种公猪与瑞金三花猪杂交后,其仔猪倍受欢迎。

瑞金三黄鸡:

属国内著名地方良种,以嘴、脚、羽毛黄色而取名,外形美观,全身羽毛紧凑,体型小,行动灵活,性情活泼,觅食能力强,耐粗饲,抱窝性能好,抗病强,适应性广,母鸡最早开产龄约125天,一只母鸡年产蛋量约120-125个,一般每期产蛋12-18个,蛋个重约41克,尤以脂肪少,皮色金黄、肉质细嫩、味鲜美著称。在沿海地区畅销高出1-2倍价(与一般鸡相比)。

瑞金胡鸭:

又称江鸭、洋鸭以本地麻鸭为母,花鸭为父,杂交成不育代,属肉用型品种,具有体型大(百日龄24克以上)肉质细嫩,味道鲜甜等特点,境内普遍养殖,在中元节大量销售。

石水黄泥塘鱼:

位于石水村黄泥塘村小组,是当地村民在民国时期开挖的一口山塘,土质纯黄泥,黄泥水能消毒,是天然消毒剂,是鱼类最好浴场。所以在这口黄泥塘产出的鱼类,(含青鱼、草鱼、鳙鱼、鲢鱼、鲰鱼、虾鱼等)其体质都很健康,很少患病,其肉质鲜甜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这口山塘有一定的集雨面积,水面积较大水位又高,近百年来,一直肩负着既养鱼又灌溉农田的两副重担,每逢伏旱秋季,农民就会挖掉塘水,灌溉农田,取鱼到石州湾圩(今称石水圩)出售,消费者争先恐后购买,不管价额贵一些,也情愿买黄泥塘鱼子吃。

石水村独树坑养牛场:杨南昌与下陈屋村小组签订承包合同三十年,现有大量肉牛、种牛配种。

境内资源

水资源

地表水

全乡河河水能量,蕴藏量大,水资源丰富,利用率大。乡境内最长河流--安治河下游南华水,已利用来供南华水库养鱼,发电灌溉。近几十年来,自来水厂设在光辉村庙角,在充分利用源于万亩青山的南华水供瑞金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自来水厂改制后,闽兴水务为保证旱年城市居民有正常自来水用。2008年又在安治河上游的达陂、古陂两处筑起了蓄水水库,即使是旱年也能保证瑞金城市居民有自来水用。由于南华水,水头高,离瑞金城不远,将来综合利用南华水前程会更大。

境内四条河水被人们充分利用于农田灌溉和小型发电厂,碾米加工厂。安治河:泽覃善坑水库、桐子陂电站、蓝崇长埠碾米厂、电站。永红:五公碾米厂、富裕坑电站、碾米厂、林星、窖岭下碾米厂、下山寮碾米厂、竹山下碾米厂、陶珠古陂电站碾米厂、槽对坑碾米厂、安治兰屋水轮泵。绵江河:石水小舟坊橡皮坝、栏水坝。新中河:狮古塘碾米厂、中丰田碾米厂、塘迳碾米厂、石水荷树坪碾米厂。双河:九礤、双河碾米厂。

地下水

泽覃乡以低山、丘陵、谷地为主,出露地层主要有变质岩,第四系等。所以地下水蕴藏丰富,分布广。如历任、庙角、罗溪、墓岭岗、角公湾、廖屋岗、石水圩、小舟坊、坝子下、下陈屋等地处第四系松散岩孔隙地下水区,这里的居民普遍都打压水泵。使用手摇压力泵或机井,采获地下水,为生产生活所利用。如今,南坑口每天都有市区上百人前往此处提取天然纯净水。

森林资源

2009年,泽覃乡境内森林植被16011.2公倾,占总面积63.1 %,森林覆盖率占83.3%,以松杉为优势的针叶林,遍及各林、区、村,尤以泽覃、步权、陶林、蓝崇、永红为多。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常绿阔叶林、分布亦较普遍。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永红村:黄别坑,希平村:田坑、石狗坑;安治村:高屋、石竭坑;光辉村:十字石、猪中坑等丘陵地带。20世纪90年代,大兴植树造林,提升森林植被率。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泽覃乡的一大优势,占全市各乡之首,系有林业之乡誉称全市。

境内草甸植被13336.8公倾,占全乡总面积53%,比较集中处分布于希平村:田坑、七山坳等处;新丰村:艾坑等处。其他零星分布于全乡各个部落。

全乡绿色植物(含森林、草甸、农作物、柑桔等果茶林、经济林),植被总面积21590公倾,占全乡总面积85%以上。

旅游资源

位于东部的三座宝塔,史称"笔架凌霄",为瑞金八景之一。安治石拱桥为古代瑞金石拱桥建筑之一,作为"安治暴动"遗址,进行了重新修善,命名为"金鹊桥",也叫"安治桥"。毛泽覃烈士陵园于2015年被评为"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邓希平故居(醒群小学)作为红色革命教育的重要场所进行了良好的修善和保护。境内还有十余个庵堂庙宇,是宗教佛僧信仰和人们避暑旅游胜地。

