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浦沿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浦沿镇面积26.44平方千米,人口6.35万人。 浦沿街道办事处驻新浦路102号,辖5个社区、6个行政村。[1]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起一直是钱塘江南北的重要渡口。"浦沿"之名也源于渡口,为越王勾践待诏入吴处――鸡鸣墟。据史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设长兴乡于此;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称四都;清、道光十一(1831)始称浦堰;光绪二十四年(1898)改称"堰"为"沿"。前人称这里"山环水绕,层峦叠叠,曲间潺潺,其秀丽为东南之胜地。"

2001年,滨江区浦沿镇撤销浦沿居民区及龙山化工厂家属委员会,新建新浦、之江社区;2003年,滨江区浦沿镇撤销联庄行政村建制,新建联庄社区。 2003年11月18日,浙政函[2003]191号批复,同意杭州市滨江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杭州市滨江区西兴镇长河镇、浦沿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滨江区政府直辖。在此范围内调整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等事宜,由杭州市按照有关规定办理。2003年12月3日杭政函[2003]170号批复:设立滨江区西兴街道、长河街道、浦沿街道办事处,驻地、所辖区域、四至界线与原建制镇相同。

浦沿老街

形成于清代中叶,当时大浦河西有部分居民经营家酿酒和炒货,始有集市,以后店铺陆续增多,渐成街道,自东南至西北,长约150米,街面十分狭窄,相向店铺檐口相吻,故称"烟管街",又称"泥鳅街"。

据《浦沿镇志》记述:清同治年间,浦沿街上较大的店铺有陆盛顺米行、芦正兴铁铺、汪达顺丝店、林诺子旧酱店、胡阿祥棺材店等几家。清末民初,街市日渐繁荣,陆盛顺米行已有7间店面,2个帐房,十几个伙计,并设有磨坊,加工粮食出售,资本已近4000银元,成为浦沿首家富商。芦正兴铁铺工艺到家,生意兴隆,积资后转开油烛店,并与别人合伙开颐寿春药店。悦大南货店四开店面,前店后场自制糕饼,加工腌腊,有一定规模。蒋恒兴土布行,向农民收购籽棉,加工成皮棉,然后放给农妇织成土布,回收出售,颇有经营特色。此外,还有药店、杂货店、豆腐店、茶店、饭铺等多家。

民国22年(1933),商业最为繁盛,到民国26年(1937),杭州沦陷,浦沿一带兵匪横行,经营者苦不堪言,店铺相继倒闭,一扫昔日繁荣景象。直到抗战胜利后,街市才慢慢开始复苏。到民国36年(1947),浦沿街又有大小店铺多家。[2]

民俗文化

地方戏剧。被称为"幽谷之兰"。在杭州的浙江昆剧团(前身为国风苏剧团),是中国昆剧表演团体中历史最长的剧团。1956年演出《十五贯》轰动全国,周恩来总理赞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几十年来,积累了大批昆剧优秀保留剧目,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十五贯》、《西园记》、 《牡丹亭》、《游园惊梦》、 《界牌关》等一批折子戏,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杂技

杂技-转碟杭州的杂技艺术在全国较有影响,并已走向世界。不少节目以其独特的形式、精湛高难的技巧、优美抒情的表演风格而引人注目。在法国"第六届国际明日杂技节"上,杭州杂技团演出的《转碟》荣获金奖。在经常上演的节目中,有获全国首届杂技比赛银奖、优秀奖的《软钢丝舞剑》 、 《顶碗造型》 ,其他如《绸吊》、《古彩戏法》、《转台造型》等也都在华东地区的比赛中获奖。《晃管》、《敦煌造型》等节目在全国也很有影响,还以首创女子汽车飞车走壁而闻名遐迩。近10多年来,杭州杂技艺术家的足迹已遍及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亚非欧美20多个国家,所到之处都受到欢迎。

滑稽戏

流行于江浙沪的地方剧种,又称独脚戏。源于20年代盛行于杭州的

地方曲艺"小热昏"。几十年来,培养人才,拓宽戏路,尝试将滑稽、音乐、舞蹈有机融合,不仅受到杭州新老观众的欢迎,并使南方的滑稽戏打破语言限制,进入了北方地区。杭州曲艺团创作的以计划生育为题材的滑稽歌舞音乐剧《爆炸》在全国各地演出,创连满1000场的纪录。1990年10月赴北京中南海演出,受到中央领导人的好评。

元宵灯会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杭州人有赏灯的传统风俗。杭州元宵灯会始于唐时,盛于南宋,相沿成俗至今。正月十三日"上灯"食圆子,十八日"落灯"食年糕,故有"上灯圆子落灯糕"之谚。旧时,元宵佳节家家灯火,处处管弦,花前月下,河湖水畔,灯烛灿然。市肆坊巷尽是观灯游赏之人,通宵达旦,极尽其乐。各色华灯品类极多,或山水人物,或花竹鱼鸟、琉璃球、云母屏、水晶帘、罗帛、明角、流苏宝带,不胜枚举。妇人装饰皆白,所谓"雪白春衫窄窄裁",与明月辉映。老幼随众上街,满城欢腾。有诗曰:"都司烟火揭高竿,万斛珠玑撒玉盘。看到顶头齐喝彩,紫葡萄上月团团。"杭州的元宵灯会,灯品和规模更新,届时湖滨公园及主要街道、武林广场等地千万盏彩灯竞放异彩。灯品除传统的罗帛宫灯外,还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的机械灯、电子灯、声光灯等,表演内容也从传统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到现代造型,百花齐放,曲尽其妙。西湖水面也游弋着彩色灯船,灯光船影,美不胜收。[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