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杉
出生 1960年
河北
国籍 中国
职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知名于 擅长疾病普外肿瘤、特别是结肠、直肠、胃和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治

王杉[1] (1960年 - ) 汉族 ,博士, 中共党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医学博士、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主任。 北京大学党委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1992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胃肠外科(外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自毕业以来一直在人民医院外科从事临床工作,同时进行临床及肿瘤基础 研究工作,特别是胃肠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历任外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1995~1998年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 院从事肿瘤和创伤方面的研究。

奖项

先后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27项;累计发表论文140余篇,主持、参与编撰或翻译学术著作7册;共有4项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其他各级教学成果奖6项;先后获得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国家级名师)和2010年北京市劳动模范;是“2007年教育部特色专业示范点”和“2008年教育部创新团队”的第一负责人。 2010年北大人民医院王杉当选2010年度中国十大医改新闻人物 北京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还兼任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物医学一部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长期一直致力于各种腹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特别是结肠、直肠、胃和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治。此外也从事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起止时间 毕业或培训院校

1973.09– 1978.07 山西省太原市第六中学

1978.08– 1983.08 北京医学院医学系 学士

1986.10– 1992.07 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博士

1995.08– 1998.07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外科 访问学者、博士后

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工作单位 职务或职称

2006.04-现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院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 主任

2005.10-2006.0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院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 主任

2003.01-2005.10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主任助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院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 主任

1999.09-2003.0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院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研究室 主任

1998.10-1999.09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 院长助理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外二科 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95.08-1998.07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外科 访问学者、博士后

1993.08-1998.10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外二科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88.08-1993.08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外科 主治医师

1986.10-1992.07 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博士

1983.08-1986.10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外科 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

2015年12月2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进入公示阶段,新一届行政班子拟任人。

北大人民医院官网资料显示,王杉院长任职期间,北大人民医院依托现代技术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医院管理,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实现医院综合效率、效益提升,实现医疗服务持续改进;同时医院积极投身医改,整体推进医院持续发展;将企业的科学经营管理模式引入医院管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资源,完成药品、门诊、住院系统与财务、物流系统的整合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对多重标准实现有效管理,逐步提升综合管理水平,2014年医院信息化建设问鼎HIMSS7级,成为亚洲第二家、国内第一家通过HIMSS7级评审的医院;探索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者工作常态化发展,启动17项志愿服务工作,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常态化的志愿者医院服务管理模式,将人文志愿精神纳入医院整体工作范畴,满足患者对于诊疗活动的更高层次需求;借鉴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IDS)理念,主持设计"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运行6年余,成员机构已达326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为百姓提供方便满意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北大人民医院任院长的十年间,王杉一直与北大国际医院联系紧密。据新华社《经济参考报》2015年1月报道,2004年7月2日至2013年12月10日,王杉出任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2002年北大国际医院筹建伊始,王杉即出任北大国际医院院长一职,经过十二年的漫长筹备期,2014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开业,2015年1月,王杉即不再兼任北大国际医院院长一职。

据悉,任职北大人民医院院长以来,王杉倾心投入医院管理事业,甚少参与临床工作,目前王杉在北大人民医院仍保留外科肿瘤研究室主任一职。王杉卸任北大人民医院院长后是潜心科研还是另有打算,健康界将持续关注。[2]

北大人民医院前院长王杉:看好医疗AI的应用

《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今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院长、教授王杉出席并发言。其表示完全看好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行业里头的应用的,但是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套的保障。 王杉:我想还是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讲起,因为明确的讲,大健康产业到2020是8万亿,大家都知道,2016年的数据是4.63万亿,还有2年大概有3点几万亿的潜在,就是刚才说的快速的大家非常乐观的看这个产业,还有3点几万亿。大健康产业不仅仅是卫生计生部门的事,是整个国家的产业布局和政策所影响。今天因为主题主要是技术创新,我想谈一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对这个产业整个的影响。

我想有几个基本的概念,第一个,现在在价值观上、思想上、理念上,健康医疗产业和互联网企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在拥抱,努力想实现的就是一个新型的医疗健康的一种新模式,我愿意叫医疗+互联网,但是过去大部分爱说互联网+医疗,不管怎么样有几个证据,第一个,目前互联网人极少的能听到,不管他心里怎么想的,口头上一定是不说要颠覆传统医疗,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目前在业内谈到精准医疗、个体化的治疗,如果不谈大数据,不谈云计算,不谈人工智能,似乎就落伍了。

此外,现在医改的形势,也促使着大家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的技术来促进和面对现在所面临的挑战,比如说取消药品加成,比如说我们医保的政策,我看到6月28日新的政策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实行DRG,总体的、综合的、家庭的方法来控费,甚至连家庭签约医生的给付,这些都在做的时候,医连体、多点执业,面临的挑战就是,怎么样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如何运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传统的医疗健康行业和互联网人,现在从形势上、从意愿上是积极的愿意深度的融合。

第二,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比如说去年的47号文,关于互联网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和规范,以及像我们这个行业内的医师注册管理的相关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具体实施的具体办法,里边对医生的多点职业、电子的认证以及各个机构之间,甚至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等一系列这种过去不能作为独立的医疗机构,还有一系列的相关的国家政策一直力图想规范和促进两个业态的融合。

实际上目前我个人认为,从发展趋势上,毫无疑问,不管人工智能还是互联网技术,在我们国家占的3.2万亿里头的份额是比较小的,但是实际上我真的是看好,如果应用场景的变化,比如说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果不是像现在我们目前的投资水平和他预期要得到的结果那么高的结果的话,如果他换一个身段去解决筛查的问题、去解决基层大夫筛查,就是先找出不正常,而不是要诊断出说肺结节肺结节是什么病的话,他的应用场景很快就能实现。如果说他变个身段,不是把他目标要想从一年几十个亿的三甲医院作为他的潜在客户,反而是那些小规模的连锁诊所、查体机构作为他主要的服务对象的话,这个从应用场景很快演进的就是可以用到的,特别是包括这些机构的管理。

也就是说,从大数据,我们讲的人工智能,一定会促进医疗模式的转换,就是从以前的一定得了病要到医院来,一定会要转到可能去一些附近的,在质量和安全有保障前提下那些机构,也可能就是家庭居家照顾这些,都是将来潜在的会在将来的那个份额里头占到一块。

但是最后我就想说,其实面临的挑战还很大。实际上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医疗行业里的应用还是非常非常初期,去年和今年有多内的大批人在投资,但是投的其实额度都不太大,但是目标又非常的顶级。

最核心的优几个障碍实际上还是监管,就是说我们现在从法律的层面上,从法规性文件的层面上头,不管多点执业、远程医疗、网上医疗各种的,现在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是影响这个业态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政策因素。今年4月8日国家卫计委已经发出了征求意见稿,就是互联网医疗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性质的,虽然大家对他各种各样的具体款项有垢病,但是这进事是必须做的,就是要先规范的。接下来是这个行业,就是涉及到互联网技术,所涉及到各个环节质量的保证和认证管理体系,也确实是存在的。

最后一点是运营模式,包括医保给付,从国际上看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实行,这个闭环能够完整的话,这个业态才可以良性的发展,我是完全看好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行业里头的应用的,但是需要相应的政策配套的保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