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淑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淑阳镇地处中国河北香河县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西距北京50公里位于首都的东大门,淑阳镇总面积52.33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耕地42248亩,常住人口134065人(2017年) 。2006年,淑阳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05.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9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10元。

2019年10月,淑阳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

基本情况

淑阳镇(Shuyang Zhen)位于香河县中部偏西,潮白河南岸。是香河县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面积52.46平方千米,耕地42248亩,人口6.49万人(2002年),长住人口36000人。辖10个社区、5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西店子村。通唐、夏(垫)安(平)公路过境。西距北京50公里,位于首都的东大门。镇区北部与北京市接壤。京津高速公路擦镇而过,京沈高速路在淑阳镇留有出口处,北京938路公交车设有站口,上京下卫犹如赶一趟大集。淑阳镇通讯、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网络齐全。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05.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9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10元。

淑阳镇文明创建活动淑阳镇历史上曾被称作淑阳郡。燕王朱棣扫北时,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曾有在此建都的设想。

产业发展

淑阳镇落实香河县淑阳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工业立镇的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搭建工业项目平台。淑阳镇把淑阳工业园建设作为工业项目发展的重要载体,镇先后投资2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区内已实现"六通一平"。在完善园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淑阳镇对入区企业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进区项目从立项、审批到签约,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力争一个"窗口"对外,为企业的发展开通了"绿色通道"。淑阳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已达49家。

淑阳镇为加大对园区入驻企业的科技支持力度,投资240万元成立了科技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工业园的壮大为工业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特色产业支撑工业项目发展。作为淑阳镇第一特色主导产业的家具业,香河家具城展厅面积已扩增到8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将突破23亿元,成为北方最大的家具批发市场。家具生产制造企业遍布城乡,多达70多家,还诞生了"淑阳"、"森得利鑫"等知名品牌。家具业的发展带动了与之配套的泡沫、板材、无纺布裥花、压延膜等行业的空前发展。投资1亿元的潮白木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希泉泡沫厂、投资5000万元的汇利丰压延塑胶有限公司等一批工业大项目纷纷落户淑阳。纸制品包装业是淑阳镇培植起来的第二条产业巨龙。淑阳镇纸制品产量已占到全省产量的50%以上。 二次创业促进工业项目腾飞。解放思想、破满克慢,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鼓励企业扩大再生产。淑阳镇多次组织本地企业家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引导企业进行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已有16家企业拿到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帮助企业新上项目选址,多次组织土地、城建等相关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征地、资金、供电等棘手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华鑫有限公司经理魏江靠早期生产泡沫积累了部分资金,准备再办一个企业时,淑阳镇领导积极向他推荐无纺布项目,并陪同他进行市场调查,成立了中国首家生产纺粘纺柄轮长丝无纺布的私营企业--华鑫非织造布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拥有三家大型企业的华鑫集团。2010年,该集团又投资1亿元建立了华鑫高档无纺布项目,从意大利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已正式运营生产。

旅游产业

发挥淑阳镇区位优势、深挖历史资源,在美化环境、观光旅游的基础上,深度拓展荷花产业,着力发展一、三产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为带动周边就业创收、企业形象提升、促进招商引资、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加快"美丽香河、和谐淑阳、幸福家园"建设步伐创造条件。为充分挖掘和弘扬香河深厚的荷花历史文化,香河县大力开展荷花之乡创建,全面创响"水润荷香、北国江南"生态品牌。按照"香河幽香、河中有荷"思路,构建"多点开花、景色相连"布局,综合打造系列荷花景观。扩大香河第一城现有荷花种植规模,形成百亩珍奇荷花景观园,丰富第一城荷花节文化内涵;在原有3000亩藕荷种植基础上,重点扩大庆功台村藕荷种植规模,打造万亩藕荷基地,大力推介"荷花之乡"品牌,打造5A级旅游景区。开发潮白河秀水街大桥生态公园和大香线潮白河大桥东侧荷花园,构建潮白河生态公园,已栽植观赏性花莲60余万芽;在国华影视基地上下游2000多米范围内,打造园林景观和文化创意园区相结合的示范点,已栽植荷花50余亩,将成为京津冀地区著名的消夏赏荷盛地之一。[2]

经济发展

用上电脑了2000年来,勤劳、智慧、好客的淑阳人举改革旗。走开放路、打京津牌。唱特色戏,筑巢引凤,发展自己,己与英、日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有35家。高氏集团成为省内最大的纸制品包装企业。12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淑阳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4.7亿元,财政收入46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87元,是省百强、市十强乡镇之一,并一举跨入"中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行列。抓往淑阳镇国加入WTO和地处大北京经济圈腹地,办奥、香河县建市兴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诸多机遇,淑阳镇党委、政府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在镇工贸小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乡镇企业示范区、中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一园四个市场"新格局基本形成。上万亩的工业园全面启动,其中占地7000亩的廊坊市首家台商工业园初具雏形;家具城市场展厅面积己位居中国第三位,成为"南有顺德、北有香河"淑阳镇国北方最大的家具批发市场,家具业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十大特色产业",受到省委书记白克明的高度评价;北方五金建材城市场、家居装饰材料市场。钢材市场边建边招商,两个亿元大项目在市场落户。同时,农业产业生机勃勃,镇区内农字型企业正大公司被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镇大杨苗木公司通过国家二级资质认证。 人气正旺的淑阳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全省一流的现代化高中,20万平米新型住宅小区及水厂、污水处理厂等正在开发建设中,淑阳这片水肥土厚的风水宝地,投资置业的热土,有着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诱人的发展前景,蕴育着建功立业的无限商机。

村镇建设

领导视察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农民群众追求高尚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坚持从抓户、抓村入手,形成了创评文明户、文明村、文明小城镇、"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等基本形式,在提高农民素质、树立文明乡风、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81年11月,解放军驻河北省保定市某部与新城县崔中旺村群众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党中央对此项活动作了高度评价并在中国推广。随后,中宣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先后召开中国农村文明村镇建设座谈会和中国文明村镇建设汇报会,推动了文明村镇活动的广泛开展。1994年7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河南林州市(原林县)召开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推广林州市弘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先进事迹。从1996年开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每两年召开一次中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推出一个先进典型,先后总结推广了湖北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山东文登市"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辽宁开原市"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河北廊坊市"创建文明小城镇"、广西百色区域性连片创建、海南创建文明生态村、贵州遵义市"四在农家"和山东东营市"文明信用户"等先进经验,推动创建文明村镇工作步步深入。 1995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对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1996年12月,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在中国农村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淑阳镇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基本要求,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2005年10月,中央文明委隆重表彰了北京丰台区王佐镇南宫村等494个中国文明村镇,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发展状况

淑阳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镇人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使这片具有上千年历史的"风水宝地"呈现出政通人和、事业发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的喜人景象,先后跨入河北省百强、廊坊市十强、全县首富镇行列,成为省、市精神文明示范区、示范镇。先后获得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政务公开先进单位、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卫生镇、全国文明村镇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30多项。2010年,又再次蝉联"全国千强镇"称号。淑阳,正以其迷人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文明风彩。[3]

历史沿革

淑阳镇历史上曾被称作淑阳郡。燕王朱棣扫北时,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曾有在此建都的设想。

1956年建城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淑阳镇。

1996年金辛庄乡、大罗乡并入,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万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