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独秀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独秀峰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靖江王府内,孤峰挺秀,陡峭高峻,南朝颜延之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又以孤峰似披紫袍金衣得名紫金山。

在独秀峰下,唐有学宫,宋有铁牛寺,元称大圆寺,后改万寿殿,今已不存。峰顶有独秀亭,西麓有太平岩,东麓有读书岩,传为颜延之读书处,是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东麓旁有月牙池,月牙池畔有中山纪念塔。

独秀峰岩壁上有大量古代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1966年被列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作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最早出自独秀峰读书岩洞口右上方的王正功(1133-1203)《鹿鸣宴劝驾诗》石刻。

景点简介

独秀峰桂林独秀峰位于广西桂林市心以靖江王城内,它是王城景区不可分割的部分。孤峰突起,陡峭高峻,气势雄伟,素有“南天一柱”之称。山东麓有南朝刘宋时文学家颜延元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颜曾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吧间”的佳句,独秀峰因此得名。假当晨曦辉映或晚霞夕照,孤峰似披紫袍金衣,故又名紫舍山。

独秀峰王城内的独秀峰位于桂林市市中心,群峰环列,为万山之尊。南朝文学家颜延之咏独秀峰的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是现存最早的桂林山水诗歌。其峰顶是观赏桂林全城景色的最好去处,自古以来为名士所向往。登306级石阶可至峰顶,峰顶上有独秀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旅桂一月有余,却因未能登上此峰而遗憾。

唐人郑叔齐说此山“不籍不倚,不骞不崩,临百雉而特立,扶重霄而直上”。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火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

诗人不仅笔写山形,且借山形抒胸臆,为咏独秀峰名篇之一。

读书岩 读书岩位于独秀峰东南侧,因南朝时始安(桂林)郡太守颜延之常在此读书而得名,是桂林最早的名人胜迹[2]

太平岩位于独秀峰西南,因明朝时靖江王在洞里发现“太平通宝”而得名,洞内有60甲子神的摩崖线刻像。中国传统文化以60甲子纪年,每一年均有一个相对应之年神主人间之事,且60甲子又与生肖习俗中的12生肖相对应,每一个生肖又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所以,来到太平岩,寻找与自已的生肖相对应的年神,并对其有所了解,不失为游客在旅途中的一件趣事。

独秀峰石刻独秀峰有自唐以来的历代石刻136块,均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

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

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末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鹍鹏伫剧谈。

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

诗中所言“桂林山水甲天下”,早为世人所认可传颂。

读书岩上有唐人郑叔齐的《新开独秀山石室记》,是现存最早的桂林山水记述散文,颜延之咏独秀峰的诗句也因此文而得以传世。

孔子刻像为元代丁方钟所作,是桂林石刻中不可多得的圣人刻像,刀法圆润,线条简洁,极为传神。记述刻像情形的《孔子造像记》由丁方钟同代人黎载所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

慈禧手书“寿”字 刻于独秀峰南麓,乃慈禧60大寿时书赠广西巡抚张联桂的回礼。当年是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之年,张联桂为炫耀慈禧之厚爱,不顾国运不济,将慈禧的题字镌刻于此。通过此石壁刻书,游客可大略了解当年政坛之一斑。

“南天一柱” 刻于独秀峰东面,单字径约一丈,是桂林2000余帧摩崖石刻中字体最大的石刻。

视频

独秀峰 相关视频

桂林独秀峰王城景区宣传片
登独秀峰看桂林全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