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书法爱网的图片

津(拼音:jī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另有学者认为此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 ,其本义一般认为是渡口,又指渡河。

找到渡口,有了船,就可以顺利渡向彼岸,所以"津"又指门路。又假借指人的体液,引申表示滋润,作动词用,再引申指补贴,对人有所资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津

拼音; jīn

部首; 氵

五笔; IVFH

仓颉; ELQ

郑码; VXBD

字级; 一级(编号1683)

平水韵 上平十一真

注音字母; ㄐㄧㄣ

总笔画; 3+6

造字法; 会意字或形声字

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四角号码; 3510₇

统一码; 6D25

异体字; ࣸ�、ৗ�、ন�、঩�、঩�、প�

文字溯源

周代金文的"津"字作图1,上部是"淮"字,下部是"舟"。淮河是中国古代四大水系之一,支流甚多,驾船过河的景象比其他水道更为突出,故津字又改为从舟从淮会意。

也有人将"水"和"隹"分开理解,会乘舟渡水如鸟之飞跃意。《说文解字》古文由此发展而来,只不过把"舟"字移到了"淮"左边。篆文作图5,《说文解字》解为:"从水,昔(jīn)声。"《说文》篆文字形从水,表示与水相关;"昔"其实是战国文字(图3)"水"下部的"彡"移至"聿"下得到的。还有一支战国文字省"昔"为"聿",沿袭至今。有学者认为此字当从水,聿(yù)声。

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认为,图A、B、C的甲骨文均为早期的"津"字,其字形像一个人手持长篙撑船渡河。张亚初则把这些字解释为"樐(舦)"字(见《古文字分类考释论稿》,《古文字研究》第17辑)。这些字实际上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从人、从舟、从丨会意。丨是竖画,表示撑船的篙或桨;另一类是省去了表示撑船的竖画,单是从人、从大会意。古时人与大同意,故后世隶定为"樐",是津的异体字。《玉篇·舟部》:"樐,音大。"不明其源,故无释义。"音大"的原因是以"大"为声符。《五音集韵·泰韵》:"樐,舟行。"释义虽近似而并不精确。用解形释义,虽知道从人与从大同意,但已不知道这是津字的异体。另《说文》把古文从舟从人的"樈"字,列于服字条下作为服字的重文,也是不了解这实是津字的异体,应移至津字条作为重文收录。

津字的本义为驾船渡河,甲骨刻辞中就有津字本义的用例。《甲骨文合集》16467片:"辛酉卜,方其津东。"《甲骨文合集》11468:"……申卜,方其津于东"。例句都是说某方人在东部驾船渡河。传世古籍中亦有津字本义的用例。如《国语·楚语上》:"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求四方之贤圣,得傅说以来,升以为公,而使朝夕规谏,曰:'若金,用女作砺。若津水,用女作舟。'"如果要驾船渡河,就用其作渡船。潘岳《西征赋》:"津便门以右转,究吾境之所暨。"津字由动词转为名词,义是渡口。《尚书·禹贡》:"东至于孟津。"渡口往往是设在水陆交通的交接的重要地方,因此津便用于喻指水陆交通要冲的地方。汉贾谊《过秦论》:"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津关,据险塞,缮甲兵而守之。"又引申为途径、门径或重要职位。《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好不经之举,开拔奇之津。"也用以喻指重要的职位。水边才要渡口,渡口与水密切相关,因而以津代指水。

渡口有水,比较潮湿,正因为这一特征,故津又用以借指湿润、滋润。《周礼·地官·大司徒》:"民黑而津。"津可以代指水,有机体的体液也像水,故用津代指有机体的体液。而当人们兴趣盎然地发表议论的时候,往往会"唾沫四溅",而当人们面对喜爱的美食或是其他事物的时侯,则又会"垂涎三尺",津字因而便引喻为形容兴趣浓厚。这样原本表示驾船渡河的津字,便用于"津津乐道""津津有味",以形容兴趣浓厚。[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