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世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19日 (一) 13:05 由 Tw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big>王世贞</big>'''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世貞

王世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yǎn)州山人,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今江蘇太倉)人,明代文學家、史學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先後任職大理寺左寺、刑部員外郎和郎中、山東按察副使青州兵備使、浙江左參政、山西按察使,萬曆時期歷任湖廣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鄖陽巡撫,後因惡張居正被罷歸故里,張居正死後,王世貞起復為應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

王世貞與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宗臣、謝榛、吳國倫合稱「後七子」。李攀龍故後,王世貞獨領文壇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藝苑卮言》、《觚不觚錄》等


03087bf40ad162d9b6e3897412dfa9ec8a13cd4d.jpg https://baike.baidu.com/pic/%E7%8E%8B%E4%B8%96%E8%B4%9E/506737/0/03087bf40ad162d9b6e3897412dfa9ec8a13cd4d?fr=lemma&ct=single

姓   名 王世貞

字    號 字元美 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群 漢人 祖    籍 浙江分水 出生地 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

出生時間 1526年12月8日

去世時間 1590年12月23日

主要作品 《弇州山人四部稿》、《嘉靖以來首輔傳》、《藝苑卮言》等

主要成就 「後七子」領袖

官    職 南京刑部尚書

文學主張 文必西漢詩必盛唐,晚年恬淡自然

本    經 《易經》

人物生平

嘉靖時期

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五日, 王世貞半身像 [1] 王世貞出生。 [2] 

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世貞的父親王忬上京參加會試,卻因為生病回家。

嘉靖十三年(1534年),王世貞九歲作《詠鳳凰》一詩 [3]  。王世貞祖母陳氏病卒。

嘉靖十四年(1535年),王世貞開始跟隨塾師陸邦教(字子才,號愛溪,長洲人,

嘉靖十六年舉人,曾任東鄉知縣)學習《易經》,同時又隨姜周(字佐周,曾任歸德府通判)學習。

嘉靖十五年(1536年)五月二十六日(6月14日),王世貞弟王世懋出生。同年,王世貞的伯父王愔致仕。

嘉靖十七年(1538年),王世貞父親王忬會試落榜,但名聲卻越來越大,拜在他門下的弟子越來越多。

嘉靖十八年(1539年),王世貞得到王守仁集,讀起來手不釋卷,廢寢忘食,喜愛程度在「三蘇」之上 [4]  。

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世貞跟隨駱居敬(字行簡,山陰人)學習《易經》、《左傳》、《史記》和韓愈、柳宗元文章。於是王世貞作《寶刀歌》,得到老師駱居敬讚賞。同時又跟隨王材(字子難,號稚川,嘉靖二十年進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學習。

嘉靖二十年(1541年),王世貞師從季德甫(字仲修,太倉州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官至按察使)學習《易經》。此年,王世貞父親王忬考中進士。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王世貞考中秀才,成為太倉州州學附生,時年十七歲。王世貞與母親一道上京師與父親匯合,在上京的路上王世貞結識了張遜業。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王世貞得蘇州知府馮汝弼(字惟良,號祐山,平湖人,嘉靖十一年進士)賞識。

嘉靖二十二年應天府鄉試榜 同年秋,王世貞與好友徐學謨(字叔明,又字子言,嘉定人,

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撰有《歸有園稿》)一同赴應天府鄉試,王世貞以《易經》中應天府鄉試第五十八名,主考為翰林院侍讀華察和右春坊右中允閔如霖。同年底,王世貞赴京參加會試。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王世貞參加會試落榜。同年,王世貞娶妻魏氏。 [5]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王世貞的父親出差順道回家。弟弟王世懋生病 [6]  。王世貞的長女出生,此女後來嫁給了華叔陽(字起龍,無錫人,學士華察之子,隆慶二年進士)。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冬,王世貞作詩《丁未計偕將出門夕》後赴京再次參加會試。在途中王世貞又作詩《計偕途中四絕句》。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王世貞參加春闈,中會試第八十二名,時年二十二歲。三月三日與友人一同出遊,作《水調歌頭》,殿試中進士二甲第八十名,考試官為掌詹事府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孫承恩和吏部左侍郎翰林院學士張治。父親對王世貞諄諄道:士重始進,即名位當自致,毋濡跡權路。在隨後的館選庶吉士,翰林院有人指點王世貞執文於大學士夏言門下,但王世貞恥於干謁,拒絕參加本次選館 [7]  。四月,王世貞隸大理寺左寺。八月,王世貞的外祖父郁遵病卒。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秋,王世貞與李攀龍、李孔陽、謝榛賞月論詩。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二月,王世貞的好友王宗沐出任廣西學政,他作序相贈。

