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丽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丽红
出生 1970年11月22日
国籍 中国
知名于 1996年的奥运会亚军 2006年全国垒球锦标赛冠军


王丽红(Wan Li Hong)

王丽红,女,1970年11月22日出生,吉林省敦化市人,女子垒球运动员。

14岁入选吉林垒球队。1988年吉林队解散后入选北京队,1989年进入国家队,2006年获得全国垒球锦标赛冠军。2007年3月7日,正式担任中国女垒主教练。

运动生涯

王丽红14岁入选吉林垒球队,1988年吉林队解散后入选北京队,

多次与队友合作,使北京队获全国冠军,并连续被评为全国最佳投手。

1989年进入国家队,作为国家女子垒球队主力投手,她先后参加过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当时世界三大优秀投手之一,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1]

获奖记录

1990年与队友合作,获第6届世界锦标赛第3名。

1990年与队友合作,获第11届亚运会冠军,个人获最佳投手称号。

1991年与队友合作,获第5届亚州锦标赛冠军,个人获最佳投手称号。

1994年与队友合作,获第7届世界锦标赛亚军。

1994年与队友合作,获第12届亚运会冠军。

1995年与队友合作,获亚洲锦标赛冠军。

1995年与队友合作,超级垒球精英赛亚军。

1996年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与队友合作获女子垒球亚军。

1998年获第13届亚运会女子垒球冠军。

1996年获体育运动一级奖章。

重要事件

2005年担任中国女垒教练组组长[2]。 2006年初,出任北京女垒主教练 2007年1月6日丽红再次进入国家队教练组 2007年3月7日,正式担任中国女垒主教练 2008年北京奥运会王丽红率队[3]。 2012年与北方工大合作培养高水平运动队[4]

女垒主教练王丽红

王丽红,对熟悉中国女垒的人而言,这应该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队在决赛中惜败于东道主美国队,然而作为中国队头号投手的王丽红却始终没有登场,这是她作为运动员时距离奥运会冠军最近的一次,也是王丽红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遗憾。 如今,昔日的头号球星已经成为中国女垒的主教练,为了让运动员时期的遗憾不再继续,王丽红正在和她的队员们一起努力,向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发起冲击,即便中国女垒的实力已经不如1996年的巅峰时期,但是王丽红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不会有遗憾。

/辉煌 曾是世界三大投手之一 1米69的王丽红,一眼看上去就是个练体育的好材料,因此在她很小的时候,王丽红就和体育结下了缘分,不过这个吉林姑娘最初练得并不是垒球。“其实,我最开始练习的项目是速滑,这项运动在我们东北比较普及,平时接触得也比较多,”王丽红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吉林垒球队的教练看到我,觉得我各方面条件都挺适合练垒球的,就想让我改练垒球。” 那个时候的王丽红根本不知道垒球是项什么运动,但她觉得既然教练认为自己可以,也就决定去试一试,就这样,14岁的王丽红成为了吉林垒球队的一员。到了1988年,吉林垒球队解散,王丽红便来到了北京,也正是在这里,王丽红迈出了她成为一名世界级球星的第一步——在多次帮助北京队获得全国冠军,并且连续获得最佳投手的荣誉之后,王丽红在19岁时进入了国家队。 “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最大的荣耀就是穿着印有五星红旗的球衣站在球场上。”在王丽红看来,成为国家队一员是对她莫大的鼓励,而在经过国家队的锤炼之后,王丽红的能力也越发显得突出,作为队中的头号投手,王丽红和队友合作,先后多次拿到亚运会和亚锦赛的冠军,并且在连续两届世锦赛中进入前三名。到了1996年,王丽红的竞技状态达到了巅峰,被誉为世界三大投手之一,也正是有了她的存在,中国女垒也成为世界顶级强队。

  • 遗憾 两次与奥运决赛擦肩

俗话说,每件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中国女垒一路高歌猛进,在给她们自己不断积累自信的同时,也使得她们成为别人的“眼中钉”。 “我们那一批队员的能力很强,而且在奥运会之前一段时间的状态很好,所以美国队就把我们视为她们夺冠的最大障碍,因此在设置赛程的时候故意给我们制造麻烦,尽可能地消耗我们的体力。”王丽红回忆着当时的情形。

