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洛泽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洛泽河镇地处昭通市中部,彝良县西南面,是省市进入彝良的南大门,更是外界感知彝良的第一道窗口。面积63.9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在毛坪集镇,距省城昆明433公里,昭通50公里,县城11公里,辖13个行政村, 28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3860人(2017年)。 [1]

中文名称:洛泽河镇

外文名称:Luozehe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中国西南

电话区号:0870

邮政区码:657602

地理位置:昭通市中部,彝良县西南面

面 积:63.9平方公里

人 口:33860人(2017年)

方 言:西南官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云C

行政机构

2016年,镇党政机构内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财政所、工业服务中心7个事业单位。共有干部83人,其中女性19人,少数民族10人。

地理环境

洛泽河位于东经104°28′38″—104°35′35″,北纬27°41′45″—27°52′45″之间,彝良县西南部,镇政府所在地毛坪集镇距离县城11公里,是省、市进入彝良的南大门。东邻本县龙街、奎香两乡镇,南与贵州威宁石门、云贵两乡接壤,西与昭阳区盘河、北闸、小龙洞等乡镇相界,北靠本县角奎镇。最高海拔2780米,最底海拔850米,相对高差1930米,面积296.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595亩,退耕还林林8843亩,林地129289.9亩,荒山荒坡8000亩,牧草地900亩。年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5℃,年日照时数1080小时,天霜期305天左右,是一个集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立体气候突出,干湿季节分明,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

洛泽河镇情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区位特殊。位于滇黔两省三县(区)结合部,东与角奎、龙街、奎香三乡(镇)毗邻,南接贵州威宁石门乡,西与昭阳区盘河、北闸、小龙洞三乡相邻,昭彝公路、内昆铁路途经洛泽河镇,是彝良对外开放的窗口;二是人口众多。2005年末,全镇总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2371户、54855人,有少数民族苗族6926人,彝族1990人,分布广,居住分散。三是气候多样。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立体气候突出,干、湿季节分明,旱、洪、冰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最高海拔2780米,最低海拔850米,是一个集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区为一体的农业大镇,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四是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有洛泽河、巴抓河、龙潭河流域,有7座水电站;内昆铁路、昭彝(镇)公路和在建中的昭彝公路(二级路)经过洛泽河西岸5个村,内昆铁路彝良站(含客运和货运站)设在大寨村两委驻地,距彝良县城20公里,全镇已实现村村通路,乡村(村社)公路里程远达150多公里,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毛坪、洛泽河、龙潭三个集镇位于昭彝(镇)公路沿线,簸迤集镇是全县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场。2012年9月7日,云南发生了彝良9.7地震,地震震中就位于洛泽河镇。

自然资源

洛泽河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资源丰富。洛泽河、龙潭河、巴抓河穿流其间,落差大,为全镇水电开发提供了优越条件,建有电站10座。其中在建2座,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蕴藏量大,主要有铅、锌、硫、铁、铜、莹石等,其中铅、锌储藏量为18.5万金属吨,主要分布在簸迤、洛泽河、毛坪、虎丘、龙潭、太坪等村。煤炭资源现已探明储藏量为360万吨,远景储量为7600万吨,主要分布在小发路区、黑桃坪区、大寨区、龙潭区北段,龙潭区南段5个区域,其中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的小发路优质无烟煤具有开发前景。

矿产资源种类多,毛坪、洛泽河、龙潭等村铅、锌等金属矿品位高,已探明储量为18.5万金属吨。发路、簸迤、仓盈、大寨、龙潭、太坪、笋叶等村煤炭资源丰富,特别是发路村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的优质无烟煤现已探明储量为360万吨,远景储量为7600万吨。全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为主,龙潭坝子盛产的“龙潭米”以质优、清香久负盛名。粮烟综合示范区仓盈、簸迤、献鸡三个村烤烟种植面积达4000亩,产量突破67万斤,产值达96万余元,收购均价名列全县前矛。河谷经济林果区雄快、岭东、毛坪等村土瓜、椪柑、柑橘、樱桃等水果种植历史悠久,畅销省内外。二半山粮林区虎丘、大寨、龙潭、太坪、发路等村魔芋、花椒产量大,核桃、板栗已初步形成市场。虎丘、大寨、龙潭、太坪上半村和笋叶村高寒畜牧区牧草地近万亩,畜牧业产业发展潜力大。境内洛泽河矿冶加工基地为推进全镇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注入新的活力,龙潭村向家湾新农村示范点成功创建经验、昭彝公路万亩核桃长廊的启动实施,为加快洛泽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主要有铅、锌、铜、硫、铁,有被誉为世界煤炭“王中王”的小发路优质无烟煤,煤炭储量,现已探明储量为360万吨,远景储量为7600万吨,铅锌矿储量为18.5万金属吨。境内有56口铅锌矿,16对煤矿,7家选厂。“十五”期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委“农业富民,工业兴县,文化固本”的总体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五区经济开发,加快集镇建设,培植四大支柱产业,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全镇社会政治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党的建设得到加强,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末,洛泽河镇总人口20775户67703人,其中有贫困村9个,贫困人口3127户13579人;人口密度228人/平方公里;有农业人口16003户54013人,占79.86%,城镇化率20.01%;全镇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聚居点有54个,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彝族,少数民族人口12356人,其中苗族1003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1.18%,彝族2239人,占18.12%,回族等其他少数民族87人,占0.7%。

