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洪堡企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洪堡企鹅
洪堡企鹅原图链接

中文学名: 洪堡企鹅
拉丁学名: Spheniscus humboldti
别 称: 秘鲁企鹅、洪氏环企鹅、汉波德企鹅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企鹅目
科:企鹅科
属:环企鹅属
命名者及时间: Meyen, 1834
英文名称: Humboldt Penguin
英文名称: Peruvian Penguin

洪堡企鹅(学名:Spheniscus humboldti)是一种分布于南美洲企鹅,名称源自第一个介绍该物种给西方学界的德国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前肢为鳍脚,适于划水。具鳞片状羽毛,羽轴宽而短,羽片狭窄而密集,均匀分布于体表。骨骼沉重而不充气,胸骨具有发达的龙骨突起,内含有多脂肪的骨髓。尾羽短。跗跖短,并移至躯体后方。跗间具蹼。上嘴的角质部由3个角质片组成。舌表面布满钉状乳头,适于取食甲壳类、乌贼和鱼类等。属易危物种,自然界数量在3,300~12,000 只之间。主要在秘鲁和智利沿岸繁殖。[1]

外形特征

洪堡企鹅是中型企鹅,成鸟体长约65~70厘米。鳍状肢长约17厘米,体重约4公斤。寿命20年。洪堡企鹅除了身体颜色与其它种类的企鹅相仿外,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脸上有黑色的条纹。头部呈黑色,有一条白色宽带从眼后过耳朵一直延伸至下颌附近;下颌基部有一个肉粉红色条纹延伸至眼睛;背部、尾巴、脚和蹼均为黑色;有的背部带有白色斑点。有一道宽带环绕胸前如围着一条黑色的“围巾”。

生活习性

与世界上大多数企鹅相比,洪堡企鹅更喜欢生活在较温暖的地区,为了适应温暖的气候,它们的羽毛变得特别短小。人们对洪堡企鹅的活动范围怎么能延伸到洪堡岩岸的亚热带而感到奇怪,其实,这是因为从南方来的寒冷海流很适合洪堡企鹅的体温的需要。这些水域中还含有十分丰富的食物。洪堡企鹅体型不大,可是游起泳来时速达到60公里。在晚上,它们会连续不断地呼叫,叫声喧闹似驴。是群居性的鸟类,非常羞怯,休息时会把头藏在鳍脚下面。

洪堡企鹅在换羽期一天之内会脱落身体上所有的羽毛,除了头部的羽毛。这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生长出新羽毛,为此每年在褪毛期会有大概3个星期的时间远离其他的企鹅同伴,自己躲避起来直至新羽毛长出来。新的“游泳衣“让洪堡企鹅表现出一种不太适应的样子。 洪堡企鹅主要以大群的沙丁鱼、磷虾及乌贼为食。

分布范围

分布在智利秘鲁一带的南美洲西海岸,繁殖地大部分分布在洪堡沿岸的小岛上。

汉波德企鹅是唯一曾在北半球发现的企鹅 (北半球没有企鹅自然分布);2002年夏天,阿拉斯加渔民在阿拉斯加沿海捕获一只汉波德企鹅,距离其原栖地至少有 11 000 公里远。由于阿拉斯加当地并没有任何动物园饲养汉波德企鹅,生物学家认为该企鹅可能原来是智利或秘鲁渔民的宠物,在该渔船在阿拉斯加捕鱼时逃逸。

企鹅一直被视为南极的象征,其实只有帝企鹅及阿德利企鹅完全生活在南极。现存的企鹅约有20种,大部分生活在温带,环企鹅属的汉波德企鹅、麦哲伦企鹅与黑脚企鹅则分布亚热带、热带地区,加拉帕戈斯企鹅更是生活在赤道附近。 2012年11月,英国利物浦某商场为吸引顾客,请来5只小企鹅助阵,让它们在溜冰场上表演。动物保护团体认为,主办单位事先并未了解企鹅品种、栖息地与特性,将耐热怕冷的汉波德企鹅放在冰上表演,这不仅违反了企鹅的习性,还让企鹅受到了惊吓,此种行为非常不尊重动物。

繁殖方式

繁殖地位于南美洲西岸秘鲁和智利的岛屿上,其范围限制在洪堡寒流(Humboldt Cold)流经的沿岸,生殖季节可持续一年,在坑、缝隙和沙坑中筑巢,每年3月和10月产卵两次,每次产2~3枚卵,卵一般长7.5厘米,重达132克,相当于普通鸡蛋(50克左右)的3倍。“一夫一妻”制,夫妻轮流孵卵。60天后小企鹅破壳而出。

保护级别

经过秘鲁和智利海岸线的洪堡寒流,该寒流为洪堡企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洪堡企鹅曾不受干扰地生活在高低不平且非常陡峭的海岸和近岸的岛屿上。它们的粪便,积聚在繁殖地上,有时甚至达到了很厚的程度。这些鸟粪做为肥料曾一度被过度地开采,破坏了洪堡企鹅的繁殖地,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0.4年鸟类红色名录——易危(VU)。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洪堡企鹅玩起惊险“跑酷 ”!必须穿过海狮“墙”才能洗澡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