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清朝

移除 110 位元組, 5 年前
後金立國
</ref><ref>庚辰,出師和碩墨爾根戴青貝勒多爾袞……等征察哈爾國,獲歷代傳國玉璽。先是,相傳此璽藏於元朝大內,至順帝為明洪武帝所敗,遂棄都城,攜璽逃至沙漠,後崩於應昌府,璽遂遺失。越二百余年,有牧羊於山岡下者,見一山羊三日不嚙草,但以蹄跑地,牧者發之,此璽乃見。既而歸於元後裔博碩克圖汗,後博碩克圖為察哈爾林丹汗所侵,國破,璽複歸於林丹汗。林丹汗亦元裔也。貝勒多爾袞等聞璽在蘇泰太後福金所,索之,既得,視其文,乃漢篆“制誥之寶”四字。璠玙為質,交龍為紐,光氣煥爛,洵至寶也……《清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二四</ref>,皇太極親率其子與諸官出城迎接,拜天行禮。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称帝,改年号为[[崇德]],改國號為大清。當時明朝在關外的勢力尚有[[袁崇煥]]守備的[[錦州]]、[[寧遠]]與[[松山区 (赤峰市)|松山]]等三城。[[皇太極]]為繞道避開此防線,首先穩定根據地。他先脅迫明朝求和未果,隨後成功降伏西邊[[漠南蒙古|蒙古]][[察哈爾部]]和東邊[[朝鮮王朝|朝鮮]]。接著,皇太極經察哈爾繞道入侵明朝首都[[北京]]。最後[[崇禎帝]](有人他认为中了[[反間計]]),处决援救北京的袁崇煥,史稱[[己巳之變]]。這種藉由[[清兵入塞|繞道入侵]]的作法後來又執行五次,與明朝內部的[[流寇]]一同消耗明朝的經濟力。1642年,清軍於[[松錦之戰]]擊潰明軍並收降[[洪承疇]]等人<ref name=homqin>姜正成 開清首功:洪承疇 中央编譯局, 2015年6月9日</ref>,奪取明朝在關外的所有堡壘,防線移至[[山海關]]{{RefTag|1={{Cite book |author = [[談遷]] |title = 《[[國榷]]‧卷第九十七》 |quote = 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芻,盡付一擲,竟莫能續御,而廟社以墟矣! |page = 第5905頁}}}}。1643年皇太極病死,第九子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由其叔[[多爾袞]]攝政=== 後金立國 ===
{{See also|後金}}
[[File:明末清兴.jpg|thumb|left|[[明朝]][[後金]]對峙圖與[[關寧錦防線]](點擊可放大)]]
15世紀初期,位於[[東北亞]]的[[女真族]]分成三部{{NoteTag|明朝初期的女真族分成[[建州女真]](分佈於[[牡丹江]]、[[綏芬河]]與[[長白山]]等地區)、[[野人女真]](分佈於[[松花江]]中游、[[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等流域,最遠可達[[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與[[海西女真]](分佈於[[松花江]]以東地區到[[黑龍江]]流域)三部{{RefTag|name=後金立國}}。}},其中以[[建州女真]]最為強大。建州女真原居於牡丹江與松花江匯流地方,受蒙古滋擾不斷而向[[明朝]]納貢成為[[朝贡体系|藩屬]]。明朝将其部遷至原渤海地(今綏芬河流域)設置為他們新的聚居地。1403年明朝依據原渤海建州的地名稱呼為建州女真,並設置了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冊封[[阿哈出]]為建州都(賜名李承善)為指揮使,[[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左都督。其後1416年又建立建州左衛,以孟特穆為指揮使,賜姓童。建州衛早期歸屬奴兒干都司,奴兒干都司廢除後改屬遼東都司。
猛哥帖木兒在被[[野人女真]]所殺後,其弟[[凡察]]與子[[董山]]被迫南移,最後定居[[赫图阿拉|赫圖阿拉]](今[[辽宁]][[新賓]]),併入[[建州衛]]內{{RefTag|name=後金立國|1={{Cite book |author = 姜公韜 |title = 《中國通史·明清史》 |chapter = 〈第五章:明清之際〉 |pages = 第76-82頁}}}}。1442年,明朝自建州左衛分立出右衛,以凡察領導右衛、董山領導左衛,形成[[建州三衛]]{{NoteTag|1 = [[建州三衛]]是[[建州衛]](1403年设立)、[[建州左衛]](永樂年間设立)和[[建州右衛]](1442年设立),三衛皆為為羈縻衛所性質{{RefTag|name=後金立國}}。}},三衛首領也是世襲制,但須經明朝政府認可後方生效。
1,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