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玉田镇位于福州市长乐区西南部,地处闽侯福清、长乐三县(区)交界处,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曾获“福州市生态村”称号。玉田是长乐区最早的革命老区,长乐革命的第一缕火种在这里点燃;玉田尊贤重教,古有遗风,从这里走出了郑春开、周桂钿等专业人才。

2017年,玉田镇行政区域面积5470公顷,常住人口35339人。

目录

城镇规划

发展战略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垒大工业发展基础,深化“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强化商贸旺镇建设,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档次。

结构与职能分工

玉田镇域体系结构概括为:一心两区。

一心:即城镇建设核心地带,是镇政府的在地。是本镇的行政、商贸、文化、交通及产业发展的中心地带。远期末城镇人口约2.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约221.25公顷。

两区:由东部的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区、西部的生态农业发展区。东部城镇建设规划管理区:包含了玉田、桃源、东渡、长青、西社、坑田六个别行政村。以规划镇区为主,拟建设成为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区,应充分利用新长玉线、青闸线进行综合开发,重点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工业、商贸业,综合开发生活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不断强化其中心职能作用,建成工贸结合的生态型城镇。西部生态农业发展区:包括了琅峰、琅岐、阡仲、大溪、西埔五个行政村,以种植白地瓜、马铃薯、蒜头等为主,以琅峰村、大溪村为中心村。

等级规模结构与职能分区(如下表)

等级数量(个)人口规模(万人)行政村名称职能

镇域中心12.5玉田规划镇区镇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20.5~0.8琅峰村、大溪村基础设施和各类服务重点配量的乡村居民点。

基层村40.1~0.5琅岐、阡仲、坑田、西埔农村一般居民点。

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管理区范围以城镇总体规划布局所涉及的3个行政村(即玉田、桃源、东渡)行政区域为界。

城镇性质

玉田镇区的城镇性质宜确定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贸生态型城镇。

城镇规模

人口规模:玉田镇区近期人口按1.6万人控制,远期按2.5万人控制。

用地规模:近期建设用地规模131.6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82.3平方米;远期建设用地规模221.2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88.5平方米。[1]

发展方向

从镇区四周地形来看,沿南面发展受到高山地形的限制,镇区北部地形较为平坦,但分布有大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近期作为城镇建设用地的可能发生较小。另外镇区西面,工业基础较好,地势平坦,适宜发展工业用地。

从以上分析来看,玉田镇区的发展方向应为“东扩西进”。

布局结构

镇区远期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三组团”。

“一轴”即:旧龙玉线城镇发展轴,通过轴线两侧的城镇公共建筑的建设带动整个城镇新旧区的协调发展。

“三组团”分别为:

镇核心组团:未来镇区行政、商贸设施最集中地区。规划以旧龙玉线为发展轴线,布置行政、文化、娱乐医疗设施等公建设施,结合公园绿地建设现代化风貌的镇区公共中心。

西北工贸组团: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集中区。

东北居住片区:远期在本组团内设置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是远期玉田镇文化、体育设施最为集中的地方。

交通规划

规划镇区主干道构成“二横一纵”的道路格局。

二横:旧龙玉线和北环路

一纵:工业区东路

根据城镇用地布局的特点,以及城镇道路性质和功能,把城镇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城镇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其中主干道红线宽度为26~24米,次干道红线宽度为18~12米,支路红线宽度为10米。

近期规划

建设规模和规划年限

镇区近期人口规模为1.6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31.6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82.3m2/人;近期期限为2007—2010年。建设重点

居住用地建设:近期住宅建设可采取开发居住示范小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积极创造条件,转变镇区居民“住房”观念。

公共设施建设:近期建设重点主要沿旧龙玉线两侧。同时推动中心区周边商住用地的开发建设,改建玉田市场。

道路建设:继续完善现有道路的路面建设,使道路建设超前于其他经济建设和用地开发。同时修建汽车站和停车场,加强镇区与长乐城区和其他乡镇的经济和交通联系。

绿化用地建设:推动莲柄港水系玉田段清淤整治工作,加强沿溪两岸绿地建设,逐步形成滨水生态景观带;逐步控制周围山体、绿衣保障线,保护山体植被和自然轮廓。[2]