然而,那一届的中国女垒确实已具备了世界顶级球队的实力,因此,尽管赛程不利,但她们还是轻松地闯入了半决赛。然而对王丽红来说,此前的每一场比赛都不轻松,“比赛中每到我们需要拿下比赛的时候,我就必须要上场投球,所以在半决赛之前,我的体力已经出现了问题,比赛之前我站在投手区里的时候,拿着球的手都在发抖。” 后来曾经有人统计,在那场半决赛之前,王丽红在那届奥运会赛场上的投球次数已经接近1000次,而且每次的投球时速都在110公里左右。 虽然她已经筋疲力尽,但在队友们鼓励下,王丽红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帮助中国队闯入了决赛,对手正是东道主美国队。 “决赛和半决赛的间隔时间很短,我当时真的已经做好了再拼一场的准备,但是在决赛开始之前,主教练考虑上场球员的时候,我发现主教练根本就没有考虑我。”就这样,身为队内头号投手的王丽红因为体能原因,只得坐在板凳上看完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奥运会决赛,“比赛结束之后,队友们因为输了球都显得很失落,而我则将这份遗憾刻在了心中。” 四年之后的悉尼奥运会,30岁的王丽红已经过了状态的巅峰期,但她依然带领球队再次向奥运会冠军发起冲击,然而这一次,她们连决赛的大门都没有进去,王丽红再一次没能出现在奥运会的决赛场上。

  • 迷茫 首度执教遭队员排斥

悉尼奥运会结束之后,王丽红选择了退役,“那时候我真的是不想再打了,所以在退役后的前三年里,我做的事情和垒球没有丝毫关系。” 然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使得王丽红和垒球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到了2004年,这位昔日世界级投手的手又开始痒了,“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那时候我就是觉得自己又想投球了。”那之后,垒球再次成为王丽红生活的重点。 雅典奥运会之后,中国女垒教练组进行重组,领导们想到了在运动员时期表现非常出色的王丽红,“那时候我就觉得我能够做好,我有20年的运动员经历,我认为有了这些经历,我就可以当好教练员,当时就是这种感觉,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吧。” 虽然王丽红对自己当教练充满了信心,但是很快,王丽红就感觉到当教练和自己想象中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情,“在我当教练之前,我对中国女垒的认识还停留在我们那一批队员的层面,我觉得我们队员的实力应该是很强的,但带队之后我才发现,2005年时候的国家队在实力上比我们那个时候差多了,我一下子觉得无法接受,所以在训练中就总是对队员的表现看不过去,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和队员沟通,结果我和队员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很僵。” 作为一支队伍的主教练,如果不能得到自己队员的支持和信任,显然无法带好这支队伍,因此在上任不到一年之后,受到队员排斥的王丽红选择了辞职。“做出这个决定很艰难,但那段时间我觉得特别迷茫。”

  • 成熟 重回国家队学会沟通

离开国家队之后,王丽红回到北京队担任主教练,这也成为她教练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当初刚开始当教练的时候,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还都比较自我,但是通过执教地方队,我开始学会了思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王丽红想到要再回国家队,“我当时觉得,我的这些沉淀可以帮助我带好国家队,但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是否会有这样的机会。” 幸运的是,在王丽红离开之后,接任中国女垒主教练的美国人迈克尔并没有表现出令人信服的能力,因此在2007年3月,王丽红再次成为中国女垒的主教练,“由于有了第一次不成功的国家队经历,我刚回到国家队的时候,和队员的关系依然不是特别亲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就让队员们每天给我写一张纸条,要求写这一天中我做得好的一点和做得不好的三点,什么都可以写,而且可以不写名字。刚开始的时候队员们还有些顾忌,写得比较含蓄,到了后来,发现她们写的一些东西,教练确实接受了,而且在改变,队员们也就什么都写了,而在了解了她们的想法之后,我也可以更好地和队员进行沟通。可以说,是我的队员们帮助我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教练。” 对于变成熟的王丽红,队员们更加信服了,而王丽红也开始懂得了张弛有度的训练效果更好,就在今年春节前,结束了几十天的集训之后,王丽红带着队员到大凉山放松了几天,和彝族同胞同吃同住,很好地调节了队员的情绪。

