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湄洲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湄洲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部湄洲湾水域 ,包括湄洲岛及其旁边及其附属岛屿,湄洲岛的正式区划是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辖11个行政村。

湄洲镇于1992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湄洲祖庙"(妈祖庙)和被誉为"天下第一滩"的九宝澜黄金沙滩的海滨浴场。湄洲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捷,离大陆仅1.8海里,东距台湾省台中港72海里,南达厦门港 100海里,北抵福州马尾港70海里,自古以来以来就是闽台民间交往的桥头堡。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1]

历史

湄洲岛位于湄洲湾湾口的北半部,现辟为国家旅游度假区。这是一个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小岛。全岛林木蓊郁,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沙滩连绵,风景秀丽。环岛优质沙滩长达20多公里,可建海滨浴场;还有6千余亩防风林带,是理想的度假胜地。岛域盛产石斑鱼,乃鱼中之珍品,远销港澳。

湄洲湾东南相临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因处海陆之际,形如眉宇,故称湄洲。岛上妈祖闻名海内外。妈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987年),因她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父亲给她取名曰"默"。她自幼出聪明,8岁能诵经,10岁能释文,13岁学道,16岁踩浪渡海,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娘二十八岁时,辞别家人,在湄洲岛湄屿峰归化升天。为了纪念她,当年人们就在湄洲峰"升天古迹"旁立庙奉祀,尊她为海神灵女、龙女、神女等。宋徽宗时封妈祖为"顺济夫人",这是朝庭对妈祖的首次褒封。以后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

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这里的妈祖庙尊称为"天后宫湄洲祖庙"。此庙创建于宋雍熙四年间(公元987年),即林默娘逝世的同年,初仅数椽;后经历代扩建后,日臻雄伟。明代的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回来奏称:"神显圣海上",于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来到湄洲岛主持特御祭,扩建庙宇。清康熙统一台湾,将军施琅奏称:"海上获神助",又奉旨大加扩建。妈祖庙已修葺一新,雕新画栋,金碧辉煌,成为全世界华籍海员顶礼膜拜和海内外同胞神往的圣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遍布于我国台港澳地区及大陆各海口码头、内河岸埠,还分布到东南亚和日本、朝鲜、印度、美国、法国、丹麦、巴西、阿根廷等世界17个国家,必乎是有华人处就有妈祖信仰。在台湾就有大大小小的妈祖庙5000多座,妈祖信徒有1400多万。还有以之妈祖庙5000多座,妈祖信徒有1400多万。还有以之为地名的,如天津的天妃闸、福建的马(妈)祖岛、台湾澎湖马公(妈宫)、澳门原名妈阁等。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日,庙宇内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2]

地理环境

区位

湄洲岛自古属于福建莆田,在台湾海峡西岸中部,交通部确定的全国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的湄洲湾港的北部。南北长约9.6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全岛南北纵向狭长,形如娥眉,故称湄洲。全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人口3.8万,海岸线绵延30.4公里。其南为莆田乌丘屿(乌丘乡),包括乌丘大屿(大乌丘)和乌丘小屿(小乌丘)两个岛屿。

湄洲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东南,是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大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包括大小岛、屿、礁30多个。湄洲岛素有"南国蓬莱"美称,既有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东方夏威夷"九宝澜黄金沙滩、"小石林"鹅尾怪石等风景名胜30多处,更有2亿妈祖信众魂牵梦萦的妈祖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期间,朝圣旅游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

气候

湄洲岛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摄氏21度,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气候温和,风光秀丽,是理想的度假胜地。湄洲岛是中华妈祖文化的发祥地。1988年被辟为福建省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旅游度假区。

行政区划

湄洲镇位于秀屿区南部湄洲湾水域, 包括湄洲岛及其旁边及其附属岛屿,湄洲岛的正式区划是 莆田市秀屿区 湄洲镇,邮政编码351152。辖11个行政村。1992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妈祖庙和"九浪尾"海滨浴场。[3]

社会

湄洲岛是对台基地。妈祖文化是台湾岛内唯一能够超越族群意识、区域界限、社会阶层的主流民间文化,拥有1600多万信众,约占人口总数的75%。湄台两地人民以妈祖文化为感情纽带,不断深化交流交往,开创了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多项新纪录。如:1987年,数万台胞前往湄洲参加"妈祖千年祭"活动,掀起了台胞赴大陆谒祖、探亲的热潮;1989年,宜兰县南天宫组织20条渔船直航湄洲岛,成为两岸隔绝40年后第一个有组织、大规模的民间直航;1997年,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2天,是历时最长、覆盖最广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 2006年,台湾妈祖联谊会等组织4300多人的团队赴湄洲祖庙谒祖进香,为台湾前往大陆进行文化交流人数最多的团队。

