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州常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州常山(学名 Clerodendrum trichotomum)又名臭梧桐,是一种唇形科灌木。海州常山别名臭梧桐、泡花桐、八角梧桐、追骨风、后庭花、香楸、泡火桐、海桐、臭桐、臭芙蓉等。原产于中国华东华中东北地区,多生于海拔24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和溪边、村旁。其花序大,花果美丽,一株树上花果共存,白、红、兰色泽亮丽,花果期长,植株繁茂,为良好的观赏花木,丛植、孤植均宜,是布置园林景色的良好材料。根、茎、叶、花入药,有祛风湿,清热利尿,止痛,平肝降压之效。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臭气;广卵形至椭圆形叶子对生;夏秋开白色或淡红色花,顶生伞房状聚伞花序;扁球形蓝色核果。 海州常山,灌木或小乔木,高1.5-10m。幼枝、叶柄及花序等多少被黄褐色柔毛或近无毛;老枝灰白色,有皮孔,髓部白色,有淡黄色薄片横隔。单叶对生;叶柄长2-8cm;叶片纸质,宽卵形、卵形、卵状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7cm,宽5-14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楔形,偶有心形,全缘或具波状齿,两面疏生短毛或近无毛;侧脉3-5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腑生,疏散,通常二歧分枝,花序长8-18cm,花序梗长3-6cm,具椭圆形叶状苞片,早落;花萼幼时绿白色,后紫红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具5棱,先端5深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或卵形;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花冠管细,先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径6-8mm,包于增大的宿萼内,熟时蓝紫色。花、果期6-11月。[1]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分布

产于中国东北部、中部至西南部,日本朝鲜半岛菲律宾都有分布。

性味

、苦、,凉。

归经

归肝经。

性状

干燥小枝类圆形,或略带方形,棕褐色,具黄色点状皮孔,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广卵形以至椭圆形,上面灰绿色,背面黄绿色,具短柔毛,叶片多巳皱缩、卷曲,或 破碎;叶柄密被短柔毛。花多已枯萎,黄棕色,有长梗,雄蕊突出花冠外;已结实者,花萼宿存,枯黄色,内有果实一枚,灰褐色,三棱状卵形,有皱缩纹理,枝叶 质脆易折断,小枝断面黄白色,中央具白色的髓,髓中有淡黄色分隔。有特异臭气,味苦而涩。以花枝干燥,带有绿色的叶,无杂质者为佳。[2]

功效

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叶。 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 根、叶: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病,痢疾,疟疾。叶:外用治手癣,水田皮炎,湿疹,痔疮。

參考文獻

  1. 原形态,中医百科
  2. 性状,中医百科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