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林市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代管县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山区和丘陵浅山区,距省会哈尔滨286公里,距牡丹江市仅12公里。地貌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海林市行政区总面积871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39万亩(含三个森工局、山市种奶牛场,不含海林农场),辖8镇、112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2015年,非农业人口26.7万,农业人口15.3万)其中驻市单位人口14.7万人(海林局3万人,柴河局6万人,大海林局4.3万人,海林农场0.7万人,山市种奶牛场0.7万人)。市区面积22平方公里(含开发区),人口15万人。有朝鲜等21个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人口3万人。 海浪河畔是满族文化发源地之一,为清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有16处商周以来的历史遗址,被誉为黑龙江三大历史文化亮点的金元文化渤海文化宁古塔流人文化在海林都留有印迹。是一本书《林海雪原》,一部戏《智取威虎山》故事的发生地,是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战斗和牺牲的地方。

行政区划

1996年,海林市面积9877.8平方千米。辖7镇、5乡:海林镇、长汀镇、柴河镇、横道河子镇、山市镇、二道河子镇、新安朝鲜族镇、旧街乡、石河乡、新合乡、三道河子乡、海南朝鲜族乡。市政府驻海林镇。 2005年,海林市辖8个镇、1个乡:海林镇、长汀镇、横道镇、山市镇、柴河镇、二道镇、新安朝鲜族镇、三道镇、海南朝鲜族乡。境内还有大海林林业局、海林林业局柴河林业局等。

历史沿革

海林系满语音译,因地处海浪河畔而得名,海浪河是发源于张广才岭的“海兰窝集”,“海兰窝集”是满语“榆树林”的意思。1948年,系由新海、五林二县合并时,各取原县名称的后一个字而得名。 海林自旧石器晚期起,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商周时期就是中原版图国,向中原纳贡。有资料和文献记载,商周时,曾向中原进贡石弩、貂皮、海东青等名贵物品。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8月15日,将宁安县北部新安镇、海林、横道河子、山市等地区划出,设置新海县,县政府驻海林。初隶绥宁省,后改隶牡丹江专区、牡丹江省,再改隶松江省。 1992年7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林县,设立海林市(县级)。由牡丹江市代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东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44°02'~45°38',东经128°03'~129°57'。东与牡丹江市、林口县接壤,南与宁安市毗邻,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连方正县,西南一隅与吉林省敦化市相连。 海林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无霜期短。春秋季短、气候多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4.4℃,历年极端最低、最高气温分别为-38.8℃和37.6℃。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年平均日照2356.6小时。年平均风速1.7米/秒,最多风向为西北风。横跨二、三、四积温带,平均活动积温2100–2500度,无霜期年均131天,年均降水540毫米。

自然资源

海林地处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东麓,林木资源丰富,有三个森工局,森林覆盖率达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多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1.6亿立方米,是全国重点林木生产加工基地之一;境外背靠俄罗斯远东地区木材主产区,木材蓄积量220亿立方米,每年通过绥芬河口岸进口木材近9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多样,有金、铁、镁、石材等资源36种,有继西藏羊八井地热田之后的全国第二大高温地热田,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经济概况

1993年,海林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特别是1992—1995年海林连续4年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十强之首”。1995—1997年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工业城市特有的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集中显现,企业兼并破产、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任务。1997年,海林市被批准为全国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市。自2002年海林经济开发区正式辟建到2005年,该市经济开始逐步走出低谷,迅速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农业

2017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9万亩,其中玉米50万亩、大豆36万亩、水稻15万亩、经济作物38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约34.1万吨。全市食用菌生产总量达到17亿袋(盘),预计可产食用菌干品8.5万吨,其中黑木耳14.6亿袋、猴头菇1.5亿袋、滑菇5000万袋、香菇元蘑等特色菌类4000万袋。全市蔬菜面积6万亩,其中棚室菜面积0.8万亩、露地蔬菜面积5.2万亩。年产各类鲜菜近3.6亿斤,销售收入5亿元,自给率达到60%。海林市野生中药材资源蕴藏丰富,共有102科、215种,其中动物药材22科、39种,植物药材80科、176种,总产量达12.5万吨,开发潜力巨大。全市有树莓黑加仑、草莓等寒地浆果种植面积8100亩,主要分布在海林镇、横道镇、柴河镇、山市镇4个镇。被中国国家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猴头菇之乡”、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

