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热入血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
原图链接

英文名称 :heat invading blood chamber

就诊科室 :中医,妇科

常见病因 :血室(子宫)空虚之际,感受外邪所致

常见症状 :寒发热,寒热往来如疟,胸胁小腹满痛等

热入血室是古代中医文献中记载的一个病名。最早记载出于中医经典名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热入血室”见于《伤寒论》第143,144,145及216条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病治第二十二篇》第l~4条。经过历代中医学医家的讨论和完善,现特指“妇女经期、产后或施行人流,引产术后等,在血室(子宫)空虚之际,感受外邪所致病者。主证见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发热恶寒,重则可有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则胡言乱语,神志异常等。 “热入血室”现多认为属于盆腔炎性疾病(包括子宫体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和产褥感染的范畴,常发生在宫腔操作术后和产后,也有现代研究按照“热入血室”理论治疗经期感冒、经期神志异常、产后发热、产褥期精神病、产后阴道血肿、流产后眩晕等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病因

中医病因病机

热入血室一般说来,邪热乘虚(经期、产后、流产后等)而入,由表入里,与血相搏结,脉道阻滞;血室瘀热致肝之经脉不利;血室之热上扰心神血分;邪热内传,月经不当停而停,必有瘀血与邪热相搏,血室瘀阻,气血不通,正邪相争,故使寒热交替;邪热迫血下行等。且火热炽盛,可出现损伤阴液的表现。总之“热入血室“的病机应该是中医六经辨证中太阳或阳明邪热乘虚内陷血室,侵入少阳,与血搏结,心神被扰,少阳经气不利,枢机不运而致,日久则可出现中医温病中灼伤津液,邪热入心营的表现。 [2]

西医病因

热入血室
原图链接

根据感染病变部位不同,病原体不同而有相应不同的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可见多在行经前后经期产后流产后发病,出现恶寒发热,寒热往来如疟,胸胁小腹满痛,严重者出现神昏谵语等精神症状。可表现出经血骤止或量多、淋漓不净等。同时可兼见火热炽盛,损伤津液,舌红干,苔黄燥,脉细数等证候。 [3]

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较严重的可引起发热恶寒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心肌炎、肾炎甚至军团菌病等相鉴别。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热入血室
原图链接

(一)中医辨证施治

少阳邪热

证候:寒热往来如疟,胸胁胀满,经水时来时断,量多或少,色红。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治则:和解少阳。主方:小柴胡汤加减。

瘀热内阻

证候:身热,胸胁小腹胀满疼痛,经水骤止或下血色紫夹块。舌紫暗,脉弦滑数或涩。治则:活血祛瘀。主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热入心营

证候:高热烦躁,日轻夜重,神昏谵语,口渴不饮,经水时来时断,量多色红。舌绛,少苔,脉细数。治则:清热凉营。主方:清营汤加减。

(二)西医治疗 根据病原体敏感试验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足疗程应用,发热期间对症退热补液处理。 [5]

饮食调护

热入血室
原图链接

注意女性经期间产后的调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是本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万一发病,应积极治疗,主动干预,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的情况出现。饮食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

附:热入血室张仲景论述

《伤寒论》原文4条

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第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热入血室
原图链接

第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病治第二十二篇》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讝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阳明病,下血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6]

学术论文

  • 郝松莉,侯丽辉. "热入血室"理论探讨及证治述要. 《 CNKI 》 , 2008
  • 李智芬,吕振松. 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妇人热入血室160例. 《 CNKI 》 , 1992
  • 郑子东. 浅析热入血室. 《 CNKI 》 , 2002
  • 陈芊,孙云松,王晓丽. 从"枢"论"热入血室"证治. 《 CNKI 》 , 2010
  • 肖合聚,张秀荣,陈丽萍等. "热入血室"新解.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 , 1993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