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潭头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潭头镇地处福建省福安市西北部,距福安市区16公里,东毗柘荣县,北邻浙江泰顺县、宁德寿宁县,镇区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辖潭头、泥洋、高岩、渔溪洋、东昆、南岩、太逢、东坑、下洋、后湾垅、半坑、东岭洋、千诗亭、富罗坂、西洋镜、棠溪、后洋、汾洋、柘头、祠堂前、柯洋、枢洋、东升、上坪洋、大庄、西坑、坑坪、鹅山、建柄29个村委会。总人口25364人(2017)。[1]

中文名: 潭头镇

外文名: tantou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福建省福安市

地理位置: 地处福建省福安市西北部

面 积: 147.64 km²

下辖地区: 辖潭头、泥洋、高岩等29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潭头村

电话区号: 0593

邮政区码: 355000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25364人(2017)

火车站: 福安站(湾坞)

车牌代码: 闽J

方 言: 闽东话(北片)-福安话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潭头镇区以驻地潭头村取名,简称为潭头镇。

地理位置

(北纬27012′东经119039′)位于福安市北部,东毗柘荣县,北邻浙江泰顺县、宁德寿宁县,距福安市区16千米,104国道纵贯东部全境。在市境北部长溪支流东溪西岸。政府驻地潭头村,地址:潭头镇政府路1号,电话号码:0593-6679001,邮政编码:355014。

政区沿革

1935年民国24年设“潭夏乡”,1950年设立“潭头区公所”;1955年撤并“上白石区公所”;1959年恢复设立“潭头区公所”;1964年改为“潭头人民公社”;1966年改为“潭头公社革委会”;1977年改为“潭头公社管委会”;1984年“潭头乡人民政府”;1992年6月4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9月26日正式改为“潭头镇人民政府”。

政区划分

至2011年末辖潭头、泥洋、高岩、渔溪洋、东昆、南岩、太逢、东坑、下洋、后湾垅、半坑、东岭洋、千诗亭、富罗坂、西洋镜、棠溪、后洋、汾洋、柘头、祠堂前、柯洋、枢洋、东升、上坪洋、大庄、西坑、坑坪、鹅山、建柄29个村委会。

人口面积

至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3.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00人,另有流动人口131人。总人口中,男性20331人,占53.5%;女性17669人,占46.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42万人,占90%;有少数民族畲族和回族,大约3000多人,分布在鹅山、渔溪洋、柯洋、后洋、枢洋(回族)等村。 2011年人口出生率12.6‰,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5.6‰。辖区总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43.58人。

自然条件

潭头镇北部的吴道仙顶山脉余脉和西部的鹫峰山脉余脉在镇区交汇,形成东溪、武陵溪两大流域,水力资源可开发潜力大,水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均气温在13.6℃-19.8℃之间,年均降雨量1350-2050毫米,年无霜期平均287天,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用材林木主要是杉木和马尾松,经济林主要是茶叶和水果。

自然灾害:每年五月初至十一月之间受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影响。2006超强台风“桑美”带来强风暴雨,全镇共有13座民房倒塌,受灾人数共28户97人。属东南沿海丘陵地貌,土地多为红壤和黄壤,受强降雨影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全镇共有4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至2011年末,全镇29个行政村已实施水泥硬化“村村通”项目,道路覆盖率达100%。

邮政电信 至2011年末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 151千米,乡村通邮率100%。

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00门,固定电话用户1410户,宽带接入用户530户。

能源 发电企业5家,2011年发电862.538万度。

经济概况

耕地面积1.95万亩,人均0.51亩,林地面积18.7万亩,森林覆盖率82%,素有“芙蓉李之乡”的美誉,系全省“科技示范乡镇”和“生态建设示范镇”。201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47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3.8亿元,比增10%;地方级财政收入488万元,比增43%;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增幅18%。 潭头镇是福安农业重镇,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产业特色比较明显。主要有芙蓉李、木竹、茶叶、东方杨梅、皇后黑李、药材等。其中茶叶种植面积达4.2万亩,产值约0.84亿元。茶叶企业50多家,其中精制厂5家,已有3家已通过QS体系认证,分别为汾洋村的正泰春茶叶、柯洋村的茗绿茶叶和鹅山村畲香茶业有限公司。金观音、黄观音、铁观音、金牡丹、紫玫瑰等茶叶品种面积4000多亩,其中现代茶园为2500多亩。水果种植面积3.2万亩,总产值约0.64亿元,其中以潭头芙蓉李为主,面积达2.4万亩;新型柿子、东魁杨梅、巨峰葡萄也逐步形成规模。药材产值0.32亿元,全镇种植药材2000多亩,其中以太子参为主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山药种植面积为400多亩、佛手种植面积达80多亩。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至2011年末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510平方米,有图书资料3800册。

教育

至2011年末,学校有潭头中心小学、福安市潭头职业中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6%,年均教育经费投入1500多万元,潭头中心小学辖有中心幼儿园1所,太逢、棠溪、锦桌头共3所完小校,初小校(教学点)8所(寄宿制学校4所),在校小学生479人,在园幼儿239人,其中中心幼儿园84人,专任教师106人;福安市潭头职业中学有在校学生512人,专任教师72人。

