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朝

移除 211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清朝]]'''(ᡩᠠᡳᠴᡳᠩ ᡤᡠᡵᡠᠨ)又号'''大清帝国'''、'''大清国'''、'''中华大清国、中国'''等等{{noteTag|1=「大清」为原本国号,并见于《[[s: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等;「大清国」见于《[[s:辛丑合约|辛丑合约]]》等、「大清帝国」见于《[[s:马关条约|马关条约]]》、《[[s:钦定宪法大纲|钦定宪法大纲]]》等、「中华大清国」见于《[[s:中美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s:望厦条约|望厦条约]]》等。而在条约内文,清政府通常简称为“中国”,如《[[s: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第二款:“英国国家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准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而当时西方各国亦以“China”或其它语言中的相应词彙(如[[法语]]中为“Chine”)来称呼清朝。另外,“清国”是[[日本人]]对中国所使用的一种[[差别用语]],[[甲午战争]]前日本称清朝为大清国,战后就称为清国。原因是日本认为清朝不配称作为中华{{参|{{cite web|title=甲午时日本鼓吹掠夺:清国佬的衣服 也请剥下带回|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2_05/29/14882438_2.shtml|publisher=凤凰网|accessdate=2014-03-05|language=中文|date=2012-05-29}}}}。而清朝灭亡后,日本亦曾长期称[[中华民国]]为“支那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才改变。}},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征服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1616年]][[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后金]],定都[[赫图阿拉]](即[[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清」。
[[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 (政权)|顺]],[[明朝]]灭亡。同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引领下入关打败[[李自成]],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朝入主[[中原]]。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了农民军、[[南明]]和[[明郑]]等势力,[[清朝统一战争|统一了全国]]。历经[[康熙帝|康熙]]、[[雍正帝|雍正]]及[[乾隆帝|乾隆]]三帝,清朝的综合国力及经济文化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建立庞大的领土与[[朝贡体系|藩属国]],史称[[康雍乾盛世]],是清朝发展的高峰时期。然而清廷推行[[文字狱]]与“[[首崇满洲]]”政策{{参考|1={{Cite book|author=刘小萌|title=《清代八旗子弟》第206页,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参考|1={{Cite book|author=周敏|title=《首崇满洲——清朝的民族本位思想》 ,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沧桑》2008年第05期}}}},让部分学者不认同此为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历代盛世|盛世]]{{参考|1={{Cite book|author=钱穆|title=《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五讲 清代〉}}}},亦有学者认为清代学术在中国学术史上价值极大{{参考|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鸦片战争]]开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历史]],使中国由[[东亚]]的中心变成[[列强]]环伺的国家。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与内忧的同时,也一直处于改革派与守旧派拉锯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学与文化亦引入中国,让清朝发起一连串的改革与革命,如[[自强运动]],促使[[中国文化]]的成长与革新{{参考|name=中国通史明清史学术思想}}。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强[[瓜分中国]]。而[[维新运动]]随守旧派的抵制而告终。在[[义和团]]排外失败、引来[[八国联军]]后,清廷也推动[[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内容让许多知识分子失望,转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同年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于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朝从后金建立开始算起,共有十二帝,十三个年号,历时296年,又有满清十三皇朝之称,自入关并迁都北京以来,共历十帝,历时268年{{参考|name=中国历史李国祁}}。
10,7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