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渔门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渔门镇地处四川省攀枝花"百里生态走廊"环线上,又是"格萨拉"阳光生态旅游圈内的一个重要驿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特点是:集历史文化于现代人文景观为一体。既有新石器时期氐羌人的石棺墓葬群可供观展,又有"五牛困塘"、"垂钓金龟"、"犀牛望月"的传说,二滩库区形成后,镇境内25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积里的岛屿风光,湖光山色都是都市人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2019年3月25日,渔门镇被授予"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森林小镇"。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攀枝花市调整东区等4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7号):撤销鳡鱼彝族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渔门镇管辖,渔门镇人民政府驻南街33号。[1]

乡镇简介

渔门镇位于盐边县中部,区位优势明显,东同鱼感鱼乡、力马乡相接,南与高坪乡惠民乡相邻,西与永兴镇强胜乡交界,北与新坪乡、龙胜乡隔湖相望。渔门镇水陆交通便捷,是中北部片区乡镇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陆路省道"216"线纵贯全镇南北,乘车南上可直抵钢城攀枝花和盐边新县城,西进可直达具有东方女儿国之称的泸沽湖风景区,水路乘船仅需2小时便可以到达亚洲第一高坝--二滩大坝。渔门镇幅员面积为208.87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15个村,1个集镇居民委员会,65个自然村民小组。镇域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森林植被覆盖面达67%,属南亚热带立体气候,具有"冬春多风,夏夜多雨,冬无大寒,夏无酷暑,白昼温高,夜间温低,隆冬霜雪较少,盛夏夜雨偏多"的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20.4℃,积温7 450℃,年日照时数约为2 5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约在1 100毫米左右,积南方的热量、北方的光照于一体,被视作为天然温室,适宜开发种植亚热带多种名优果树。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大米、小麦、玉米、蚕茧、生猪、鱼、禽蛋、枇杷、花椒蔬菜等。蘑菇、木耳、蕨菜、鸡棕是其主要的地方土特产。[2]

乡镇经济

全年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使五大基地建设速度、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其中桑树种植面积达到373.52万平方米,干果种植面积达到262.13万平方米,水果面积达到16.01万平方米,网箱养鱼面积达到28000平方米,蔬菜复种面积141.6万平方米,全年生产蚕茧209吨,鱼2235吨,干果249.5吨,蔬菜4468吨,出栏猪14160头,存栏12551头,出栏牛449头,存栏2350头,出栏羊4142只,存栏10315只,出售家禽43586只,实现农业总产值5245万元。 2003年招商引资进来的香港中伟集团弘达储运船务有限公司,正在对渔门岛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2005年底四川省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在攀枝花召开时,渔门岛以其独具的南亚热带风光迎接贵宾们的到来。

2007全年完成民国生产总值26089万元,其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4373.8万元,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17214万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500.2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574.8元,比2006年2147元净增427.8元,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品质量不断得到优化,工业经济效益在全镇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以成宗矿业和宏达铜镍洗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正在崛起。2007年顺利完成成宗公司技改,尾矿坝整治及道路建设任务,完成宏达公司盲竖井延伸和尾矿坝治理,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757万元,比2006年的7600万元净增19157万元,增长

%,抓好节能降耗,降低资源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加强矿产资源管理,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6027.57万元,桑、菜、果、畜、渔、烟六大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财政支农力度持续增大,落实粮食直补、粮种补贴和各类专项补贴资金 元,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实现粮食总产量5939.6吨,人均占有粮食383.5公斤,转移农村劳动力1980人,实现劳务收入1346万元。

--蚕桑种植面积5600亩,产茧301.2吨,其中公司收茧286.1吨,养蚕户出售私茧约15.1吨,产值525.6万元。

--蔬菜播种面积3019.9亩,产量7082吨,其中瓜果类85.6亩,产量352吨,青饲料1160亩,产量1182吨。

--完成干(水)果产量1441.2吨,其中干果301.2吨,优质枇杷320吨。

--肥猪出栏25650头,存栏17100头,出栏率67%。羊出栏7809只,存栏11524只,出栏率16%。大牲畜出栏852头(匹),存栏3806头(匹),出栏率4.4%。

--水产养殖面积12.1万m2,产量3635吨,产值5816万元(16元/公斤)。

--烤烟面积1550亩,烟叶217.9吨(4357.6担),产值190.3万元。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大力实施"旅游旺镇"战略,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8636万元。按照集镇二期开发风貌打造,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重点,切实抓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集镇环境整治、集镇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努力提升渔门集镇对外形象,以花鱼节、龙舟赛等活动聚集人气,以江南水乡民居、湖岛风光的优美环境留住客人,配合县委、县政府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渔门花鱼节,即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走进盐边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花鱼节创旅游收入650万元。

