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日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日藻
出生 1623~1700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授工部主事,累官至河南巡抚

王日藻(1623~1700年)[清]字印周,号闲敕,却非,一号无住道人,江南华亭(今上海金山干巷)人。

生平简介

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进士,授工部主事,累官至河南巡抚,先后上疏请改折捐粮(以银代粮)、赈饥平狱、定盐引(盐的计量单位)、免堡课(军粮)等事,均被采纳施行。又请开垦荒田44万馀顷,悉成良田。

又请开垦荒田44万馀顷,悉成良田。擢刑、户两部侍郎,拜工部尚书,后转户部,任纂修《赋役全书》总裁。后因事被削职。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帝南巡时召见,褒赏有加,旋以永定河工起用。翌年卒于工所。书法超妙,亦工诗文。[1]

著作

《秦望山庄集》、《梁园草》。《爱日吟庐书画别录》

金山亭林八景

金山亭林八景,五代以后逐形成。以前已有野王读书堆、墨池、楞严塔三景,宋时有剔牙松,元明有松雪碑、仙人​​洞、八角井及览翠楼,时称亭林八景。

读书堆(墩),位于宝云寺东侧,现寺平路与大通路交汇处。旧时顾野王晚年隐居于此。宅南有林,宅北有湖,茂林深处,结茅筑舍,故名号顾亭林。顾居此读书立说,故名读书堆。原读书堆建于高阜,土山高10丈,占地数十亩,树林茂密,历经砍伐,取土填河,现土山(称大寺山)仅高有3丈,占地3亩多,像一个土墩。墨池,俗称洗砚池,在大寺山西麓,有小池通向市河,终年积水,相传为顾野王写字后洗砚之处。

誉为“云间古刹”的宝云寺,创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有“江南名刹之五,华亭之最”之说。亭林湖寺相映,八景点缀,吸引历史名人慕名探胜览古,留下不少名句诗篇和墨宝。前来名士有宋代唐询、王安石,元有成廷珪、钱惟善、赵孟𫖯、陶宗仪、杨维桢,明代有徐阶、王逢、赵左、董其昌、陈继儒、陆树声,清代有萧中素、萧诗、王日藻、顾大申、王鸿绪等等。

清王日藻诗:

 古寺清幽隔世塵,禪宮左傍書堆峋,
 布金長者林公長,精舍應顯亭湖春。
 顧公有祠惟茂草,二高何處薦芳蘋?
 登臨勝地翻惆悵,獨對斜陽嘆隱淪。

[2]

《潘山人至自辽左》清代:王日藻 匹马南归道路长,相逢画阁话辽阳。 窦家锦字诗难寄,苏氏河梁雁几行。 秋尽陇云寒欲雨,阳回边草白于霜。 汉廷亦下金鸡使,谁念当时折槛郎! [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