民俗文化

逢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是长乐区玉田镇琅峰村村民最繁忙的日子。这一天,全村会有上万人集体参加一项传统民俗活动迎神(游神)——将自己打扮成主神部属模样,抬出村里的神像绕村走上一圈。相传,在清朝末年的时候,村子里就开始了这项习俗。它的寓意是:村民在忙碌了一年之后,又即将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与生活,愿上天保佑全村人民生活越过越好,全家平平安安。

2月9日,长乐区玉田镇琅峰村。“轰轰……”的鞭炮声围绕整个村子响了数小时,上万村民设案摆桌,供奉三牲水果,诚心膜拜,数百民众组成的游行队伍,围绕全村一周,往返宗庙,祈求在新的一年中能够过上平平安安的好日子。

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民俗活动游神开始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段时间,城镇商店刚好送走旧岁,喜逢新春开业;在农村,则是秋收冬种与春耕之间的间隙,属农闲季节。此中又夹有元宵节,有些地方把这种“游神”的民俗与游花灯融为一体,更为热闹壮观。它遍及县城、埠镇乃至每个乡村,只是规模大小、时日长短、形式不同而已。这时候村民们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用敞篷大轿抬着当地供奉的神祀塑像,如泰山神、白马王、临水奶和各村单独供奉的主神、诸主神的部属,分别由人顶着,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队伍中不时高喊着“好啊”“发财啊”“风调雨顺啊”“乡境平安啊”等吉言祥语,表达了全村百姓的新年祈愿。村民们则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闹。

“游神”民俗在上世纪50年代后渐废,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村庄又有所恢复,但市民们逐渐淡化了“游神”活动的迷信色彩,在现如今,大家都明白人民生活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政府,靠的是政策,“游神”作为一种百姓祈愿活动的民俗,作为庆春节或元宵的迎年活动,并不能真正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其仅仅作为一种民俗,一种迎春的喜庆而传承下来。

“游神”队伍所经之处爆竹声不断,据说,爆竹声越热闹来年越红火;吹喇叭引神出宫,“游神”队伍走街串巷;执镖旗的人在“游神”赛会上会经过精心的打扮;大多数会跟戏班演戏一样穿上古袍,打扮成主神部属模样。

据说此地有个风俗是:清明节“炸海蛎饼”。[3]

自然风光

玉田镇玉田村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村后有“三粒山”作靠背,五峦犹如5位老人并肩环坐,环抱着一块盆地,故被当地乡民称为“五老抱太极”。据地方志记载,仅清代这个乡村就出了郑方坤、郑方城、郑天锦、郑炳章等4位进士,分别在河北、四川、广东、河南等地任官。而从明代至清代中举人的就有9人之多。

在“五老抱太极”的地形位置,有一座建于宋朝的宫观瑞云庵,该庵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是长乐抗日游击队员秘密集会活动的场所,很有历史意义。庵的大门前至今尚存一株千年古榕,奇特的是树的主干虽已蛀空,可容人进入,但枝叶繁茂,生机盎然。

瑞云庵的左边有一条沿溪而上石铺山路,沿途景致传说很多。如有块山岩极像老鼠,隔着一丘稻田,可望见对面状似谷仓的山坳,于是当地流传有“鼠遇谷仓,不怕饥荒”的民谣。山腰上有块“木鱼石”,用石头轻轻敲击便会发出“咚咚”的声音,因此得名。而路左有一古榕斜伸山谷间,象一座跨涧的天然树桥,形态奇异。树桥下飞瀑流溅,十分壮观。此外还有“仙人对奕岩”、“童子五指印”等名胜。

特别是山顶的那座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刹乾巫寺。清朝明平潭人张昌开来此住持,法号“春松”。他精武术,善内功,常为乡民采药治病,奇特的是他圆寂后其肉体一直不腐,抗日战争期间被人盗走,下落不明。春松法师生前每次上下山都要到瑞云庵里休息或过夜,因此瑞云庵与乾巫寺成了佛道联缘的友好关系。而乾巫寺的许多事务也都由瑞云庵帮其料理,乡民赞道:“上有乾巫寺,下有瑞云庵,古迹传千古,人文有奇观。”[4]

相关视频

美丽的玉田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