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游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游牧

来自 网易 的图片

中文名: 游牧

意 义: 居无定处,骑马放牧

出 处: 新唐书·西域传下·大食

英 译: rove around as a nomad

游牧是在干旱草原地区通过骑马移动放牧的方式利用水草资源,以获取生活资料,并保持草场可持续利用的生活方式。[1]


引证解释

1. 居无定处,从事畜牧。

《新唐书·西域传下·大食》:“居 你诃温多城 ,宜马羊,俗柔宽,故 大食 常游牧于此。” 清 魏源《圣武记》卷八:“天下有城郭之国,有游牧之国,有舟楫之国。”

2. 从事畜牧,不定居的。


基本含义

游牧即骑马移动的牧业,是在干旱草原地区通过骑马移动放牧的方式利用水草资源,以获取生活资料,并保持草场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式。

形成原因

现代考古发掘显示,游牧的诞生不会早于前1000年。游牧是为适应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游牧不是一种漫无边际、没有目的的流动,而是有着非常清晰的社会边界。这种流动性体现在游牧族群能够在多变的生态条件下灵活应对的这样一种能力。

地域分布

游牧,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是利用农业资源匮乏的边缘环境的一种经济生产方式。利用草食动物之食性与移动力,将广大地区人类无法直接消化、利用的植物资源,转换为人们的肉类、乳类等食物以及其他生活所需。

游牧分工

在家庭分工方面,虽然在各种游牧生计中都有依男女老幼的基本家内分工,但由于突发状况很多,或某些季节性工作亟须人手,因此许多事经常都是家人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在许多定居农业社会中,特别是在中国与印度,女人只负责家内的事务。与此相对的,在所有游牧社会中女人都需直接从事生产工作。在西亚、中亚地区皆如此。在社会分工及相关的社会贫富阶序上,由于生活所需物质器具、工具少,且它们多由附近定居城镇的工匠制造,通常游牧社会中少有社会分工,大家都从事类似的日常游牧工作。即使部分游牧社会中有些专业技术人士。

游牧生产

在游牧生产活动中,牧民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他们生活忙碌、艰苦,并经常遭遇一些难以预测的风险。日常生活中直接与牧业生产有关的事务便有:放牧、挤奶、制酪、剪毛、鞣皮、制毡子、照顾初生幼畜、治疗病畜、阉畜、收集畜粪作为燃料,等。有些牧民还有秋季“打草”(割牧草)以储草过冬的习惯。打草时间虽短(约花上2—3周),但需及时,因此需花费相当人力。更不用说,许多牧民的生产活动皆不限于牧业,他们有时还从事农作、狩猎、采集、贸易。过去有些游牧人群还从事对外劫掠,这也算是一种生产活动。这些活动,都需消耗许多人力。

放牧是最主要的生产活动项目,其中又包含许多工作,涉及不同季节、不同牲畜,也因此涉及各种技术。放牧技术好而又勤快的牧民,与经验差或又偷懒的牧民,其牲畜的成长、生产情况皆有天壤之别。秋季,有经验的牧民会赶着羊捡最肥美、最营养的草吃,且经常移动。羊动得多、吃得多才能够养膘。羊的膘够厚,便能活过艰苦的寒冬,在初春产下健康的羊羔。有经验的牧民,也常能够利用冬场之外最后的一点草资源,赶着牲畜游牧,尽量延迟进入冬草场,以多保留冬场的草让动物可赖以过冬。

牧民皆期望牲畜能多生产健康的幼畜;牲畜的生育经营,也是一项需要经验、知识与努力的工作。动物的选种、阉割、分群、交配都需在良好的经营控制之中,如此才能在适当季节让母畜生下幼畜。由于同类幼畜都在年中同一时段出生,因此“接羔”(接生小羊)季节牧民十分繁忙。小羊出生时或太弱需人工照顾,更普遍的是,小羊第一次吸母羊的奶有时需人协助,这也是协助母羊认识小羊的关键时刻。牧民皆倾向于维持最低数量的种畜(雄畜),其余的雄畜都需阉割。此一方面是为了便于选种、控制交配;另一方面,未阉割的雄畜难控制,发情时易躁怒,肉质也不好。挤奶、制酪、剪毛、屠宰、集粪等工作,直接涉及牧民日常衣食所需,或以相关产品来交换其他生活用品。挤奶、制酪在许多游牧社会中都是女人与老人从事的工作。在春、夏、秋季,几乎每日都要挤奶2—3次;即使在冬季与早春,也需挤一些畜奶以供食用。收集羊圈、牛圈中的粪便,晒干、堆积,以作为炊煮、取暖的燃料,这也是牧民的日常工作。即使牧地附近有山区林木,许多游牧人群仍视畜粪为最好及最稳定的燃料来源。剪毛作为日用(衣物、帐幕、绳索的原料)或出卖,也是一年中的重要工作。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