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王之涣

增加 2,42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expand|time=2019-09-11T05:56:44+00:00}}
{{Infobox writer
| name = 王之渙
| website =
}}
[[File: 王之渙.jpg|thumb|right|
[https://i2.read01.com/SIG=1cct3el/304b6e4c415446536e58.jpg原圖連結]
[https://read01.com/6GKAdm8.html#.XoCavIgzY2w] ]]
'''王之渙'''({{bd|688年||742年|3月25日|catIdx=W王}})<ref>《[[夢溪筆談]]》寫成王文奐,《古今詩話》作王文奧</ref>,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ref>《[[唐才子傳]]》說王之渙為薊門人</ref>,是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以《[[s:登鸛雀樓|登鸛雀樓]]》膾炙人口而稱著。
==生平簡介==
王之涣現存生平資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遷居至绛州(今山西绛县)<ref>靳能所作《唐故文安郡文安縣太原王府君墓志銘並序》記載,之渙“本家晉陽,宦徙絳郡”</ref>,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縣令[[李滌]]將三女兒許配給他。因被人誣謗,乃拂衣去官,“遂化遊青山,滅裂黃綬。夾河數千里,籍其高風;在家十五年,食其舊德。雅談珪爵,酷嗜閒放。”。後復出擔任文安縣尉,在任內期間去世。
== 墓志铭 ==
《王之涣墓志》出土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均未详,估计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之间,盗墓者掘出来的,后几经转手卖给了收藏者[[李根源]]。现存[[南京博物院]]。最早议论此墓志的是[[章太炎]],他在1932年写的《曲石唐志目四跋》中有《王之涣墓志》,以后又有[[岑仲勉]]《续贞石证史》、[[启功]]《碑帖中的古代文学资料》、[[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的《靳能所作王之涣墓志铭跋》等文。
 
==詩文==
 
《出塞》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pfE-ztdeY8}}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註解】:
1、萬仞:一仞八尺,萬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種管樂器,有二孔。
3、楊柳:指“折楊柳曲”,是一種哀怨的曲調。
4、玉門關: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韻譯】:
黃河發源於黃土高原,高入白雲之間,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萬仞高山。
莫須埋怨,羌笛吹奏摺楊柳的悲調曲,
誰還不知道,春風歷來就不度玉門關。
 
【評析】:
這首詩旨在寫涼州險僻,守邊艱苦。詩的首句,寫洶湧澎湃的黃河,發源於雲
端,突出其源遠流長,展示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次句寫涼州城的戍邊堡壘,地處險
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詩常用詞,通常與“孤”相連用(如“一片孤雲”、
“孤帆一片”等等),這裡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遞轉,寫所聞。羌笛奏著《折楊
柳》的曲調,勾起征夫離愁。唐時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而見楊柳而生愁,甚至聽
《折楊柳》歌而生怨。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生怨恨:
“天寒地凍”、“征戰無期”、“歸家無望”。然而,“怨”也罷,愁也罷,都是枉
然,因而作“何須怨”。這種寬解語,著實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尋味,不愧為邊塞
詩的絕唱。
<ref>[https://www.mingyanjiaju.org/sicijianshang/tangshisanbaishou/044020104270440203312421.htm 範文資料庫> 唐詩三百首>《出塞》>王之渙]</ref>
 
《登鸛雀樓》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wl_F7YJ50}}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涼州詞二首·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二首》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72,6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