湄洲岛是旅游胜地。湄洲岛拥有东南沿海最优质的滨海旅游资源,全岛海岸线长30.4公里,环绕着13处总长20公里的金色沙滩和5公里长的海蚀地貌奇观,分布着各类风景名胜30多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建十大旅游品牌、十佳旅游目的地、十张名片之一。

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妈祖庙以及黄金沙滩、湄屿潮音、鹅尾神石园等一批滨海景区,贯岛公路、环岛公路、轮渡码头、对台客运码头、跨海供水供电等一批基础设施,国际大酒店、海景大酒店、美海大酒店、安泰大酒店等一批三星级以上接待酒店, 2010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达156万人次。

湄洲岛是生态高地。湄洲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海岛生态条件,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至2010年底,湄洲岛绿化覆盖率达到49.8%,人均园林绿地面积31.2平方米,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4]

经济

湄洲岛正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湄洲岛示范基地为契机,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五星级的湄洲国际大酒店附属楼已封顶,主楼建至第八层。海景大酒店正在进行主楼施工图设计修改和地面清理;又一艘双体豪华游艇正筹资修建;湄洲岛全景图、导览图、景点介绍牌、旅游标识牌、安全警示牌以及公共信息符号图形等已完成安装使用。

在省级交通重点在建项目--宫下(文甲)陆岛交通码头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操作吊装设备,往预制好的基床抛石,这一码头已接近完工,建成后可靠泊3000吨级客轮,满足对台直航的需要。

在着力完善口岸设施和旅游设施的同时,湄洲岛还策划各种主题活动,丰富旅游内容,加深游客印象。根据自身特点,针对游客不同季节的不同需求,加强四季主题旅游活动策划。一道道旅游盛宴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纷涌进湄洲岛,接待人数不断攀升,旅游产业得以持续做强做大。

据初步统计,由于设施完善,内容丰富,该岛2013年1-7月共接待境内外游客 75.3万人次,比增 4.6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4亿元,比增25.8%;各大宾馆酒店的客房平均出租率同比提高10.4 个百分点。[5]

文化

在水之湄、在海之洲,有一弯被大海与阳光拥抱的神奇岛屿,它南北狭长,形如娥眉,它就是位于海峡西岸的"妈祖故里"湄洲岛。

湄洲岛位于湄洲湾湾口的北半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气候温和、风光秀丽、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难得的旅游度假胜地。蓝天、碧海、阳光、沙滩构成浪漫旖旎的滨海风光,全岛海岸线长30.4公里,有13处总长20公里的金色沙滩,还有连绵5公里的海蚀岩,全岛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人口3.8万。岛上有融碧海、金沙、绿林、海岩、奇石、庙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20多处,形成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连,海天一色的奇特的自然景观。岛域盛产石斑鱼,乃鱼中之珍品,远销港澳。

湄洲湾东南临台湾海峡,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因处海陆之际,形如眉宇,故称湄洲。岛上妈祖庙闻名海内外。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987年),因生前出海救助过不少渔民和商船,死后遂被尊为海神。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这里的妈祖庙尊称为"天后宫湄洲祖庙"。此庙创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即林默逝世的同年,初仅数椽;后经历代扩建,日臻雄伟。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回来奏称:"神显圣海上",于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来到湄洲岛主持御祭,扩建庙宇。清康熙统一台湾,将军施琅奏称:"海上获神助",又奉旨大加扩建。妈祖庙已修葺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成为全世界华籍海员顶礼膜拜和海内外同胞神往的圣地。据说,全世界华侨聚居地有妈祖庙不下千座,其中台湾就有五百八十多座。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生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忌日,庙宇内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庙后岩石上,有"升天古迹"、"观澜"等石刻。站在石上,顾盼茫茫大海,白鸥掠波,舟楫穿梭;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衔,海天相接。庙前岩岸海床有大片辉绿岩,受风涛冲蚀,形成天然凹槽,潮汐吞吐之声,由远而近,初似管弦细响,继如钟鼓齐鸣,再若龙吟虎啸,终则象巨雷震天,骤雨泻地。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因而弛名。

湄洲岛与忠门半岛的文甲码头之间有渡船往返。岛上有天宫大酒店和新建的湄洲大洒店、湄洲宾馆等。[6]

