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球(393-441年),字倩玉,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南朝齐时期大臣,东晋宰相王导曾孙、丹阳尹王劭之孙,司徒王谧之子。

  • 王球仪容俊美,举止端雅。东晋末年,凭借门荫入仕,起家大司马(司马德宗)参军。投靠太尉刘裕,教导刘裕诸子,因病辞职
  • 。宋文帝即位,授义兴太守,历任太子右卫率、侍中、徐州大中正,累迁中书令、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领庐陵王(刘绍)师,累迁太子詹事、尚书仆射,坐罪贬官,白衣领职。
  • 元嘉十八年(441年),王球去世,时年四十九岁。追赠特进,散骑常侍,过继从孙王奂(黄门郎王粹之子)为后。

人物专题

基本信息

姓名    王球  
字号    字倩玉      
民族    汉族      
官职    太子詹事、尚书仆射 
追赠    特进,散骑常侍    
出生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出生时间  393年   
去世时间   441年 
所处时代   南北朝   
主要成就   南朝齐时期大臣    

人物生平

因病离职

  • 王球年轻时与王惠齐名,仪容俊美,举止端雅。除授著作佐郎,他不接受官职。不久除授琅琊王大司马(司马德宗)行参军,转主簿,豫章公(刘裕)世子中军功曹。宋国建立后,他开始任世子(刘义符)中舍人。宋高祖(刘裕)登上帝位,王球仍为太子中舍人,宜都王(刘义隆)友兼任谘议参军,因病离职。

再次启用

  • 元嘉四年,王球又被起用为义兴太守。王球从兄王弘为扬州剌史,因为五服内的亲属不能相近做地方长官,加号宣威将军,在郡有宽厚仁惠的美名,徙任太子右卫率。入为侍中、冠军将军,又领本州大中正,徙中书令,侍中如故,又迁吏部尚书。王球本来体弱多病,屡屡上书陈诉乞请免官。王球迁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庐陵王(刘绍)师。

训诫侄子

  • 王球侄子王履品行不端,贪慕名利,与刘湛有很深的交往,阿附于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与刘斌孔胤秀等人都怀有异心,王球每每训诫他,但他不听。王履自大将军从事中郎,转太子中庶子,他痛哭流涕地向刘义康陈诉,不愿离开,因此又为从事中郎。太祖刘义隆对这事很是不满。
  • 刘湛被诛的那天,王履慌得赤脚去求告王球。王球命人为他取来鞋子,先温酒给他,对他说:“平常对你说的话,怎麽样?”王履惊惧得不能回话,王球又慢慢地说:“阿父在,你担心什么。”他命令手下人:“把公子扶回房去。”皇帝因为王球的缘故网开一面,王履得免于一死,废黜居家。

淡泊退让

  • 元嘉十七年(440年),王球又担任太子詹事,大夫、王师职务不变。未接受官职,正遇上殷景仁去世,因此授任尚书仆射,王师职务不变。王球一向有脚病。录尚书江夏王刘义恭对尚书何尚之说:“当今缺少有才之士,下臣们应当更加勉力,而王球竟这样放纵随便,恐怕应依法纠弹他。”
  • 何尚之说:“王球一向有自己的操守,又加上多病,应当从淡泊退让衡量他,不能以文案之事责令他。”王球还是因此而受罚为白衣领职。当时群臣奉诏进见,多半不能立即上朝,位卑或疏远的人有的等到几十天,大臣也有十几天不被召见的。只有王球遇上这种情况往往离去,从来不肯停下来等待召见。

壮年去世

  • 元嘉十八年(441年),王球去世,死时四十九岁。追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王球没有儿子,以从孙王奂为后嗣。大明末年,王奂任吴兴太守。[1]

人物成就

  • 东晋:除著作佐郎,不拜→除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转主簿,豫章公世子中军功曹。
  • 南朝·宋:拜世子中舍人→太子中舍人,宜都王友,转咨议参军→起为义兴太守→加宣威将军→徙太子右卫率→入为侍中,领冠军将军→领本州大中正,徙中书令,侍中如故→迁吏部尚书→迁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庐陵王师→太子詹事,大夫、王师如故→除尚书仆射,王师如故→白衣领职→追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

人物典故

  • 王球是名门公子,简严贵重,一向不与人交游,筵席不设,门无异客。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刘湛都执掌大权,威势倾动朝廷内外,王球虽和他们有通家之好,又是姻戚,但未尝与他们来往。王球很爱好文义,只与琅琊颜延之相友善。他身居吏部尚书之职,却很少接纳客人,也不看求官的书信,但选材任官很有次序,朝野人士都称赞他。


史料记载

  • 《宋书·卷五十八·列传第十八》[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