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涟城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漪西路19号 ,地处苏北腹地,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涟城镇是江苏省百家名镇、淮安市十强乡镇。涟城镇历史上为淮北重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涟城镇镇区已建成较为完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引。该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5.5万人。[1]

目录

镇情概况

江苏省涟水县涟城镇地处苏北腹地,是涟水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辖一个蚕种场、3个社区工作委员会、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4个社区,总人口13万人。西距淮安市区35公里,南和周恩来总理故乡楚州区隔河相望,北临海滨城市连云港,东临革命老区盐阜。

镇政府下设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财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和工业暨招商引资办公室。该镇是江苏省百家名镇、文明乡镇、建筑之乡,淮安市经济十强乡镇、卫生城市、双拥镇、绿色乡镇和平安镇。

涟城镇是教育大镇,读书之乡,尚学苦读之风千年盛延,经久不衰而且人才辈出。镇区教育体系完备,规模庞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应俱全。

涟城镇资源丰富,生态优良,特产丰盛,特色明显,品牌众多。千亩成片林、万亩浅水藕享誉省内外。

涟城镇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镇工业集中区可承载150个企业。目前,全镇有768个企业,其中个体私营企业605个,招商引资企业163个,投资领域宽广,规模宏大,总额超过20亿元。

涟城镇历史悠久,风景优美,人文环境优势凸现,交通发达,路网密集,三条国道,五条省道穿境而过,宁连、京沪、同三三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境内投资近10亿元的淮连一级公路即将通车。

近年来,涟城镇经济建设快速推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从2001年起,涟城镇边疆四年被授予淮安市绿十强乡镇。200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亿元,财政收入近亿元。

"十一五"期间,涟城镇将围绕"淮安争第一,全省争上游,争创全国文明镇"的目标,顽强拼搏,奋力超越,争做苏北发展镇域经济的一面旗帜。

据官方资料 显示,该镇耕地7.8万亩,下辖11个居委会(渠北、东门、二塘、城东、南门、黄河、大关、新涟、西门、北门、莲花);5个村委会(牌坊、荷缘、秉同、西蒋、谷嘴)、镇属企业418个,企业员工近万名。[2]


经济发展

涟城镇以乡镇工业、高效农业、村级创业点建设和全民创业为主攻点,努力提高工业集中区建设水准、高效农业规模化水平、村级创业点规模和全民创业层次。同时,围绕市"313"工作目标,进一步落实部门项目帮扶责任制,强化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推进项目建设,实现集约发展。在大力推进村级创业点建设上,继续实行村级创业点以奖代补政策,充分挖掘农村闲置资产,扩大创业点总量,提高建设质量。以浅水藕、蔬菜、生猪三大产业为主导,利用省级农业资金打包政策,有重点地扶持主导产业发展,全镇形成四大发展板块:即老牌坊的浅水藕、老城南的林果业、老涟城的设施化蔬菜生产和谷嘴的养殖业。注重品牌打造,在荷缘万亩浅水藕基地成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基地,将"荷缘"牌浅水藕打造成江苏省著名品牌。积极做好牌坊温泉资源的项目包装工作,开发牌坊温泉资源,发展荷缘浅水藕特色高效农业旅游项目。以农民经纪人为主体,建立2个以上年销售农产品超千万元的专业合作组织。深入开展"双自双富"主题教育活动。涟城镇将新发展私营企业80户,新增注册资本2.3亿元。发挥区位优势,加快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加大各类专业市场的兴建和改造力度。兴建涟水建材大市场、果品批发市场、改造苏北商品城、改造苏北果品批发市场、涟水一中对面住宅小区等项目,吸引、承载更多的经营户投资经营。同时注重打造特色市场,强化品位升档,努力建设精品城、名品路和特色街。

特色农业

涟城镇共有21个居委会,15.5万人,总面积56平方公里。按照农业区域化、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思路,镇特色农业分为几大区域:一是以荷缘为中心的浅水藕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二是二塘居委会设施化蔬菜生产示范区,三是以三百工程沿线的城东、二塘居委会为中心的林果立体栽培示范区以及谷嘴、黄河居委会的高效养殖示范区。

2007年,镇党委、镇政府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做强、做大、做优特色农业。首先,在牌坊、西蒋、秉同等居委会新拓浅水藕2000多亩,使全镇的浅水藕种植达到1.6万亩,并且加大了对植藕区的沟、渠、路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了周边环境。该地通过了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及产地的认证。2008年该基地又申报了江苏省高效农业示范区,且为浅水藕申请注册了"荷缘"牌商标。在二塘蔬菜生产上把设施化大棚蔬菜生产,作为农民致富的重头戏来抓。按照"猪-沼-菜"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种植模式,所有蔬菜从播种到收获等各个环节,全部按照无公害操作规程来运作。已生产各类蔬菜1100亩,其中设施化蔬菜面积达800亩。城东、二塘居委会林果高效农业示范区位于三百工程沿线,土地贫瘠,地势高亢,种粮收入一直低而不稳,后改栽果树,果树地套种西瓜、花生,这样收入大幅度上升,与原来种粮相比,每亩增收2000多元。谷嘴、黄河居委会高效养殖示范区位于废黄河沿线,淮涟路穿境而过。凭借多年的养殖经验,在年饲养生猪3000头,年饲养鹌鹑30万只的大户韩志高和谷高如的带动下,该地迅速掀起养殖热潮。已涌现出年饲养2000只以上养禽大户10多户,100头以上养猪大户7户,从而推动了涟城镇养殖业的发展。

