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游蛇
  • 中文学名:游蛇
  • 拉丁学名:Natrix natrix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索动物亚门
  • 纲:爬行纲
  • 亚纲:双孔亚纲
  • 目:蛇目
  • 亚目:新蛇亚目
  • 科:游蛇科
  • 属:游蛇属

游蛇(Natrix natrix;racer) [1]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双孔亚纲、蛇目、游蛇科、游蛇属的一类动物。分布于西亚、中亚、西北非和欧洲中国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东北,华北。

外形特征

全长可达1米以上。鼻间鳞前端较窄;上唇鳞7,第3、4两枚入眶,眶前鳞1或2枚。背面橄榄绿色;枕部两侧有1对鲜明的橘黄或橘红色斑;唇部污白色,鳞沟黑色;头腹面黄白色;躯干腹面灰白色,几乎每一腹鳞有1~4个略呈三角形的粗大黑斑,有的其间还散有黑点。

生活习性

栖息于林区流溪或其他水域附近。捕食蟾蜍蝾螈蜥蜴,也吃鼠类、小鸟和昆虫。游蛇有冬眠的规律,到了冬天盘踞在洞中睡觉,一睡就是几个月,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保持体力。

偶尔也会出来,有时也会进食。待到春暖花开,游蛇就醒了,游蛇开始外出觅食,而且脱掉原来的外衣。游蛇蜕皮时,游蛇的新旧皮之间会分泌出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有助于蛇的蜕皮。从游蛇蜕的外衣直径和长度可测出蛇重量甚至说出蛇的名称。游蛇蜕皮后,游蛇体况逐渐恢复。游蛇是无足的爬行动物全身布满鳞片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游蛇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游蛇身体覆盖有鳞。

游蛇直线行走或蜿蜒曲折而前进,这是游蛇的结构所决定的。游蛇全身分头、躯干及尾。游蛇头与躯之间为颈部,躯与尾部。之所以能爬行,是游蛇的运动方式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游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游蛇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游蛇以这种方式爬行。游蛇的肋骨可以前后移动,游蛇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

游蛇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游蛇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稍稍翘起,游蛇翘起的腹鳞就像踩着地面那样,但这时游蛇只是腹鳞动而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游蛇腹鳞的后缘就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体推向前方,游蛇这种运动方式是使蛇身直线向前爬行。游蛇吃足食物后,感到疲倦,游蛇进入休息状态。至于游蛇的觅食次数,因游蛇品种和大小而异。一般夏令觅食活动盛期,特别是产卵繁殖期。游蛇体稍大的,因觅食量较大,每次进食的量多。游蛇在的活动季节里一定要保持水源的充足和清洁。

盛夏时节,游蛇食各种淡水鱼,应根据容易捕获的季节或的游蛇类多样化,满足其身体生长的需要。大多数游蛇食欲旺盛,每隔4—5天便要摄食一次,一般条重约100—200克左右的游蛇,每次可吞食1—2条小杂鱼,其牙齿尖锐、猎食动作迅速准确,多者可达3—4条。另外,游蛇凡在吞食的过程中有人在旁边并不影响进食。游蛇进食后同其它蛇类一样也有静卧不动,此时不要过分惊扰它,否则亦会将吞入腹中的食物反吐出来,游蛇行动迟缓。大多情况下,它是处以静止栖息的状态中捕食猎物的。一旦猎物靠近时游蛇便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咬住,游蛇并用身体将其缠绕,然后从猎物的头部开始吞食。游蛇攀缠在树杆,游蛇尾鳞光滑,无论其体型大小。游蛇都是不经咀嚼方就把猎物吞下食物都是被整个吞入胃内,靠消化能力很强的胃液。

游蛇的这种吞食方式主要来源于它们下颌的特殊结构。它们的下骨由彼此独立的两大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可以交替运动,为了更好的进食,游蛇在竖起前身同时,将嘴张大,咬住猎物,然后再闭合下颌,依次让每个颌交替的运动,减少应有的进食量,头部膨胀,冲咬对手外,游蛇分布很广,游蛇的俗称不一。游蛇夏季高温经常躲阴凉处,游蛇于夜间活动捕食以突然袭击咬住猎获物,将猎获物用身体紧紧缠住,然后从猎获物的头部吞入。

生长繁殖

卵生,7~8月产卵8~53枚,孵化期约两个月。有后沟牙。

物种分类

还是游蛇科(Colubridae)几种体大、行动敏捷的蛇类的统称。

蓝游蛇产于北美洲中部和西部,是缢缩游蛇(Coluber constrictor,即黑脊游蛇)的几个亚种。体色常为单色,为蓝色、蓝绿色、灰色或浅褐色,腹部常为黄色。东方的亚种叫黑蛇;全身黑色,只有颌和喉部为白色。所有各亚种的幼体都有斑块或斑点。


缢缩游蛇分布于加拿大南部至危地马拉一带。尽管其学名为缢缩游蛇,但实际上它并非用缢缩的方法缢死猎物,而是用盘曲的躯体的重量将猎物(常为小型温血动物)压倒,然后吞咽下去。游蛇体细长,尾尖,眼大,鳞片光滑。有的体长达1.8米(约6英尺)。日间活动,为行动最快的蛇类之一,每小时可在地上和丛林里游动约5.6公里(3.5英里)。遭受攻击时摆动尾部,头部侧向运动,反复进攻,可将猎物的皮肤撕裂。美国西部的鞭蛇(coachwhip)的一些色型称为红游蛇和西部黑游蛇。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入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

視訊

新宠-虎纹颈槽蛇



參考文獻

  1. 游蛇.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