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通州都察院公廨失火,王世貞的父親王忬被罰俸三個月。秋,王世貞升為刑部員外郎。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正月,父親王忬出撫山東,李攀龍作詩相送。王世貞的愛子果祥早夭,悲痛不絕。七月,王世貞以刑部員外郎出使案決廬州、揚州、鳳陽、淮安四地。王世貞先後娶妾李氏、高氏。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父親王忬巡撫海防事宜。王世貞啟程赴京師,遷升為刑部郎中。王世貞妹王氏嫁太學生張希九。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六月,王世貞的父親王忬改任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十一月,父親王忬升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王世貞長子王士騏出生。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王世貞的父親王忬進兵部左侍郎,總督薊遼、保定。秋,王世貞弟王世懋鄉試落榜。十二月,王世貞受命察北直隸獄事。王世貞被推為督學副使,但被嚴嵩所阻止。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正月,王世貞出京巡察獄事。八月,王世貞到順德府察獄事,過訪李攀龍。王世貞巡察獄事作《大獄招擬小序》。十月,升山東按察司副使,兵備青州。十二月,妾李氏生一女。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立春,王世貞抵達山東,受命開始募兵,目睹了兵防慵懶,王世貞深感憂愁,並思考如何強軍。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二月,王世貞的父親王忬在遼東大勝,斬首一百七十二級,得蔭一子為國子生。五月,王世貞的一個女兒夭亡。六月,王世貞的兒子榮壽夭折。 [8]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正月,王世貞訪李攀龍,與之談詩論文。三月,王世貞的弟弟王世懋中進士。王世貞的父親王忬因灤河戰事失利下獄。七月,王世貞上疏請退。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月一日,王世貞的父親王忬被殺,李攀龍、戚繼光、王材、方弘靜寫輓詩。王世貞與弟弟王世懋扶父棺喪歸。十一月二十七日,王世貞扶父喪抵家。十二月五日,王世貞的妹妹王氏病故。

嘉靖四十年(1561年)正月,王世貞往妹婿張希九家弔唁亡妹。歸有光為王世貞之父作祭文。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繼光來弔唁王世貞亡父,王世貞結識戚繼光。同年除服。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王世貞長女出嫁華叔陽。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秋,王世貞生病,感人生了無生趣。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五月,王世貞大病,八月,小愈。王世貞嫁給華叔陽的女兒去世。王世貞次子王士驌出生 [9]  。

隆慶時期

隆慶元年(1567年)正月,王世貞與弟王世懋上京為父親申冤。八月,隆慶帝下詔為王世貞父親王忬平反。

隆慶二年(1568年),戚繼光、汪道昆來訪,戚繼光以寶劍相贈,王世貞遂作《寶劍歌》。五月十八日,王世貞具疏請求致仕,朝廷不允。六月二十七日,王世貞接到吏部答覆,促其上任。到達京口,王世貞再次上書請辭。除夕,王世貞得到吏部遷升其為浙江左參政的任命。

隆慶三年(1569年)正月,王世貞赴浙江參政之任。四月,王世貞履任,開始裁撤貪吏,對巨富不仁之人進行打擊。十月九日,王世貞葬父。十二月,王世貞得到轉任山西提刑按察司按察使的任命,他作詩自嘲。弟王世懋升禮部制司署員外郎事主事。王世貞三子王士駿出生。

隆慶四年(1570年)正月初一,王世貞作詩感懷,有白首之嘆。二月,王世貞行至常熟,忽然生病,當時他的母親郁氏正在送他弟弟王世懋赴任禮部儀制曹郎,見王世貞生病,心情惶恐不安,強留王世貞就醫。王世貞上疏求致仕,然未獲允許,此時王世貞的母親郁氏已患脾疾。六月,王世貞赴山西按察使任,到達時已經逾期。八月,王世貞監試山西鄉試。十月,王世貞監試山西武舉鄉試。王世貞得知妾室病亡,同時知道母親病重消息,上疏告假。王世貞到達澤州時,獲知母親郁氏訃告,連夜急奔回家。

隆慶五年(1571年)五月望日,王世貞的《尺牘清裁》一書增至六十卷,並作序 [10]  。

萬曆時期

萬曆元年(1573年)二月,王世貞接到湖廣按察使任命,六月七日赴任。九月,王世貞接到改任廣西右布政使的任命,感到行止無定,於是上疏請求致仕。十月,王世貞監試湖廣武舉鄉試。十一月,到達廣西。

萬曆二年(1574年)三月,王世貞抵京。九月,被任命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督撫鄖陽。

萬曆三年(1575年)正月十五日,王世貞到達鄖陽。四月,王世貞上疏請撤荊州府二衛班軍遠戍者半數,以防衛本府,並商軍餉事宜。五月,地震,王世貞上《地震疏》。六月,王世貞上疏請為已故南京兵部尚書原為補諡號,朝廷不許。十月,王世貞聽說謝榛故去,寫詩挽之。

萬曆四年(1576年)五月,王世貞上《議處本鎮軍餉以資邊用改添實力以固地方疏》申言兵餉事宜。張居正妻弟王生欺辱江陵知縣,王世貞奏請嚴懲不貸,並致書張居正。張居正心懷不滿,二人產生嫌隙。六月,張居正遷王世貞為南京大理寺卿。秋,湖廣鄉試,作《湖廣鄉試錄後序》。九月,張居正指使吏部奪王世貞俸祿。十月,張居正指使刑科都給事中彈劾王世貞,使王世貞回籍聽用。

