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玉門油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玉門油田
圖片來自easyatm

玉门油田是主要位于中国甘肃省玉门市境内的一个油田,是中国最早发现和投入规模开发的油田。目前當地已經有整套石化電廠、化工廠、機械廠等石油上中下游產業配套聚落。[1]

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早在南北朝时,玉门、酒泉一带居民,就用土法取油,作为照明、润滑、涂革之用。

历史沿革

玉门油田位于甘肃省玉门市境内,南依祁连山,北靠戈壁滩,东邻万里长城“边陲锁钥”嘉峪关,西通“东方艺玉门油田电子地图术明珠”敦煌莫高窟。是集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田作业 、供水供电、机械制造、建筑安装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石油企业。先后获得甘肃省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中华老字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首批“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以及国家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下设20个基层单位,现有在职员工12000余人,固定资产原值78亿元,净值38.8亿元,主要从事勘探开发、炼油加工、规划设计、水电供应、井下作业、机械制造、建安筑路、物资采供、通讯信息、交通运输、消防保卫、物业管理、医疗卫生、离退休管理等业务。

玉门油田是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开发于1939年,已走过了80年的发展历程。先后投入开发的有老君庙、鸭儿峡、石油沟、白杨河、单北、青西六个油田。解放前10年,累计生产原油52万吨,占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95%,玉门生产的油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作出了特殊贡献。1959年,生产原油14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51%。从六十年代起,玉门油田担负起“三大四出”(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历史重任,先后会战大庆,南下四川,跑步上长庆,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曾先后向全国各油田输送骨干力量10万多人、各类设备4000多台(套),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从玉门油田走出并成长为省部级领导干部、两院院士的就有22人,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铁人”王进喜就是从石油河畔奔赴大庆、享誉全国的。著名诗人李季曾赋诗盛赞玉门:“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从七十年代开始,玉门油田先后经历了60万吨稳产10年、50万吨稳产11年、40万吨以上稳产10年,期间老君庙油田依靠传统工艺的创新运用,做到了综合含水32年保持基本不升和原油产量相对稳定,创世界同类油田开发高水平,曾四次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高效开发油田”荣誉称号。1997年,油田重上酒西展开勘探,第一口探井——柳102井于1998年8月获得126m3/d的高产油气流,揭开了玉门油田储量和产量增长的序幕,现已建成50万吨/年的青西油田。伴随着青西油田的开发建设,全油田原油年产量持续上升。

炼油化工伴随着油田的发展,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主要生产装置达到了国内中上水平,综合配套加工能力300万吨/年,可生产燃料油、润滑油、溶剂油、润滑脂、石蜡、聚丙烯、工艺用油、电器用油、真空油脂、液压油等13大类、160多种石油产品,其中15号航空液压油、3号耐醇脂、2号低温脂等10多个特油产品均为全国独家产品,在国内享有良好信誉。

玉门油田工程技术及保障业务在长期的油田服务中逐步成长,提供电力供应、机械加工、工程建设、操作维护和物资供应的能力逐步增强。目前,油田井下作业拥有集团公司认证的甲级井下作业队伍12个、乙级25个,热电装机容量达到123MW,机械加工区的 API资质认证和挪威船级社质量体系认证,建筑安装具备防腐保温工程施工专业承包和石油化工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具有良好的生产建设和服务保障能力。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玉门油田生活基地于2005年在酒泉建成并搬迁投运,极大地改善了油田职工的生活状况,进一步促进了玉门油田的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玉门油田正处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油田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两大主题,以油气勘探、油田开发、炼油化工为重点,以水电供应、工程技术服务和综合业务为保障,推动勘探突破、开发上产、炼化增效、工程技术保障业务加快成长,早日实现原油产量攻上100万吨/年、建成300万吨/年特色精品炼厂等发展目标,使油田又好又快的整体步入和谐发展轨道,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发展战略

中国石油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本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大战略,着力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立安全环保节能长效机制,着力建设和谐企业,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能源公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