交通

滨绥铁路、图佳铁路穿越全境,并贯通全国六大铁路干线。201、301两条国道贯穿全境,是黑龙江省东出海参崴、南下图们江的途经城市。 海林西距省会城市哈尔滨286公里,东距牡丹江市1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175公里, 南距珲春口岸274公里。距牡丹江国际航空港29公里。

文物古迹

圣母进堂教堂

1902年11月1日从北京来了一位大教主神父,名为伊诺坎基.别列耶拉夫斯基,在教堂进行布道洗礼。1955年,俄国人撤走后教堂停止活动,曾作疗养院、部队驻所、横道河子果酒厂补酒车间使用,1993年划归海林市文物管理所管理。1993年被海林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黑龙江省政府公布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黑龙江省仅存的一座全木制结构东正教堂,百年中东铁路的见证。保护范围:院内为特别保护区,围墙向外延伸40米为重点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0623平方米,围墙四周6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地方特产

海林市境内可食用的天然野生山野菜品种达50余种,是东北山野菜绿色食品基地。品种以蕨菜刺嫩芽猴腿菜、黄瓜香、山芹菜等为主。重点采集区分布在二道镇、三道镇、柴河镇、长汀镇、横道镇及三大森工局区域内。海林市是黑龙江省重点松籽产区,境内建有万亩人工红松果林基地。海林市浆果属寒带特有的浆果,品质优秀,山葡萄紫梅、草莓、树莓年产量分别达25000吨、16200吨、5200吨、4010吨。2012年,人工种植黑豆基地6000亩,年产量近千吨。 海林市野生中药材资源蕴藏丰富,共有102科、215种,其中动物药材22科、39种,植物药材80科、176种。主要品种有刺五加五味子、满山红、黄芪、桔梗,蕴藏量分别达7.5万吨、7960吨、5268吨、240吨、400吨,2012年采集量分别达2000吨、50吨、40吨、10吨、8吨。大宗药材有赤芍、升麻、桔梗、满山红、防风等76种;名贵药材有山参、田鸡、麝香、熊胆、鹿茸、豹骨等9种。同时,海林市种植中药材已有40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横道镇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场平贝种植基地,山市镇黄芪、五味子种植基地。建立了北药开发研究所,海林市已被黑龙江省列为刺五加生产基地。 海林市山市镇鑫铭果仁加工厂坐落于海林市山市镇,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丰富的土特产资源。主要产品有松籽、松籽仁、榛子等。在近几年业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松籽仁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形成了一个以加工生产为主体的果仁市场,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影响的果仁集散地。为海林市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美味野松子

海林市山市镇鑫铭果仁加工厂,始建于1995年,经过几年的努力,于2000年重建了一个占地6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加工设备先进,工艺流程合理,生产能力强大,加工质量优良的大型果仁加工厂。我厂现有技术人员5名,生产工人200人。每天可加工4-5吨红松籽,可出成品1.5吨。仓储、晾晒、运输非常方便。我厂本着质量第一,客户至上,诚实守信的原则,愿为国内外新老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并竭诚欢迎新老客户惠顾。*[1]

风景名胜

海林是旅游城市,有“雪、虎、山、水、情”五大特色旅游资源,“林海雪原”、“威虎山”、“中国雪乡”三大旅游品牌最为闻名。截至2013年,共有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5个、2S级滑雪场2个。 世界最大的横道河子东北虎饲养繁育基地;有全国最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高山滑雪场,是国家级滑雪训练基地;有威虎山、佛手山、中国雪乡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莲花湖国家级地质公园;有世界最大的猫科动物饲养繁育基地——横道河子东北虎饲养场;有国家级滑雪训练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高山滑雪场;有东北最大的人工水体——莲花湖;有16处自商周以来的历史遗址。 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湖、国家水上训练基地。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境内东北部,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地质公园。莲花湖风景区以森林、湖泊、岛屿和峰崖石壁为主体景观,有三大峡谷、四大湖湾、五大景区、七大岛屿和三十多个主要景点。存有商周时期的群力岩画、渤海国高丽古井、金代江东古墓群、清代烽火台等历史文化遗迹。 威虎山城位于横道镇东侧,与俄罗斯风情园隔道相望。威虎山城是按照小说《林海雪原》和东北山区城镇的模式兴建的。是为了满足以《林海雪原》及旧东北山区小城镇题材影视拍摄而兴建的外景基地,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主要由城门楼、林海镇、夹皮沟村、神河庙、威虎厅等几大部分构成

视频

中国海林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