民营经济

涟城镇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镇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措施,优化环境,使涟城镇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量质并举的良好势头,初步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园区承载为重点,专业市场为龙头,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格局。2008年1-9月份,涟城镇新增私营企业76户,占目标任务的97.5%,新增个体工商户64户,占目标任务的97%,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8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56.2%。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镇农民增收、财政增幅的重要途经。

坚持三个到位

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宣传发动到位。该镇对民营经济采取"思想放开、政策放活、路子放宽、环境放松、扶持发展"的策略,坚持只要有利于发展、一切都好商量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县委、县政府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积极引导民营业主闯大市场、办大企业、当大老板,全面促进民营经济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政策落实到位。坚持"眼前让利、长远得利、直接让利、间接得利"的思想,对民营经济提高社会地位,降低准入门槛。结合实际制定了《涟城镇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暂行规定》,强化三条措施鼓励民营经济大发展。一是政治上重用。培养了陈永兵、童兆明、徐亚东等一批民营企业老板担任工委和社区党组织书记。二是在经济上奖励。每年都对有突出贡献的民营大户进行奖励。三是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坚持每年召开两次以上民营经济大户新上项目现场会和每季度一次的民营经济大户座谈会,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找差距,扬长避短上水平。管理服务到位。涟城镇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全面实行"民营企业帮办制度",对涟城镇纳税前10名的民营企业派驻帮办员,专门负责解决民营业主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突出三个结合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载体和平台,一是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发展加工业。以镇工业集中区为龙头,建设民营创业园,分别在南区和北区兴建了近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目前进园民营企业已达9家,其中加工企业6家。为了提高承载量,东门、南门、渠北、二塘4个社区今年联合兴建了全市首家村级集中创业点,已全面开工,年底前将有3个加工企业进点。二是与专业市场相结合,发展经营大户。坚持把培育、壮大专业市场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全面构建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依据传统产业优势,不断加大专业市场建设管理力度,形成了以新世纪装饰城、东城商贸中心、苏北果品批发市场等为龙头,城北农贸市场、新星钢材市场等相配套、水上花月城等相互补的格局,目前各类市场经营户已达8000多户。三是与集市改造相结合,发展商贸户。近年来,涟城镇还不断加大对小集市的改造力度。西蒋、谷嘴、城东等小集市已全部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吸引了数百家商贸业户前往经营,重新恢复了昔日的繁荣,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招商引资

为加快工业强镇步伐,涟城镇围绕全年招商引资2.5亿元的目标,全面实施市场化招商、招大商,向突出重点区域招商。建立招商引资考核新机制。坚持"引大、引外、引强",将主要精力放在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力强的项目上,主攻超5000万元,特别是超亿元项目的引进,凡投资规模低于3000万元,亩产税收不低于3万元/年的项目一律不得进区。与此同时,加大对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民资聚集区以及国内500强企业的引资力度。城东、二塘、谷嘴等村级创业点建设要围绕建立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和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尤其是农业龙头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同时坚持谁招商谁受益的考核奖励机制。加强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引进,进一步加大软环境建设的力度,为客商提供一流服务,营造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浓烈氛围,达到以商引商。加快谷嘴度假村、泽惠园小区附属工程建设步伐。坚持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的原则,加大防违拆违力度,全面保持"零违建"乡镇称号。全力参与全县城市化、工业化推进战略,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建功立业。

城市建设

按照"全市领先,苏北一流"的标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整体推进,加速体制和机制创新,建设高标准工业集中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第二工业集中区,投资500万元,确保完成1平方公里的"五通一平",确保引进3个超亿元项目、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争取早投产早达效,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园区产业规划上,围绕仪器工业、电子电器、冶金机械、轻纺加工、精细化工等五大产业全力招商引资。牌坊工业集中区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规范进区项目管理,确保进区项目总体质量和建设水平。在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进度上,锐奇医疗器械、华宝齿轮、长宏电器等将全面竣工并达产达效。实行项目跟踪督查制度,每半月通报一次。进一步加大对违约项目清理力度,腾笼换鸟,坚决杜绝假项目、空项目。

城乡环境

涟城镇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镇和全市十强乡镇进位工作中,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涟城的对外形象。深入推进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创新力度、加大考核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并利用社区竞赛、亮点工程、"四清一创"等活动,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与率支持率和满意率,力求率先达到省级卫生城市标准。在软环境建设上,广泛开展"文明示范岗"、"公德示范岗"、"服务示范岗"创建活动,让机关各部门、所有工作人员自觉地以服务和促进涟城发展为己任,做到规定动作有作为、自选动作有突破、创新动作有影响。在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上,努力打造地区软实力,继续以"涟水人家、文明单位(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爱我涟城,护我家园"系列教育活动,让人人成为涟城环境的维护者,涟城形象的代言人,涟城发展的有功人。

自然风光

涟城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甚多、是旅游、观光、休闲的胜地。有元朝的嵇安墓、宋代的月塔、妙通塔、能仁寺、宋代著名的书画家米芾的"米公洗墨池"以及城中绿水环抱的五岛公园。堪称半城春色半色城湖美誉的五岛公园,有散淡独步的"夕照山"景色十分秀美,每年有五万余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白鹭来此繁衍生息。与五岛公园交相辉映的宋天圣元年敕建,祥符间赐额日能仁寺、妙通塔,有世界四颗之一的佛牙和舍粒子藏于石柩、银柩、金柩之中,还有千年之前的其它罕见珍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