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固(513年—575年),字子坚,陈朝大臣。陈朝左光禄大夫王通亲弟,梁武帝的外甥。

出身琅琊王氏。少年时品行端正,通晓文史。

人物专题

基本信息

姓名    王固  
字号    字子坚      
民族    汉族     
官职    太中大夫、太常卿、南徐州大中正  
爵位    武昌县伯(齐)→兰陵郡公(魏)  
追赠    金紫光禄大夫     
谥号    恭子     
出生时间  513年   
去世时间   575年 
所处时代   南梁、南陈  

人物生平

王固(513—575),字子坚,陈朝大臣。出身琅琊王氏,陈朝左光禄大夫王通亲弟,少年时为人处世高洁正直,非常广泛地涉猎文史知识,因为是梁武帝的外甥封为莫口亭侯。荐举为秀才。出任梁朝秘书郎起家,升任太子洗马,掌管东宫信札文牍的工作,因母亲去世服丧而离职。服丧期满,任命为丹阳尹丞。侯景叛乱时,逃到荆州,梁元帝禀承皇帝的旨意任用他为相国户曹属,掌管信札文牍。接着出使于西魏,西魏的人因为他是梁区王朝的外戚,对他的接待非常优厚。承圣元年,升任太子中庶子,接着任贞威将军、安南长史、寻阳太守。荆州失陷,王固到鄱阳,随同哥哥王质越过束岭,居住在信安县。绍泰元年,征召回朝廷任侍中,没有去上任。

南陈永定年间,移居吴郡。世祖因为王固心地高洁,表示愿意联姻。天嘉二年,王固到京城,任命为国子祭酒。天嘉三年,升任中书令。天嘉四年,又任散骑常侍、国子祭酒。以王固的女儿为皇太子妃,以礼相待非常隆重。

南陈临海王陈伯宗登位为皇帝,任命为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当时直塞辅佐朝政,王厘因为是庆查外戚,乳母一直往来于宫廷之中,多次宣示秘密的旨意,事情泄露,将受死刑,高宗因为王固本来没有兵权,而且行为举止没有嫌疑之处,只免去他所任官职,禁止他再做官。

陈宣帝太建二年,按照惯例任用王固为招远将军、宣惠豫章王谘议参军。升任太中大夫、太常卿、南徐州大中正。太建七年,死于任官期间,当时年纪六十三岁。赠给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街。办丧事所需财物,随所用予以资助供给。至德二年改葬,谥号叫做恭子。

王固性格清虚寡欲,服丧时以孝著称。又崇敬信仰佛法,到为亲生母亲服丧时,便开始吃素食以至终生,夜晚则坐禅,白天就读佛经,又学习《成实论》所讲的道理,然而对于精微深奥的道理的领会非其所长。王固曾出使于西魏,在宴会进餐的时候,请求停止杀一只羊,羊在王固前跪拜。又赴宴于昆明池,西魏的人因为南方人喜欢吃鱼,就大设罟网捕鱼,王固用佛法祷告,于是一条鱼也没有捕到。

王固的儿子王宽,官做到司徒左长史、侍中。[1]

史书记载

《陈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五》:

王固(513—575),字子坚,左光禄大夫通之弟也。少清正,颇涉文史,以梁武帝甥封莫口亭侯。举秀才。起家梁秘书郎,迁太子洗马,掌东宫管记,丁所生母忧去职。服阕,除丹阳尹丞。侯景之乱,奔于荆州,梁元帝承制以为相国户曹属,掌管记。寻聘于西魏,魏人以其梁氏外戚,待之甚厚。承圣元年,迁太子中庶子,寻为贞威将军、安南长史、寻阳太守。荆州陷,固之鄱阳,随兄质度东岭,居信安县。绍泰元年,征为侍中,不就。永定中,移居吴郡。世祖以固清静,且欲申以婚姻。天嘉二年,至都,拜国子祭酒。三年,迁中书令。四年,又为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其年,以固女为皇太子妃,礼遇甚重。宋书废帝即位,授侍中、金紫光禄大夫。时高宗辅政,固以废帝外戚,你媪恒往来禁中,颇宣密旨,事泄,比将伏诛,高宗以固本无兵权,且居处清洁,止免所居官,禁锢。宋书太建二年,随例为招远将军、宣惠豫章王谘议参军。迁太中大夫、太常卿、南徐州大中正。七年,卒官,时年六十三。赠金紫光禄大夫。丧事所须,随由资给。至德二年改葬,谥曰恭子。宋书固清虚寡欲,居丧以孝闻。又崇信佛法,及丁所生母忧,遂终身蔬食,夜则坐禅,昼诵佛经,兼习《成实论》义,而于玄言非所长。尝聘于西魏,因宴飨之际,请停杀一羊,羊于固前跪拜。又宴于昆明池,魏人以南人嗜鱼,大设罟网,固以佛法咒之,遂一鳞不获。宋书子宽,官至司徒左史、侍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