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犁头鳐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犁头鳐科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犁头鳐科( Rhinobatidae),是鳐形目下的一科。体平扁而延长,体盘后大前尖,呈犁头形。尾平扁而渐狭小,每侧有一皮褶。中国常见的有许氏犁头鳐及斑纹犁头鳐为近海底栖鱼类。

简介

体型为延长的平扁型,吻部宽且短,呈圆形或扁长的三角形。瞬膜不发达,喷水孔有大有小,前鼻瓣呈方形或人字形突出。牙齿细小而多,排列方式类似铺在地面的石块,口裂横向,鳃裂小而斜向开口,在胸鳍基部内侧。两枚背鳍皆位于尾部,第一背鳍在腹鳍基底后方。尾鳍短小没有棘刺,上叶较大,下叶不突出,后部无缺刻。

犁头鳐科鱼种通常以底拖网方式捕获,肉质熏制后风味极佳,但产量不多;目前三大洋皆有分布,全世界有7属约45种,台湾纪录有2属8种。

评价

近海底栖中小型鱼类,卵胎生,主要以甲壳类及贝类为食。


分布状况:本科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中国台湾地区琵琶鱝科计有鱼种5种。   

形态特征:体延长而平扁。吻宽短而呈三角形。眼椭圆形,瞬膜不发达。喷水孔较小型。前鼻瓣呈"人"字形突出。齿细小而多,舖石状排列。口裂横向;唇褶发达。鳃裂小,在胸鳍基部内侧,斜向。背鳍两个,位于尾部,第一背鳍在腹鳍基底后方;尾鳍短小,上叶较大,下叶突出,后部无缺刻。全世界有4属约42种(Nelson, 2006),台湾纪录2属5种,即琵琶鱝属(Rhinobatos)。   

生态描述:暖温性近海底栖中小型鱼类,少数种类可进入河口区或河川下游短暂生活。主要以甲壳类及贝类为食,有时亦食其它底栖动物或小鱼。卵胎生。[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