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石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石经
王石经
出生 1833年
逝世 1918年
国籍 中国
籍贯 山东潍县
年代
研究领域
对三代,秦汉文字,极有研究、精于篆刻、鉴赏

王石经(1833~1918)清代篆刻家.字西泉,一字君都,别署甄古斋主,山东潍县人。平生喜好金石,尤精篆刻。乃晚清治印大家之一。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印章。王石经的印章,在当时就最受收藏家、金石家的喜爱,其主要原因是他的印章清雅隽永,端庄大方,而这与他苦苦临摹秦汉之印是分不开的。正是在观摩玺印万方及各种金石拓本的基础上,才练就了他颇为正统的篆刻风格。仔细观赏他的印章,构思奇异,布局巧妙,其光洁整饰与浙派的切刀营造破碎之感迥然不同。特别是他的阴文印章就像万红丛中一抹白,闪闪夺目,令人难以忘却,带给我们无穷的意味。

与他同为好友的大收藏家兼金石学家陈介祺曾经说过:“至汉印,人止知烂铜,而不知铜原不烂,得其力法,愈久愈去痕迹则自佳。”正是临摹夯实了王石经的布局、技法和刀工。使其所刻印章如争其斗妍的奇葩,令人赏心悦目,艳羡不已。难怪吴大澂称其为“天下第一”。可以说,这本《甄古斋印谱》就是民国早期最受追捧的印谱之一。此印谱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涵芬楼初版影印本。而日照五莲县发现的同一印谱则为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版本了。2008年1月北京万隆拍卖会上仅有六成品相的初版本当场成交。《甄古斋印谱》共收王石经为陈介祺、王懿荣、端方等名家治印118方。章法各异,方方珠玑。一代名家匡源、陈介祺、潘祖荫、盛昱、吴大澂、王懿荣分别为其题词。陈介祺、张士葆、吴重意、吴大澂还分别为其作跋,其赞赏之词叠加有余。足见其在篆刻界的地位。其中陈介祺(号海滨病叟)为本印谱的题词是“王君追隶法,名字采中郎。好古天机妙,多材雅士详。印摹镫照汉,帖抚搨追唐。何日编钟鼎,同登尗重堂。”

他与陈介祺、郭麟深有交往,凡陈介祺所藏商、周、秦、汉之钟、鼎、尊、彝、敦、洗、盘等,他都朝夕观赏临摩,所刻石印,一笔一画,均从古印中得来。曾同陈介棋检定万印楼。同全国金石名家王懿荣、盛昱、徐坊、宫本昂等都有交往。所购金石文物及书画多为罕见珍品。他著有《甄古斋印谱》(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潘祖荫见后誉为“天下第一”:徐坊称:“自有金石以来,未有如先生者”。他还辑有古印7册及《西泉存印》, 其篆刻“十钟山房藏钟”、“?斋藏汉瓦当”、“海滨病史”等,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他还精于鉴赏。光绪年间,曾到北京太学参观周代石鼓,又到琅琊山拓过察碑,刻有“游太学观周蚊,登琅琊拓秦刻”及“曾登琅琊,手拓秦刻”等印章。在北京琉璃厂,曾买到无款柏树巨幅,归后从树身找到“松年”二字小款,连同他旧存的宋代李成的松树旧幅,将书室名为“李松刘柏之馆”,由吴大微用篆体书写匾额。他在北京时,还曾买到行书长卷,鉴定为米芾真迹,卷尾有王懿荣、吴大徵题跋。晚年练达摩易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