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海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海容

王海容(1938年9月25日-2017年9月9日),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1965年11月入外交部。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参与基辛格秘密访华和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1972年5月至1974年7月任外交部部长助理,主管礼宾事务。1984年4月起任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

2017年9月9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9岁。

基本内容

中文名:王海容

出生地:湖南长沙

别名:王波

职业:官员

主要成就:曾任外交部副部长

出生日期:1938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2017年9月9日

国籍:中国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学院

人物生平

1938年9月25日,王海容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她的祖父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同时也是一位较有名望的无党派知识分子,20世纪50年代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参事,后来又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对王海容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1960年秋,王海容考入北京师范学院俄语专业,后又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读英文,按学校的教学方向,她将来毕业后是要去当中学老师的。但是,王海容毕业后,却没有当过一天老师。她入学时没有走“后门”,毕业分配时却走了个大“后门”。

1965年11月,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由周恩来总理指示,王海容被安排在外交部办公厅。开始,王海容的工作主要是负责部长与总理的文电收发,以及其他的一些文秘工作。然而,由于她的特殊身份和背景,还有德高望重的周恩来总理的特殊关照,她在外交部上上下下都有着特殊的“分量”。

1965年11月,王海容作为外语学院的毕业生跻身外交部办公厅,按一般的情况顶多也只是个科级秘书。其后,是“文化大革命”开始,“轰轰烈烈”地搞了三四年。这期间,王海容出入中南海,活跃于毛主席身边,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名位,但其“活动的权力”则等同于高级干部一般。

1970年夏天,由周恩来直接提名,委任王海容担任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

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参与基辛格秘密访华和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

1972年5月至1974年7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主管礼宾事务。

1974年7月至1979年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这一天,王海容和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工作人员一样,伏倒在毛泽东的遗体前痛哭不已。一个时代结束了,王海容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

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中央和国家机关中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都被隔离审查。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王海容也被宣布停职。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检查交代,王海容说清楚了自己的问题。

1978年12月底起,王海容的工作关系从外交部移交到中央组织部,等待重新分配工作。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中央又决定让王海容到中央党校进修学习,按照中央党校的教程安排,每期学员的进修学习时间为半年或一年。但是,王海容却在中央党校整整呆了三年。

1984年,王海容终于被重新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的副主任。职务虽然比外交部副部长低,但依然保留着副部长待遇。从此,围绕在王海容身上的神秘的光环消失了,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却浮现了出来。

2017年9月9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9岁。

家庭生活

王海容虽然没有结婚但并不孤独。她有着一个幸福热闹的家庭。和她居住在一起的有她的5个亲人:母亲肖凤林,弟弟王起华,弟媳裴震坤,侄儿王宇清,侄女王宇丹。

他们的家就在中南海的旁边,住房原是过去的某外国使馆的一部分。一条僻静的小巷,隔开了繁华的闹市,一座欧洲风格的雅致小楼,显得格外清静、幽雅。海容的母亲肖凤林,也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但如今由于年老多病,再加上历经沧桑,饱受挫折磨难,身心受损的老人脑子已不太正常,受不得一点儿的刺激。王海容对母亲很孝顺,虽然家里已经给老人请了保姆,但下班之后她依然经常买菜下厨房。

人物逝世

2017年9月9日13时,著名外交家王海容同志在北京医院因病去世,享年79岁。

9月21日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了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党组成员,外交部原副部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海容同志的遗体送别仪式。

为王海容追悼会送来花圈的有党和国家前领导人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贺国强等,[1]此外,外交部部长王毅等也送来花圈表示哀悼。

毛泽东之女李敏,毛泽东嫡孙毛新宇,朱德外孙刘建等前来吊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