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特蕾莎修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特蕾莎修女
原文名 Mother Teresa of Calcutta
出生 1910年8月27日
斯科普里
逝世 1997年9月5日
国籍 科索沃
别名 德兰修女,泰瑞莎修女
职业 修女
知名作品 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

特蕾莎修女(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称作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2003年10月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因此变被祝福的特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

人物生平

特蕾莎修女的原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Agnes Gonxha Bojaxhiu),她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是阿尔巴尼亚裔人, 父亲尼格拉(Nikolla Bojaxhiu)是一个地方的杂货承包商,母亲是Dranafila Bojaxhiu,她是小女儿,上有哥哥和姐姐﹙姐姐后来也成为修女﹚。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是天主教家庭,在她所居住的镇上多为穆斯林和新教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12岁加入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并预感自己未来的职业是要帮助贫寒人士。15岁时,她和姐姐决定到印度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18岁时,她进了爱尔兰罗雷托修会,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大吉岭开始接受传教士训练工作。三学期后,特蕾莎修女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教职,主要是教地理。

1931年,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37年5月决定成为终身职业修女,并依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修女“圣女德莉莎”的名字和精神,改名为特蕾莎修女。1940年代初期,特蕾莎修女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但当时印度贫富差距非常大,校内一片安宁,但校外却满街都是无助的麻风患者、乞丐、流浪孩童。

1946年9月10日,特蕾莎修女到印度大吉岭的修院休息了一年,并强烈的感受到了自己要为穷人服务的心,返回加尔各答后,她向当地的总主教请求离开学校和修会,但一直得不到许可。[1]

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大多数都是怕被回教徒迫害的印度教徒,传染病如霍乱和麻风病没有受到控制,在街头巷尾爆发开来,于是加尔各答的街头,学校的高墙外越来越像是地狱,这一些折磨着特蕾莎修女的心,在不断向总主教以及梵蒂冈请求下,1948年,教皇庇护十二世终于给特蕾莎修女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的许可,并拨给她一个社区和居住所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穷人,于是特蕾莎修女马上去接受医疗训练,并寻找帮手。1950年10月,特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莎丽,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3]

1952年8月收容院、垂死者收容院正式成立,当时在入口处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尼尔玛·刮德”, 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静心之家”。

1959年,特蕾莎的“仁爱传教会”分别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了两座这样的垂死者收容院。

1983年,特蕾莎修女到罗马拜访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时,心脏病第一次发作。1989年心脏病第二次发作时,她接受了人工心脏的安装,1991年从墨西哥拜访回来之后,得了肺炎,健康状况日趋恶化。于是她向博济会提出辞职,理由是她已无法像其他修女一样全天照顾病患,在修会的秘密投票下,其他修女和修士都投票希望特蕾莎修女要留在博济会领导她们。

1997年3月13日,她退出了博济会。4月,特蕾莎修女跌倒并伤到锁骨。8月时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但健康并没有日渐好转,同年9月,逝世,终年87岁。特蕾莎修女留下了4000 个修会的修女,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万个慈善工作者。同年印度政府为她举行了只有总统和总理才有资格享有的国葬,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府要人参加了她的葬礼,其中包括三位女王与三位总统。

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79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其他两位是1964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

视频

特蕾莎修女诺贝尔和平奖领奖演说

参考文献

特蕾莎修女诺贝尔和平奖领奖演说_特蕾莎修女诺贝尔和平奖领奖演说_网易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