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33860人。

经济

2005年全镇农业生产总收入突破6000万元,年均增长12%,工业生产总值突破1000万元,年均增长15%,第三产业纯收入突破500万元,财税总收入达113万元,稂食产量达1047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80元,年均增收100元以上。

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2.1694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8094.16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3亿元,第二产业600万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7.31:59.92:2.76,人均有粮21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540元。

2016年,洛泽河镇实现生产总值4.4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9%;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54亿元,增长6.72%;实现粮食总产量1.98万吨,增长4.44%;农民人均纯收入5317元,增长10.04%。

社会事业

人口卫生

2007年,全镇有已婚育龄妇女9160人,占总人口的17.63%;截止9月份,出生人口581人,其中计划内出生438人,一孩300人,二孩254人,计划外多孩35人,出生率为10.66‰;死亡228人,死亡率为4.18‰;人口自然增长率6.48‰,计划生育率75.39%,多孩率6%,与2006年相比,多孩率下降3.57个百分点。完成“五术”790例,“三术”764例,其中一孩放环370例,占任务数的108.8%,与2006年相比增长17.79%,避孕及时率8029%,二孩结扎790例,占任务数的116%,增长5.14%,多孩结扎110例,施行补救措施26例,同比增加2例。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41.5万元,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30户,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巩固率100%。定期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测环查孕,累计开展测环查孕9000余人(次),医学监护面达100%,人均2.6次。对集镇、矿区流入人口进行全面清理查验,查验流入人口《婚育证明》800余人(次),主动为流入人口提供避孕节育措施一孩12人,二孩1人;建立健全流出人口台帐963人,及时联系流出人口所在地计生部门对5名超生超怀对象施行补救措施5人,回复流动人口信息107条,流动人口管理开始步入正规化,制度化。认真开展清理整治工作,以“钉子户”、“长跑户”为重点,清理整治“钉子户”11户,“长跑户”2户,征收“钉子户”、“长跑户”社会抚养费3万余元,并全部施行了绝育措施。定期对村级计生宣传员进行政治学习和统计等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基层计生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村级计生宣传员中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采取“以奖代补”激励机制,适当提高村级计生宣传员工资待遇,对优秀的计生宣传员参照副主任工资发放,激发了村级计生宣传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降低了村级台帐误差率。

文化教育

洛泽河镇有完小16所,校点32个,教学班212个,在校生9376人,幼儿园1所,学生274人,有小学适龄儿童7608人,已入学7516人,入学率98.79%,有专任教师412人,其中顶编代课教师75人,学校占地面积100724㎡,生均占地10.74㎡,有校舍面积23849㎡,生均2.54㎡,16所完小全部实现了六配套,有图书52672册,远程教学设备9套,播放点9个,小学一类教学仪器2套,二类教学仪器9套,三类教学仪器13套。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即洛泽河第一中学和洛泽河第二中学,2所中学有教学班29个,其中一中20个。有校内外13-15周岁学龄人口3152人,2所中学有在校生1495人,毛入学率95%,巩固率97%。有在编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合格率98.6%。校舍占地面积17368㎡,生均占地面积11.61㎡,其中二中生均占地面积仅2.08㎡,校舍建筑面积9882㎡,生均建筑面积6.61㎡,其中二中生均仅1.9㎡,两所中学有图书8416册,有II教学仪器2套,III教学仪器1套,课桌椅1736单人套,学生用床556双人张。

农村经济

全镇有耕地62989.05亩,人均占有耕地1.04亩,2007年,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农民增收放在首位,着力抓好产业培植。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推广良种7.62万斤,规划完成综合配套措施2万多亩,其中四配套9369亩,三配套10415亩,水稻917亩,实施县镇样板2452亩,其中县样板1350亩。二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规划完成烤烟种植4000亩,其中省基地烟1250亩,截止9月25日,完成烤烟收购35.47万公斤,占任务数的70.94%,其中上等烟12.42万公斤,占收购数的35.02%,中等烟18.47万公斤,占收购数的52.08%,库存6.5万公斤,估计未烤烟叶4.5万公斤;规划种植洋芋13374亩,反季蔬菜3319亩,其中向家湾新农村示范点引进种植优质蔬菜300亩,大棚2.4亩;高规格种植土瓜1774亩,其中基地样板1000亩;完成魔芋种植7867亩,其中连片示范种植1000亩;引进种植雪莲果2亩,西瓜20亩,蚕桑287亩,优质核桃300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余人。三是畜牧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紧紧围绕“种、料、管、防”四个环节,淘汰劣质公牛78头,实施黄牛冻精改良125窝(次),完成生猪杂交550窝(次),上半年完成畜禽存栏71715只(头、匹),出栏畜禽29185只(头、匹),实现肉蛋产量1609.1吨,产值达1294.52万元,完成青绿饲料种植7240亩,推广青贮饲料1630吨,混合饲料1740吨,浓缩饲料13.5吨,添加剂2.8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