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海岛 (卑诗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岛 (卑诗省)
图片来自RICHMOND

海岛英语:Sea Island)位于加拿大卑诗省大温哥华地区列治文市,隔著菲沙河的北支流和中支流分别与温哥华市和列治文的鲁鲁岛相望,离温哥华市中心则约15公里。海岛是温哥华国际机场(及其前身温哥华市立机场)所在,而海岛的东南方则是柏加卫住宅区(Burkeville)。加拿大统计局将海岛与邻近的艾奥纳岛(Iona Island)划为同一个人口普查地段;据2016年人口普查所示,该普查地段共有814名居民[1]

海岛虽然在行政规划上隶属列治文市,但岛上大部分范围的业权则由联邦政府持有,并委托温哥华国际机场管理局管理[2]。为了减低机场兴建第三条跑道所带来的生态影响[3],机场以北约345英亩的土地被划为海岛保育地带(Sea Island Conservation Area),由加拿大野生物机构管理[2]

固兰特·麦干纳基大道(Grant McConachie Way)是海岛上的主要东西向干道,西起温哥华国际机场,于东端驳上亚瑟·莱恩桥通往温哥华。另外,二号路桥、甸斯摩桥、莫礼桥和海岛桥则连接海岛和鲁鲁岛。连接温哥华、鲁鲁岛和海岛的温哥华架空列车加拿大线在海岛上设有三个车站,由东至西为天普顿站海岛中心站温哥华国际机场站

历史

海岛与鲁鲁岛一样是由菲沙河带到下游的泥沙冲积而成,岛上肥沃冲积土充沛,因此从1860年代起迁居至低陆平原的欧洲裔移民中,有不少到海岛定居并从事务农工作。而由于两座岛屿的地势较低,居民需先修筑堤坝和抽走土地的水分才能展开耕种,并逐渐意识到建立地方行政架构有利兴建和保养堤坝、道路和桥梁等基础建设,因此向省政府申请设立地区政府;两岛遂于1879年建制成列治文自治区(Municipality of Richmond;即现列治文市)[4]

海岛的东北角在往后年间与鲁鲁岛的西北角和菲沙河北支流的北岸地带构成一个社区,起初合称“北支流”(North Arm[4],后来则以在北支流北岸开设商店和邮局的哈里·伊本(Harry Eburne)改称“伊本”(Eburne[5]。从海岛分别通往北支流北岸和鲁鲁岛的两座桥梁相继于1889年开通,而伊本亦于1890年代初将他的商店和邮局迁至两座桥梁位于海岛东北端的交汇处以利营商[5]

到了20世纪初,海岛东北角和北支流北岸逐渐朝不同方向发展:前者以乳业和渔产品加工业为主要产业,后者则成为锯木厂等重工业的重镇[4]。有见及此,北支流北岸社区于1916年改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高层理查·马宝(Richard Marpole)命名为马宝区[5],而伊本区此后则专指海岛东北角。

温哥华地区的首个机场设于鲁鲁岛,但随著该机场逐渐不敷应用,温哥华市政府于1929年斥资60万加元在海岛购买约480英亩土地来兴建新机场。跑道、行政大楼和机库工程于1930年4月展开,而温哥华市立机场(Vancouver Civic Airport)则于1931年7月22日正式开幕[6]。,而机场于1940年租借予加拿大联邦政府后则成为皇家加拿大空军的训练基地之一,大批航空业工人及其家属随之进驻海岛,海岛东南方的柏加卫住宅区亦告成立以安顿这些新居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场陆续扩建成现时的温哥华国际机场,而随著亚瑟·莱恩桥工程于1970年代展开,大桥落脚点所在的伊本区亦不复存在。柏加卫遂成为海岛的唯一住宅区,而温哥华国际机场及其周边设施亦成为海岛的焦点所在。

海岛休闲步道

海岛是温哥华国际机场的所在地,还沿著弗雷泽河的中臂和北臂提供风景优美的休闲步道、自行车和驾车路线。这是观看飞机、沿著海滩散步和观鸟的热门地区。

爱 奥那海滩地区公园景点

设有一个独特的、可公开访问的 4 公里码头,可供步行和骑自行车,一直延伸到乔治亚海峡。一个绝佳的观鸟区,拥有长长的沙滩。提供野餐桌、洗手间和停车场。

麦克唐纳海滩公园

麦当劳海滩公园游船下水、沿河的非正式小径以及河流工作船和活动的景色。提供野餐桌、烧烤设施、洗手间和停车位

Larry Berg Flight Path Park

一个受欢迎的飞机观赏地点,现场艺术反映了机场活动。这个独特的公园最近由温哥华国际机场 [YVR] 重新开发,融合了有趣的飞行和旅行元素,鼓励所有年龄段的人互动和玩耍。提供野餐桌和停车位

参考资料

  1. Census Profile, 2016 Census - 59153602 [Dissemination area], British Columbia and Canada [Country]. 加拿大统计局. 2018-04-24 [2018-09-25]. 
  2. 2.0 2.1 Sea Island Area Trails (PDF). [2010-10-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5-26). 
  3. Sea Island Conservation Area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10-01.
  4. 4.0 4.1 4.2 Fred Thirkell; Bob Scullion, Philip T. Timms. Philip Timms' Vancouver: 1900-1910. Heritage House Publishing Co. 2006: 104–110. ISBN 1894974182. 
  5. 5.0 5.1 5.2 BC Geographical Names: Eburne. GeoBC.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1931 Chronology. The History of Metropolitan Vancouver. [2018-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