  • 坚毅 父亲遗愿推动她前行

然而,距离北京奥运会只剩100多天的时间了,因此放松只能是短暂的,在结束了放松之后,中国女垒又回到了攀枝花训练基地进行集训,“投手对一支女垒队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队中目前的四个投手,都不具备决定比赛胜负的能力,因此现在的这支中国女垒更加倚重集体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中下更多的功夫培养默契。” 在王丽红看来,现在这支中国女垒的实力不如自己那时候,而且一年多的时间也不够她更好地进行备战,但是对于北京奥运会,王丽红并不愿认输,“既然参加了奥运会,我们就要拼尽全力,争取最好的成绩,不能找任何借口,更何况这次奥运会还是在家门口进行。” 其实,王丽红对北京奥运会的坚持还因为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去年9月3日,一直支持王丽红的父亲离开了人世,而他的临终遗愿就是王丽红能够带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圆梦,而这也是王丽红和她的队员们的最后机会,因为2008年之后,垒球项目将会在奥运会上消失。 父亲的遗愿,王丽红一直牢记心中,这也是她迎难而上的动力。今年2月1日,是王丽红已逝父亲的生日,那一天的深夜,结束了一天工作的王丽红独自一个人走出公寓,在街边一边烧着写有“父亲生日快乐”的纸,一边痛哭流涕,向父亲讲述着自己所承受的压力,不过最后,王丽红没忘向父亲保证,一定会在北京的赛场上拼尽全力。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历经三届奥运会,夺金梦想一次次破灭,王丽红似乎始终面临一个无法摆脱的“劫”。一路走来,凄美如斯。 原本练滑冰的王丽红14岁与垒球结缘,20多年的垒球生涯,带给过她“世界垒球三大投手之一”的耀眼光环,更多的却是落寞与心酸。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中国女垒的巅峰时刻,在那届最有可能拿金牌的奥运会上,身为队中头号投手的王丽红,却因为在前面比赛中体力透支无缘决赛,眼睁睁地看着金牌擦肩而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她再次随队出征仅收获第四名。 此后,心灰意冷的王丽红旅居日本,过起了边兼职边打垒球的闲散生活。“但正是这段日子,让我重新找回了打垒球的快乐,”王丽红回忆说。 2005年国家队发出召唤,王丽红的激情再度点燃。3年内两度执掌国家队,源自她心中始终难以释怀的梦想——夺得奥运金牌。 但当教练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尤其当她必须面对一群个性张扬的80后队员时,常常颇感无奈。“当了教练,才知道当一名运动员是多么快乐。”王丽红说,稍有纰漏,就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必须承受的体力和脑力双重折磨,让她苦不堪言。 再苦再累,王丽红都能够承受。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和队员们一起付出了这么多,得到的竟会是如此凄清的结局。在此次奥运会上,无论是面对哪支强队,中国队在技术统计、场上防守都占有优势,却如同邪魔附身,就是不能得分。王丽红说:“我到现在仍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了,问题出在哪儿?” 魔咒也罢,背运也罢,结局毕竟已无法改变。“与其被动接受,不如坦然面对。”骨子里透着不服输精神的王丽红也只能以“失败是人生的财富”聊以自慰。 2012年垒球项目将无缘伦敦奥运会,即便2016年能重返奥运会,那时的王丽红也已年近五旬。“到时我不可能还有精力当教练,只有给中国女垒加油的份儿了。”王丽红坚毅的外表下难掩伤感,对于未来的出路,她倍感彷徨。 王丽红说,她现在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每天拎着菜篮子买菜做饭,这才是最快乐的。

社会活动

退役后,王丽红旅居日本,过起了边兼职边打垒球的闲散生活。2005年国家队发出召唤,王丽红3年内两度执掌国家队,曾担任北京女子垒球队主教练和国家女子垒球队教练组组长。为更好地备战2008年奥运会,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王丽红2007年担任新一届中国女子垒球队的主教练[5]。 在北京奥运会上,预赛2胜5负,让中国女垒悲壮的奥运征程戛然而止[6]

视频

女子垒球世界锦标赛2018 决赛
中国 v 澳大利亚 WBSC女子垒球世界锦标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