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振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振山
小提琴教育家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出生 1935年12月
国籍 中国
知名作品 《小提琴高级音阶、双音教程》

王振山(Wang Zhen Shan) 小提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颂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35年12月生,长春人,1951年入吉林省歌舞团。后考入东北鲁迅文学艺术学院(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期间,曾随东北歌舞团赴民主德国演出。1955年赴匈牙利留学,先后就读于巴托克音乐专科学校、李斯特音乐学院,师从F.Gabriel、D.Kovacs、B.Katona等教授。196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演奏家、教师文凭。回国后,长期执教于中央音乐学院

王振山教学严谨、科学。三十余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小提琴家,在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匹兹堡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国家爱乐乐团等国内外著名乐团中演奏。很多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小提琴比赛获第一名,学生吕思清参加国际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获第一名[1]

桃李满天下

王振山在从事小提琴教学的同时,长期教授室内乐,任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教研室主任、组建了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团,任艺术指导;曾任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北京交响乐团弦乐四重奏艺术指导。培训的很多优秀弦乐四重奏参加全国及国际室内乐比赛获奖,并多次代表国家出国演出。曾倡导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多次出任小提琴、室内乐比赛评委;多次应聘任文化部、国家交响乐团专业资格考试评委;多次率团出国比赛、演出,并应邀赴欧洲、美国访问、讲学。

1996年,获“杨雪兰教育奖”。主要著作有《小提琴高级音阶、双音教程》等。

中央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研室有两间特别的教室,一间属于林耀基,一间则是王振山的。与林耀基纯粹将此作为办公、教学的场所不同,王振山基本已“以院为家”。在他的专属教室里摆放着床及简单家具,很多时候他都会在此就睡,包括刚刚过去的暑期,他依然排着满满的课,向他要电话,也是办公室号码,“打这个电话,就能找到我”———看来,小提琴已成为他生活的绝对重心。 1981年的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演奏比赛,金奖获得者便是王振山的学生,名字叫刘健,那届比赛第二名,则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薛伟。王振山告诉记者,刘健后来去了英国留学,再后来,则随丈夫去了马亚西亚,加入了马来西亚爱乐乐团。如今的刘健虽已远离国人视野,但作为我国级别最高的小提琴比赛诞生的第一个“第一名”,刘健和老师王振山的名字都已被镌入历史。

除了刘健,王振山当然还有一大批高徒,其中两位青岛籍学生最为著名,他们中一个是陈立新,一个则是吕思清。

陈立新如今已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团长兼首席小提琴,不过1979年,陈立新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管弦系学习小提琴演奏时,却是整个班级中年龄最大,但基本功最差的学生。

王振山记得,那会儿军艺刚刚开始教授古典音乐演奏,师资有限,便从中央音乐学院聘请了一些“外教”,由此王振山也“跨校”成为了陈立新的老师,并最终将之培养成了一流的小提琴家。

至于吕思清,他的学艺故事如今已广为流传。8岁时,他便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成为了这所音乐圣殿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回忆那段历史,王振山十分淡定,他称其实最初吕思清并非跟他学琴,而是分配给了另外一位教师,后来学校找他谈话,希望由他来教授吕思清,由此才开始了一段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不过,王振山并不愿深入交谈这个话题,也许在他看来那样一段历史已成“公版”,不必再有什么反复,又或者,他并不习惯靠学生的荣耀来增补自己的名誉。

对于即将在青岛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小提琴演奏比赛,王振山充满期待,“这个比赛当然是国内级别最高的小提琴大赛了,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王振山称,以往历届比赛都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这样的城市举办,“这些城市都有很好的音乐学院,青岛虽然没有这样的院校,但去年的国际小提琴比赛已经让我们感到了青岛的诚意、信心与能力”,王振山表示,他相信青岛会将这样一个比赛带入一段更美好的历史。

王振山图集

视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