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序(1912年3月8日 - 1984年2月10日),出生于江苏无锡,药物化学家,曾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药学系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1935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40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2月10日逝世。

王序主要从事杂环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核苷酸[1]以及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

人物生平

1912年3月8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31年,无锡辅仁中学(今无锡市中学)高中毕业。

193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化学系。

1936—1940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40年获博士学位,任浙江大学化学系(当时迁至贵州遵义)教授。

1941年,任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当时迁至昆明)研究员。

1950—1958年,任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教授、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

1958年,及时抓住了在生命科学中极有发展前途的核酸化学这一学科方向,开展了系统研究碱基、核苷和核苷酸为基础的有机化学研究,旨在寻找抗肿瘤新药。为此,他曾与同事一起发现了含羟基杂环化合物的不正常对甲苯磺酰化反应。

1958—1978年,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代理系主任。

1965年,亲自率领自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他的研究生到天津中津制药厂,研究维生素B1生产中的问题。

1975年,在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联合组织的会议上,做了《强化机体的功能用于治疗癌症的可能性》的文献综述报告,起到了动员组织的作用。

1976年,领导全室人员去华北制药厂研究核酸降解产物的利用问题。

1978—1984年,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主任兼任药物研究所所长(1984年为名誉系主任直至逝世)。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2月10日上午,王序在实验室因猝发性心肌梗塞,倒在实验台旁,经抢救无效,于9时40分逝世。

科研成就

曾对中草药射干、丹参、土大黄、益母草[2]等的成分结构进行研究。在研究香豆素类合成中发展了稠环角甲基的合成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事杂环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核苷酸及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在我国最早组织了以酶和受体为靶筛选常用中药,从200多种中药的600多个提取物的研究中获得有意义的活性成分信息。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中,系统研究了硫代糖和去氧糖的合成以及嘧啶、嘌呤类核苷酸的合成,其中一些三嗪类化合物和它们的核苷,经证明是有效的抗癌剂。

视频

王序 相关视频

无锡城市宣传片


中国科学院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