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门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门镇濒临南海,扼练江出海口,位于潮阳区东南端沿海,西隔练江与潮南区井都镇相望,东北临濠江区,西北与城南街道接壤。地域面积27.8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海域面积10.7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社区居委),其中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11个。总人口数126298人(2017年)。

2016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7.44亿元,比增6.2%。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6520元,比增10%。 [1]

中文名: 海门镇

外文名: Hai Men

别 名: 海门湾 海门港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

地理位置: 潮阳东南沿海

面 积: 27.8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 北门社区、北新社区、莲新社区等16个村(居委会)

电话区号: 0754

邮政区码: 515132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人口数量: 126298人(2017年)

著名景点: 莲花峰风景区

机 场: 潮汕机场

火车站: 潮阳站

车牌代码: 粤D

基本概况

海门镇濒临南海,扼练江出海口,位于潮阳区东南端,西隔练江与潮南区井都镇相望,东北临濠江区,西北与城南街道接壤。地域面积27.8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海域面积10.7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社区居委),其中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11个。126298人(2017年)。

境内莲花峰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汕头八景”之一,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逾55万人次。

位于镇外四片区的潮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广东省产业转移园海门片区),现有面积5.5平方公里,1993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1999年1月起与海门镇合署办公。

地理环境

渔业是海门得天独厚的传统产业,占据镇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海门渔港是国家一级良港、全省第三大渔港,并于2005年成功申报为国家中心渔港。现有各种作业机船430艘,年捕捞量5万吨左右。2002年投资了2300万元建成渔港码头、水产批发市场和水产品贸易商场。同时积极发展海淡水养殖业,现有鲍鱼养殖公司4家,其中南弘海珍养殖公司培育的三种鲍鱼杂交新品种,项目填补国内空白,该养殖公司在被评为“省鲍鱼良种场”的基础上,又被评为“省农业生产示范区”。

海门镇投资环境优越;不但有开发区和澳内湾成片的土地资源,而且交通便利,位于镇区内的潮阳商港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一类口岸,潮阳对外贸易口岸,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深汕高速公路在海门设有出入口。镇区内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镇党政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自觉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企业发展、项目上马创造良好条件。计划首期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的华能汕头电厂等项目,已确定落户该镇。

基础设施建设

镇区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围绕打造“旅游名镇”、建设“宜居城镇”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强力推进并优化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5100万元,对全镇的道路排污设施和路面进行修缮建设;投入约900万元,建成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锦泰公园,成为海门镇一张“创文”新名片,群众休憩的好去处;投入2000多万元,按“六化”标准对镇区潮海路、莲峰路、迎宾路、磊海路等主干道实施改造升级,完善相关配套;结合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要求,在省道沿途设置导路牌、宣传牌与主题雕塑,并对新华东路、高速互通口等路段绿化带装扮景观花饰,突显海门特色,提升海门新形象;计划投入1200万元,在东门社区董埔兴建具有生态化、园林化、现代化和浓厚海洋文化气息的休闲活动文化广场,现已开工建设。

旅游商贸建设

特色小镇项目库建设项目有序推进,4A级莲花峰风景区已启动无边际泳池的建设及狮首山平整规划设计工作,湖边韩文公祠也已动工建设,景点资源进一步完善,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旅游商贸、餐饮服务、房地产等行业蓬勃发展。

经济

经济概况

2017年全镇共完成农业总产值9.56亿元,工业生产总值19.05亿元(其中规上产值6.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31亿元,国、地税区本级收入完成3252万元,华能国税、地税区本级收入完成10334万元。

重点经济项目建设

“露露”牌杏仁露生产项目已启动建设;乐普升文具生产项目、粮丰集团现代粮食科技物流加工仓储项目,均完成初步选址和林地调整,正在着手征地前期工作;外四片区山海农耕田园综合体已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总投资4.5亿元的盈泰华府项目已申报立项;宝能集团已与区政府签订框架协议,中远、越大等一些大型项目正在洽谈中。

教育文化

全镇共有中小学校18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1所属汕头市一级学校),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13所(其中民办学校2所),在校中小学生11685人(明光一中海门籍学生不计在内),其中小学部8452人,初中部2357人,高中部876人;中小学教职工879人;镇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3077人,幼儿教职工244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全镇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2016年中、高考成绩有新突破,全镇中考有92人考上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还有一大批学生考上省一级学校;高考上一本线22人,二A线86人,二B线172人,专科线250人(含明光一中海门籍学生在内),上线率大幅度提高。在获得“教育强镇”称号的基础上,按照省教育强区的标准要求,镇委、镇政府继续坚持教育优先、教育兴镇的方针,配强师资力量,加强师德教育,提升全镇教育整体水平,共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继续配齐、配全各中小学校的配套设施。全镇规范化学校达标率达100%,已顺利通过省教育均衡区验收。

文化娱乐设施较为齐全:拥有文化服务中心、广播电视站等宣传文化机构,城乡居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洪洞村等8个村(社区居委)建设电子阅览室;有农家书屋16个,组建率100%,各书屋配套图书约2000册。配套文化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渔民技术培训中心、渔民旅游休闲健身活动广场等文化娱乐设施,满足群众不同精神需求。春节期间精心组织大型的民俗文化大游行和文明新风进万家“送春联”等活动,举办灯谜竞猜和象棋比赛。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激发广大干群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历史沿革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指挥杨聚奏建潮阳守御千户所,就旧城修筑后所改置海门。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始建海门城。按所城坐临大洋。旧为海口村,是年迁守御千户所于此,始建城,更今 名。在县东南20里,为县治保障。

天顺六年(1462)知县陈王字旁宣修。高2丈,周围970丈,门四。国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奉旨捐修完固。

荣誉称号

全国第三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15年获得)

广东省卫生镇(2016年获得)

广东省教育强镇(2016年获得)

广东省文明镇(2017年获得)

全国笫二批特色小镇(2017年获得)

视频

人文记录—潮阳区海门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