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灰釉瓷枭形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灰釉瓷枭形罐
图片来自开泰博艺

灰釉瓷枭形罐汉代墓葬品,由许作立先生捐赠,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1]

年代

鸱枭形等随葬形式最早出现于西汉早期,至东汉初年消失,故应为此时期间的墓葬品。

外观

本作品以枭形作罐,线条简单朴实。两件枭形罐形状、大小相同,大脸、大眼及粗短的钩状鸟喙皆为枭明显的特征。圆腹,枭首与身体的连接处可打开。枭的头部右转,双翼斜向下微微展开,尾部呈扇形,末端接地,两足分别接于近翅膀处。身体中上部有一圈凹陷,为颈部所在。整件罐呈土黄色,表面有釉彩剥落痕迹。

灰釉瓷

灰釉,指全部或部分以植物灰作原料调配制成的釉药。商代中期,中国南方的陶工在灰色的胎土上,施加带有铁粉的薄薄的黄褐色釉,产生世界最早的高温施釉陶器,被称为高温灰釉(硬)陶器[2],性质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又称炻器。本件作品应属此类,而上头的斑驳痕迹即可能为釉彩剥落所致[3][4][5][6]

鸮的意义

,又作鸮,俗称猫头鹰,在中国往往被视为不祥的凶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写道:“枭,不孝鸟也。故日至捕枭磔之,字从鸟头,在木上。”在《诗经.鸱鸮》也写道:“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可知此类猛禽在中国大多时候是不受欢迎的[7]

而商代的陶器、青铜器、玉器上,鸱鸮的形象频繁出现,在中央研究院历史文物陈列馆,甚至藏有一件大理石枭形立雕[8]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一件青铜制鸮钮兽面纹方罍,作为酒器使用[9]

参考文献

  1. 国立故宫博物院官网
  2. 施静菲(2009)。 《典藏投资》试刊号第廿二期。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3. 陈德富.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 增订本,第一版. 北京: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ISBN 978-7-801-78326-4 (Chinese (China)). 
  4. 吴战垒. 图说中国陶瓷史 初版. 台北市: 扬智文化. 2003年10月. ISBN 957-818-543-X (Chinese (Taiwan)). 
  5. 陈雨前. 中国陶瓷文化. 北京市: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10月. ISBN 7-112-06829-0 (Chinese (China)). 
  6. 中国陶瓷史编委会. 中国陶瓷史(上). 台北市: 胡氏图书出版社. 1983 (Chinese (Taiwan)). 
  7. 刑福泉. 艺术概论与欣赏. 台北市: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7年4月 (Chinese (Taiwan)). 
  8. 中央研究院历史文物陈列馆〈大理石枭形立雕〉
  9. 故宫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鸮钮兽面纹方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