瑞金之最

泽覃乡在瑞金之最

泽覃乡总面积254平方公里,占全市(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是瑞金面积最大的乡(镇)。

泽覃乡境内(包括绵江林场国有林在内),林业用地面积23200公顷,是瑞金林业面积最大的乡(镇)。

泽覃乡泽覃村境内的松心庵,唐朝后期就有范氏居住,很早就有"先有松心庵,后有东山寺"之传说,是古代瑞金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

泽覃乡境内的上、下湖陂(今南华水库附近),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岁(公元1617年),瑞金知县潘舜历谕众伐石建湖陂上、下两座,分凰岗、历任两大灌区,总灌田4000余亩,是古代瑞金建筑时间最早,灌溉面积最大的引水陂工程。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石达开部队,几经转战泽覃乡境内,时进时退,是活动最频繁的乡(镇)。

泽覃乡境的土纸生产,始于南宋,旺于明清,盛于民国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纸槽星如棋布、土纸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深受客商们的青睐。并载入《日本东方土产志》。曾经被列为全国十大重点土纸生产基地之一。是历史上全县土纸生产时间最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的乡(镇)。

泽覃乡藉刘忠恩(今希平村田坑人),于1927年8月,最早任中共瑞金县党支部书记。是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排列最前的革命烈士。

1928年冬,成立的中共安治乡党支部,邓希平任书记,中共蓝崇村党支部,邱作顺任书记,是瑞金农村最早成立的乡、村级党支部,最早担任的乡、村级党支部书记。

泽覃乡籍谢仁鹏(今希平村仙下人),于1929年2月7-11日,最先给红四军作带路向导,攻占瑞金县城和大柏地。是朱德、毛泽东、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到瑞金后,接触到的第一位瑞金人。

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瑞金壬田(壬田镇)出发,经庵子前、黄鳝口,12日,首次挺进长汀县四都乡(四都镇)。拉开了创建赣南闽师根据地的序幕。

泽覃乡籍邓希平(今希平村赤沙田人),于1930年4月,最早成功地领导了安治乡农民暴动,向国民党驻军及土豪劣绅打响了第一枪,为全县树立了第一面武装斗争旗帜。同年7月,邓希平最早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境内的安治乡,成为当时共产党活动最早、力量最强的红色老苏区。

泽覃乡籍胡荣佳(今安治村青山下人),于1936年10月,最早任中共汀瑞县委书记;1937年1月,最早任汀瑞游击队政委。

泽覃乡境内的大片山区,是汀瑞游击队的活动中心,艰苦卓越的游击战争,在乡境内坚持到1949年,(1946年3月,武阳游击队下山后,岭背山游击队秘密转移到汀瑞边界,1949年5月,在卷头坑、黄麻埠岽一带,与国民党十八军某连进行战斗,敌死伤多名),成为瑞金仍至赣南坚持时间最久的老游击区。

1958年7月,江西省水利电力厅水文气象局赣南分局,最先在乡境内的赖婆垇,设绵江河流量站,集水面积1220平方公里。从此,翻开了瑞金水文资料记载的第一页。瑞金水文站后迁象湖镇南门岗。

绵江垦殖场与安治公社合一体制期间,绵江垦殖场于1958年12月,在全县最先获国务院周恩来总理签署,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奖状,并奖给解放牌汽车一辆。

泽覃公社和泽覃大队的命名,是瑞金县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而命名的乡(镇)村。乡境内,有全县(市)最多以革命烈士命名的单位。

1972年秋,绵江林场最早在乡境内黄鳝口至黄麻埠,建造全县第一条林用小火车铁路,全长11.4公里。

1976年6月,全县第一台微型发电机组,最先在乡境内的石水上湖建成。

1980年12月,泽覃大队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先进团支部";1980年至1982年,被共青团江西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团支部";1980至1982年,被共青团赣州地委评为"全区先进团支部标兵"。1982年被共青团赣州地委,评为"全区先进团支部"荣誉称号,是全县获奖最多的大队级团支部。

1989年春,中国民航总局在泽覃乡境内的城南笔架山,建立飞播营造针阔混交林试验区686.7公倾,为全县面积最大的飞播造林试验区。于1992年顺利通过国家鉴定,获国家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经赣州地委统战部批准,泽覃乡安治畲族村,是瑞金市少数民族行政村。

2004年动工新建的石水小舟坊橡胶坝水电站,是2004年以前,瑞金第一座橡胶坝水利工程。

泽覃乡石水塘背革命烈士朱吉薰之妻--陈发姑,生于1894年10月,殁于2008年9月12日9时,历经于三个世纪的风雨沧桑,活到114周岁高龄,成为泽覃乡仍至全瑞金最为长寿的百岁多老人。[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