财税收入创历史新高

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壮大基础财源,全年实现两税收入6033万元,其中:完成国税收入4610万元,完成地税收入1423万元,两税收入比年初计划的2990万元增收3043万元,增长 %,两税收入创历史新高。

渔门集镇二期开发作为县政府2007年为民办实事之一,于2006年3月正式启动。主要建设项目有:一是西街外侧安置点餐饮一条街及中心幼儿园建设;二是二期场坪、挡土墙基础工程;三是渔门医院迁建;四是二滩风景区创国家AAAA级风景区渔门岛西大门建设;五是利用中央预算资金,涉及集镇管网、道路、绿化、污水处理厂、净水厂改扩建工程;六是中学运动场建设;七是东外环路滑坡治理。

西街外侧安置点共开发23922㎡,其中无偿划拨中心幼儿园2786.39㎡,分两次公开拍卖3278.45㎡。竞买所得的14户居民已按统一设计、统一风貌完成了建房。

二期场坪、挡土墙工程。完成挖土方4147m3,机械夯填15000 m3,完成机械挖挡墙基础2500m3,机械运土方6500 m3,C15毛石混凝土挡墙6200 m3,完成场坪、挡土墙造价168.46万元;完成复合桩造价115万元。[3]

农业发展

渔门镇加快科技入户的步伐。农业部2008年在四川省9个县实施10个科技入户项目,投入资金260万,在此基础上,还将增加4个项目县,增加20%的资金投入。渔门镇投入80万资金实施"科技入户整市推进"项目。作为配套,在2008年25个县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作为落实2008年省委一号文件的具体措施,四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科技入户工程为我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现代农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省政府出台的《意见》,该文件在政策层面上首次界定了农技推广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的区别,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同时,为农技推广公益型职能所需的资金提供了政策支撑,为四川省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落实到基层扫清政策障碍。 渔门镇有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近3000亩。由于多年种植蔬菜,病虫害发生较严重,农户缺乏对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导致减产、减收。2007年,渔门镇实施"农户需求型农技推广机制示范"项目,由敖平农技服务片站的代秀蓉负责联系,请来专家进行培训,同时,根据农户需求开展各类实验示范,培养了一批农民专家,推动了朝阳村的蔬菜发展和食品安全。

集镇规划

第一期开发建设征地421.43亩,其中集镇271.43亩,高中建设征地150亩,场平开挖土石方276410m3,回填碾压134744m3;道路建设(含街道、人行道)1675米,钢筋砼排污管网4800米,供水管网4870米,建筑面积为21万m2。 2、街道主要有中心街、东街和西街,全长1800米,其中中心街宽11米,人行道宽4米,东街、西街宽6m,人行道宽2.5米,绿地总面积42亩,人均绿地占有量为1.9m2。

集镇有日处理供水能力2千吨水厂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投资2000万元建成集镇邮电所,安装程控电话5000门,集镇闭路电视1200多户,集镇有线电视覆盖率为100%。

集镇有党、政、群机关和企事业部门41个,人口932人。进镇居民3400人,商贸415家1580人,中小学学生5920人,外来务工经商4210人,集镇总人口16042人。

旅游景点

渔门镇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以养鱼为业的镇子,以前就是一个鱼村,它位于雅砻江的上游,是一颗正在兴起的笮海明珠。这里的村民靠在江上养鱼为生,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平如静,几十只,几百只铁桶连在一起漂浮在江面上,简易的小房子就建在铁桶上,渔民就在这小房里生活,养鱼,养鸭,成群的江水鸭在江面上嬉戏,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渔民们安居乐业过着安静祥和的幸福生活。让人羡慕他们那种远离城市喧嚣的日子,羡慕他们与事无争的悠闲生活。 江中有一个岛屿,已经建成了一个很具规模的度假岛,我们坐着快艇来到岛屿一览了它的秀美壮观。岛上各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豪华的住宿,宽敞的会堂,亭台楼阁,别致雕塑,游泳池,健身房,还有江面上的供游客休息的毛草房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岛上小憩,欣赏四周的美景,江上鱼舟穿行,江面水鸭飞舞,四面青山倒映水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小镇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各种土特产玲琅满目,穿着彝族服装的少数民族随处可见,这是一个正在开发中的小镇,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一个人杰地灵之地,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是一幅更加繁荣的景象。它一定会成为攀枝花打造旅游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获得荣誉

2019年3月25日,渔门镇被授予"四川省第三批省级森林小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