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不為罪(肖春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愛,不為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愛,不為罪》中國當代作家肖春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愛,不為罪

孩子生就是母親的一部分,母愛趨於神聖,絕不容任何褻瀆的。

眼前的情景令我難以置信,在我當母親的經歷中尚還是第一次遇到,孩子眉目俊秀、充滿稚氣的面孔上竟然添上好大一塊抓痕!

果然如此,孩子正好今天值日,而「馬仔」(那位連老師也拿他無法的野馬)碰巧撞在他手裡,執拗不過孩子的犟勁竟動了武。不過至少「馬仔」沒有撒謊,承認是抄了作業。可我的孩真不該那麼認真,太認真。當然,我也有過一絲疑心,孩子這些時日有那麼些變化,為母之心是不難感受到的。 「有沒有你的不是?」

詩詩這孩子在家可沒有硬漢像,這下可好,聽我的疑惑他頓時淚往外流,一個勁地抽泣。哎呀,流不完的淚與未抹乾的血跡交合一起,使他成了怪貓。我的心一陣生疼。看上去委實是母親的「無知」刺傷了他的自尊。 「媽不好!媽媽有錯,孩子!」這瞬間,詩詩撲到我的懷裡。我幾乎像是覺得他長成了大人,是那種不服輸而且過於正直的不願被打敗的男人。

這世界變化得快。世事炎涼,也說不準總會有點什麼。在內心深處,我常常預感到這種事終會發生。

我的少女時代恰如工表,一如平川。直到有一天,這位表面上看擁有萬貫家產,骨子裡有血有溫情的男人突然對我說,「嫁我吧」,就這麼一刻決定了我一生,他成了我的先生,我便開始走進一片新的天地。

先生回來,我把兒子詩詩的事告訴他。

晚飯時,詩詩似無聲息地走攏來。孩子一向崇拜他的父親,我打算再次看到父親對兒子「受難」的撫慰。

未料到事情絕然相反。他父親瞬刻變得冷峻,言語透出蠻橫與粗野。「難道你未曾有招惹別人的麼!」問話里包含的不信任顯而易見。他甚至是不霄於聽完兒子的訴說,不曾有讓兒子申辯的機會。這就是做男人做父親的特色!我也被這個男子漢給震住了,待迴轉過神來,我母性的痛憐感油然而生:「詩詩他是值日,……血還流了好多的呢。」

「這是多大個事?難道他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人家就那麼動手,就那麼狠狠待他!」他的指責和訓斥一連串既出,愈來愈暴漲至極處。

這時的先生,我孩子的父親是一匹誰也擋不住的野馬了。我傾刻冷靜下來,又是一大錯誤,我是這樣傻!在先生的家族裡是容不得子女與別的孩子扯皮的,無論對錯,首先找自家的錯!這可是流進他們父輩血液中的東西。

詩詩極度委屈地哭起來,無聲地抽泣起來,我不能制止這一切,我不能。先生的家族中也絕不允許做家長的當着孩子的面爭吵。這也許倒是不錯的規矩。但後來,我畢竟是顧不得這些。孩子愈哭愈沉痛,當父親最看不慣這情形,他容不得一個男人的哭。我便藉口讓詩待吃飯欲行制止鬧劇的進展。孩子的父親氣惱至高潮,捨不得打捨不得罵更奈何不得我,便操起小凳子朝自己腳下猛砸下去。風暴戛然而止。我們母子被驚得目瞪口呆。以至好些天之後,想起他做父親當時欲罷不忍、神鬼暴漲又只好強壓肝火的情景,我是又心痛又好笑。

孩子懂得父愛。他於事過不一會兒功夫端杯濃茶,進了他父親的書房。出來時,已是坦然無事了。留下的只是我的悔嘆,為母之心也有疼愛至錯的時候。我第一次驚悟,有些關於孩子的事是不能輕易處理的,不是一切都可以向他偉岸的父輩通報的。男性的非凡往往倒不在於憐愛,反而在於嚴厲。這個世界在他們眼裡便是如此:憐愛之心對於下輩人往往是害人。

我的悔意還在於後來。

報載,澳州一婦女訓子遭到重罰。說的是蒂莉莎吩咐其11歲的兒子威廉要洗澡了,但小威廉並沒有立即遵從。做母親的便大聲斥責了他。不料,一個小時過後,有兩名警察赫然武裝而入,待證實蒂莉莎的確咒罵過兒子後,竟將她拘禁起來,案由是控告她的行為不檢點。「當時,她簡直難以置信有如此荒唐,大為光火,與警察爭辯,但這沒有用。他們仍然要強行拘控她。」對於蒂莉莎來說,似乎這一切卻是合乎天理的,她有6個子女,年齡從1歲到16歲,她的丈夫不久前已離家失蹤。蒂莉莎不能不管教自己的孩子。

此案在梅特蘭市開庭審理,法官裁定被告罪名成立,判她罰款折合人民幣350元,並施予警告,如果她作母親的再犯,罰款將翻至10倍。

想來這並非奇聞。警察告知她,當她罵自己的兒子時,音量過大,傳至戶外,鄰居中有一位住客懂得法律條文,認為蒂莉莎所罵句句難聽,將會導致子女受到有害影響,故而報警。

我的驚駭還在於,有了許多關於社會、關於親情、關於兩性、關於未成年保護的種種法律,人們卻時時抱怨社會風氣不好,源自法律的不健全和不完備。殊不知,有法不依、視而不見,不以為觸犯法規的事不是比比皆是?進而設想,這一切成為一種現實,成為一種心智,那麼,這世界不就是一種愛的凝結和結晶。母親我的距離尚是以憐愛為處事的出發點的。而澳洲的一案竟是將父母一輩的行為給予法制規範的。

其實,我們做作家的每日都雕塑新意和鮮活的靈魂。家教的事有巨有細,萬事歸根還是不滅的一條:相信孩子。任何一株花草也有招風惹蟲的時候,任何一棵年輕的樹它都有落葉,也許遭遇折枝,卻都有發芽、換枝,自我生長的時候。連為母的都有不大信任他的時候,何奈父嚴!J博士有一條至理:天下的男孩有蛻變者、蠻橫者,莫過於源於受父輩過於嚴厲的呵斥的累織。而容忍和放縱這種父教邏輯的母愛,也是不當和有害的「幫凶」。這實在是過於難聽,難以接受,但又難於推倒的。

這是一段往事。事過之後,或便有某種深度的解脫,把對孩子的教育當作歡樂事情,也往往在等待一些跡象過去之後回過頭來咀嚼。有時「粗」一點兒好,「粗」過去留給詩詩的是無盡的信賴。這樣,我才有精力來筆耕和戀受電腦與網絡,才有招架幾家報刊一日幾千字的專欄圍剿。重壓之隙尚有餘熱博幾回商事,其辛苦可想而知。

這一切說來還有孩子的功勞,他終是「解放」了我啦!

(原稿刊於《父母必讀》雜誌,署名:蘇曼娜) [1]

作者簡介

肖春英,女,1957年生。湖北省黃石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