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澳柄宫革命旧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澳柄宫革命旧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旧址包括澳柄宫、澳柄桥、列宁小学、兴隆法坛和灵应法坛[1] 。澳柄宫是清代重建,奉祀建澳柄桥“祖师”的宫庙。在此发生的主要革命事件有:1926年成立农会和莆田山区第一个党支部,1928年成立莆田第一支工农游击队,1929年游击队扩编为红军第23军第8师207团,1930年邓子恢和张鼎丞在此召开扩干会议等。澳柄桥是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建的平梁石桥,为红军、游击队重要哨卡。列宁小学是红军在闽中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兴隆法坛和灵应法坛是红军、游击活动的重要据点。澳柄宫革命旧址,2009年被定为福建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定为莆田市党史研究示范点。

中文名称 澳柄宫革命旧址

外文名称 Should's ancestral hall

地理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

主要古迹

澳柄桥横跨澳柄溪,为平梁石桥,南北走向,位于澳柄宫前。它长30米,宽3米,高11米,由六座桥墩支撑,桥栏望柱雕有狮子,桥南仍保存着始建年月碑刻:“绍兴十三年四月题”。澳柄宫前是一条鹅卵石铺成古驿道,为当年连接莆田、仙游、永泰三县交通要道,而澳柄桥则扼其冲。正因为所处地理位置重要,这里便成当年革命活动重要据点。

历史沿革

1926年,党派陈国柱到澳柄兴隆法坛(湖井)成立第一批乡农民协会,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陈蒲川兼任村农会主席。随着革命的不断发展,福建临时省委提出:“组织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为了响应省委号召,1928年春,莆田成立了澳柄游击队,陈天章任队长。陈天章率领游击队化装成挑柴的农民,袭击了澳柄岭头石厝关卡民团,收缴了民团步枪二十多支,打响了闽中第一枪。1929年春,福建省委派罗明来莆田视察工作,将莆田县委扩大为中心县委。委员有吴梅,陈天章、陈蒲川等12人,吴梅任县委书记,中心县委就设在澳柄湖井。 1929年夏,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莆田中心县委在澳柄井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扩大武装斗争,在澳柄宫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207团,团部设在澳柄宫,陈兆芳任团长,陈天章任政委。后因团长陈兆芳手枪走火身亡,闽西党组织派黄琬继任团长,当年,已成为莆田各地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0年2月的一天,正准备在澳柄宫成立莆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时,澳柄宫突然受三路敌人的包围,那天,雾大,当敌人悄悄迫近澳柄宫桥头时,红军哨兵才发现开枪抵抗,驻扎在宫内的红军闻声迅速从后门冲出,突围中有六个战士牺牲。团长黄琬在突围中毙敌多人后,因弹尽在澳柄桥头榕树下被捕,英勇就义。 1930年春,特委王于洁、苏华奉命到澳柄宫整顿红军,武装斗争队伍扩展到莆、仙、永三县。1930年9月,党派邓子恢、王海萍、张鼎丞在湖井召开党支部扩大会议,指挥红军207团继续战斗。澳柄宫成为南方游击战争15个主要战区之一。在浴血奋战中,黄琬、陈天章、黄国如、吴承斌、王于洁(吴梅)、陈其猷、王铁成、王肇锴、吴福年相继被捕牺牲。国共和谈后,杨采衡率领红军207团的陈寿昌、陈金秋、黄文飞、吴玉森等155人北上抗日[2]

旧址简介

澳柄宫位于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已有800多年历史,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该宫临溪而建,坐北朝南,面阔五间,由门厅、主殿、左右宫房、天井、走廊等组成,古朴典雅。宫前植有两株百年古榕,老干新枝,根深叶茂。该宫当年专为奉祀兴建澳柄桥的“开山祖师”而建,主殿还祀妈祖、齐天大圣等。

视频

探访红军207团团部遗址澳柄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