医疗卫生

至2011年末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34个,卫生院有病床7张,固定资产总价值217万元。卫生院有专业卫生人员23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7人。村卫生所有村医35人。2011年完成诊疗26098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00%,农村饮用水安全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广播电视 有线电视与福安市区联网,2011年实施了广播“村村响”项目,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户,人数34人,支出6.066万元,比上年增长113.6%,月人均147元,比上年增长113.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1户,人数1299人,支出114.5664万元,比上年增长36.2%,月人均73.2元,比上年增长21.5%;五保户440户,人数446人,支出65.2944万元,比上年增长18.25%。

重点抚恤对象:残疾军人8人,年发抚恤补助89348元;烈士遗属17人,年发抚恤补助126788元;红军失散2人,年发抚恤补助26400元;在乡老复员军人14人,年发抚恤补助96700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3人,年发抚恤补助46332元;参战退役人员10人,年发抚恤补助42240元,60周岁以上退伍军人124人,年发放抚恤补助80320元。

环境保护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6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3%,森林覆盖率71.6%。

名胜旅游

广阔的丘陵地貌,铸就了潭头镇丰富的水力资源,滋养了镇区18.7万亩林地;少了工业的污染,潭头镇当之无悔的成为全市的生态乡镇和福安北部城区的“后花园”。

东湖风光

随着宁德市重点项目——潭头电站的投产,形成面积达3000多亩的东湖水库,是目前闽东少有的“十里平湖”,宽阔的湖面与四围的青山相映成趣,或静谧如镜,或波光粼粼,或烟雨朦胧,清晨黄昏偶遇渔民在湖面撒网、收网,湖边寥寥数人静坐垂钓,一动一静,都融在这如画的美景中。

棠溪灯烛拱木廊桥

该桥位于潭头镇最大的建制村—棠溪村西北处,原称井桥,横跨东溪支流棠溪之上,东边接古时韩阳经潭头、上白石往浙江泰顺的省际官道。该桥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1963年重建。桥离水高12米,桥亭高5米,桥长43.2米,宽4.8米,拱跨36米。东西走向,两头桥台石砌,桥亭17开间,悬山顶。1991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仍保存完好。该景点与村内古榕树、保存完好清代古民居形成独特人文景观。

省级生态村—康源

康源村系潭头镇所在地潭头村的下属自然村,位于镇区后山,距镇政府所在地1.5千米。据说,该村是唐代名将卫国公李靖后裔的聚居地,因而有“先有康源而后有潭头”之说,也是老区基点村、省级生态示范村。

该村生态保护较为原始、完整,现有生态林4000多亩,前溪后林,村间小道均以条石、砾石铺设,村道宽敞洁净,庭院花果飘香,村貌整饬清丽,两条溪涧穿村而过,涧水恰似鸣琴弹奏谐音,涧中锦鲤闲适悠游,偶有游人与之嬉戏,古时有马山初日、龙井晚烟、涧水鸣琴、岩林漏月等八景,现有天王宗祠、龙凤双虹、东湖朝晖、桃李方圆、雪海芙蓉等新八景,让康源成了极具古朴乡风的生态型乡村。

休闲乡村棠溪村

2015年,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棠溪村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

武陵溪风景区

潭头镇武陵溪水利风景区获评第四批省级水利风景区,为福安市唯一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的景点,下一步,该镇拟继续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潭头镇武陵溪水利风景区,位于福安潭头镇境内,主要水体景观为长溪、武陵溪和凤湾瀑,依托于潭头水库及周边山水景观特色,集水利风景游览观光、滨水风光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属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经过资源挖掘、整合与规划,已开发了三启文化教育基地、富罗坂休闲山庄、棠溪拓展项目等旅游项目,渔溪洋、大庄、潭头等村也因其依山傍水的自然田园风光成为周边地区周末游热点村,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

风景区内资源类型齐全、景观丰富、风景优美,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山峦连绵起伏,溪流泉涌变化多端,鸟鸣吟唱清脆悦耳,成荫绿树盘根交错,宫殿庙宇神韵各异,萦绕出了风景区清新隽秀的山水情韵。山、水、林、气、文、建组合完备,景观资源组合度好,观赏美学价值高,保护情况良好,是登山、亲水、近水的好去处。

明代帝师郭鸣琳墓

明代帝师郭鸣琳墓、建于明嘉靖年间的西坑村水尾宫、西坑虎岩山、渔溪洋葡萄沟、大庄村朱禧“洗心台”等人文古迹和自然风景也为这个生态乡镇增色不少。未来五年,镇党委、政府计划以东湖为中心,全力打造生态风光﹑人文古迹、农业风情三位一体的“生态旅游镇、韩城后花园”。

土特产品

芙蓉李是潭头镇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水果之一,在当地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当前全镇李果种植面积达2万亩,在全镇30个建制村均有分布,其中以康源村最为集中,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潭头芙蓉李以果大质优、肉厚核小、酸甜适度而备受青睐,上世纪八十年代潭头就被誉为“芙蓉李之乡”。为重振“芙蓉李之乡”雄风,2011年镇政府与福安市农业局、市果业协会成功举办了“首届芙蓉李节”,取得良好反响,第二届芙蓉李节已开始筹备。得益于当地优越的土壤条件,毛竹、药材、新型柿子、东魁杨梅、巨峰葡萄等农产品也逐步形成规模。

视频

美丽的潭头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