萬曆五年(1577年)九月,王世貞結識胡應麟,二人相見恨晚。

萬曆六年(1578年)八月,朝廷起用王世貞為應天府尹,王世貞上疏請致仕。十月,王世貞還沒赴任。南京兵科給事中王良心,福建道御史王許之彈劾王世貞,又被朝廷下令回籍聽用,王世貞上疏申辯。

萬曆七年(1579年)正月,王世貞病癒。王世貞羨慕王錫爵之女王燾貞所為仙道事,有意求仙問道。

萬曆八年(1580年)二月,王世貞造訪王錫爵,謝其女兒王燾貞,決心崇道。四月二日,始拜王燾貞為師。七月,患瘧疾,精神委頓。九月,王世貞為王燾貞羽化事奔忙,初九,侍王燾貞羽化,為其作傳。十一月初二,王世貞為王燾貞移神龕,遷入曇陽觀,與自己的妻兒日漸疏遠。

萬曆九年(1581年)六月,王世貞、王錫爵因為王燾貞羽化事被彈劾。

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王世貞長子王士騏中應天鄉試第一名解元,王世貞作詩相勉。

萬曆十一年(1583年)閏二月,王世貞病重,藥餌不離口。六月,病痞。七月,病脾。八月,略有起色。

萬曆十二年(1584年),王世貞被任命為應天府府尹,上疏請致仕。二月,王世貞升南京刑部右侍郎,稱病請辭。

萬曆十三年(1585年),王世貞與兒子在屋後花架下飲紅酒。九月,戚繼光被解職,來訪王世貞。

萬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五日,王世貞、王世懋與子孫十人飲酒賦詩。

萬曆十五年(1587年)二月,禮部以王世貞的父親「破虜平倭,功業可紀」,為其請旌。四月,妻子魏氏中風。十一月五日,王世貞被推薦為南京兵部右侍郎,上疏請致仕。 萬曆十六年(1588年)二月十三日,王世貞赴任,瞻顧家冢,拜辭王燾貞廬。三月,王世貞履任,事務繁多,寢食難安。閏六月十四日,王世貞弟王世懋卒,王世貞寫詩哭亡弟。十一月,上《為申飭部規及時務少有獻給納以效裨補疏》,稱病請辭。

萬曆十七年(1589年)三月,王世貞上書請辭,不允。王世貞長子王士騏中進士。六月二日,王世貞三年考滿,北上報政,途中得知自己升任南京刑部尚書,患腹瀉之疾,左目視力不清。八月,王世貞赴南京刑部上任。九月九日,南京廣西道監察御史黃仕榮論劾王世貞。十月,王世貞上疏辯考察事,請求罷免自己,朝廷不允。十一月,王世貞再次上疏求辭,這時他的右目已經失明。

萬曆十八年(1590年)正月,王世貞以病求辭,朝廷不允。為李時珍《本草綱目》作序。三月,再度上疏懇辭,回復准其回家調理。十一月二十七日,王世貞病卒,年六十五。 [11-13]

參考資料

1.王世貞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吳郡名賢圖》。

2.  王錫爵《太子少保刑部尚書鳳洲王公神道碑》:今歲忽已知命,仲冬五日,為懸弧之旦。

3.  胡應麟《少室山房類稿》卷十八

4.  《讀書後·書王文成公集後一》:餘十四歲從大人所得王文成公集,讀之,而晝夜不釋卷,至忘寢食,其愛之出於三蘇之上。

5.  李維楨《王母魏氏墓志銘》

6.  《亡弟中順大夫太常寺少卿敬美行狀》

7.  王錫爵《太子少保刑部尚書鳳洲王公神道碑》:丁末成進士,會選館,舉主諷公贄文於夏學士,公恥於干謁,謝之。

8.  王瑞國《琅琊鳳麟兩公年譜》

9.  錢大昕.弇山山人年譜.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1-78

10.  黃志民.王世貞研究.台北:台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76

11.  鄭麗華.王世貞年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

12.  張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王世貞傳》

13.  王瑞國《弇州山人年譜》

14.  世貞蘇州石刻像刻於1827(清道光七年),清孔繼堯繪,石蘊玉正書贊,譚松坡鐫,為《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一。

15.  酈波.王世貞文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11

16.  孫衛國.王世貞明史研究之成就與特點:史學史研究,2004(1)

17.  鮑永軍.王世貞史學理論探析.杭州: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4)

18.  陳田.明詩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9.  陳繼儒《陳眉公雜著見聞錄》

20.  胡應麟.少室山房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580

21.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382

22.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3.  王運熙.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4.  《明故承事郎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都事靜庵王公墓志銘》

25.  中央電視台《中華文明行系列節目·走進太倉》2007年

26.  蘇州市旅遊局.蘇州旅遊·弇山園.蘇州:蘇州市旅遊局,20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