交通

湄洲岛紧靠福建省的"黄金海岸"湄洲湾,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捷,离大陆仅1.8海里,东距台湾台中港72海里,南达厦门港100海里,北抵福州马尾港70海里,自古以来就是闽台民间交往的桥头堡。湄洲湾北岸拥有轮渡码头、3000吨对台客运码头一类口岸等便捷的对外交通设施,以及通达全岛各地的公路网。自驾的可从莆永高速公路至沈海高速公路交汇处:西埔互通,看指示牌,进莆田秀屿高速公路,从沈海高速公路东北方向来的路过莆田高速出口不出口再 往西南 大概几分钟就能到西埔互通,看指示牌,进莆田秀屿高速公路,从沈海高速公路西南方向来的,往东北十来分钟,就能到西埔互通,看指示牌直达湄洲岛北岸文甲码头附近莆田秀屿高速公路南出口。

湄洲岛北岸秀屿区 文甲村 码头往来湄洲岛有车渡、客渡和快艇。

旅游

湄屿潮音

白玉沙滩背靠妈祖山,北斜湄屿潮音,笑口迎东海,青山绿水,碧海银滩,白欧踏浪。更有渔村乡情。

祖庙前面海岸岩石错列,有大片辉绿岩,受风涛冲蚀,年长月久,形成天然凹槽,宽一、二米,长数百米。随着潮汐吞吐,产生共振,便发出奇妙而有节奉的音响,组成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自然交响乐。游人到此,必融入"湄屿潮音,世代香火"。

湄洲祖庙

湄洲岛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亿妈祖信众魂牵梦萦、顶礼膜拜的圣地,被誉为"东方麦加"。妈祖原名林默,也叫林默娘。相传,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逝于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因她出生至满月从不啼哭,父亲给她取名曰"默"。终生未嫁。她生前兰心慧质,聪明好学,8岁能诵经,10岁能释文,13岁学道,16岁踩浪渡海,懂医术,识气象,通航海,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邻里和过往的海上商贾渔民做了许多好事,经常在海上抢救遇险渔民。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娘28岁时,辞别家人,在湄洲岛湄屿峰归化升天。人们敬仰她行善积德、救苦救难的精神,为了纪念她,当年就在湄洲峰"升天古迹"旁立庙奉祀,尊她为海神灵女、龙女、神女等。宋徽宗时封妈祖为"顺济夫人",这是朝廷对妈祖的首次褒封。以后历代朝廷还敕封她"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尊号。

站在湄洲祖庙山巅,秀峰奇石、幽洞静林衬托下的湄洲祖庙巍峨壮观;那巍然屹立的妈祖雕像,面朝大海,雍容慈祥,是一尊永恒的海神,是和平的象征。妈祖精魂,古今中外无处不在。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遍布我国台港澳地区及大陆各海口码头、内河岸埠,仅台湾,妈祖宫庙就有5000多座,信众达1600多万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洲岛每年接待境内外香客游人多达百万人次,其中台胞近10万人次,是祖国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的地方,特别是每年妈祖诞辰和妈祖升天节日期间,朝圣旅游活动盛况空前,正所谓"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

鹅尾神石园

鹅尾神石园位于风景秀丽的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最南端,占地32公顷,海拔65米,是一座天然的"石盆景",有"小石林"之称,与北端举世闻名的妈祖庙景区遥相呼应。公园因其形似鹅尾,岩石奇特而得名。这些奇石神形俱佳,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蕴含美丽动人的妈祖传说和丰富的地质科普知识,已成为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一处代表性的自然景观。

神石园由"金山坳"、"洞里洞外"、"海门"、"狮子山"和"神石冈"五部分组成,包括:海龟朝圣、仙佛照镜、飞戟洞、斧劈崖、鲤鱼十八节、海门、妈祖书库、龙洞听潮、情侣蛙、松海听涛等数十个景点。在神石园里,游人可登高远眺,碧海蓝天,海天一色,鹭霞齐飞;领略惊涛拍岸,碧波滚滚,飞花溅玉;倾听渔舟唱晚,如诗如歌,如呤如啸。毗邻的海滨浴场、音乐休闲广场和森林儿童乐园,可供游人尽情嬉戏、休闲。鹅尾神石园是一处集旅游观光、科普探奇、海底探幽的理想乐园。

九宝澜黄金沙滩

被誉为"天下第一滩"的九宝澜黄金沙滩位于湄洲岛西南突出部,前临碧波万顷,后枕绿茵千畴。金色的沙滩绵延数公里,游人在湄洲岛北部的妈祖山朝圣之余,驱车涉足九宝澜,犹如步入仙宫月窟。有东方夏威夷之感。[7]

荣誉记录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