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秀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秀红
学院教授
国籍 中國
职业 学院教授

王秀红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化学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努力践行几条原则:对工作任劳任怨,对同事诚实为人,对学生教书育人,对科研追求卓越,对人生乐观向上。[1]

人物经历

1983年9月-1987年7月 东北师大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0年9月-1993年7月 东北师大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3年9月-2007年7月 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吉林省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主讲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

《微格教学》

《化学教学评价》

《实验教学研究》等课程

为研究生主讲

《中学化学与现代化学》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等课程

研究方向

科学课程实施。

主要贡献

1.我国初中《科学》课程实施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时间:2005——2007年,主持,4.6万,正在进行中。

2.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2005-2007年,子课题负责人,20.0万

3.可控合成多金属氧酸盐晶态低维纳米材料,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4-2006年,主持5.0万,已结题。

4.吉林省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1-2004年,主持,0.4万,已结题。

5.《化学教学论》网络课程开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2003-2004年,主持,2.0万,已结题。

6.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史教育教学功能的研发与运用,吉林省教育“十一五”规划,2008正在进行中。

7.我国综合科学课程改革经验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主持,2009-2012,正在进行中。

8.新型教育实习模式中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及作用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基金项目,主持,3万,2010-2013

9.中学化学教学模式典型案例及解析, "十二五学科教育系列课程教材"招标项目,主持,5万,2010-2012。

主要科研成果

1.王秀红,马云鹏.实施综合科学课程,理科教师们准备好了吗? ——分科理科教师对综合科学课程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2.王秀红,吕薇.中学化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化学教育,2007(1)。

3.王秀红,高晓伟.科学系统观下的综合科学课程.化学教育,2007(3)。

4.王秀红,赵颖.透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两贴近”理念的落实状况.化学教育,2007(11)。

5.王秀红,冀芳.初中“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化学教育,2007(8)。

6.王秀红,马云鹏.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发展的羁绊与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6(4),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7.王秀红,马云鹏.论我国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组织的发展特征.教育科学,2006(6),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教育学》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8.王秀红,高晓伟.新课标化学教科书插图设计分析及运用策略.化学教育,2006(7)。

9.王秀红,李艳梅.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化学教育,2006(5)。

10.王秀红,范雪媛.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化学教育,2006(2)。

11.王秀红,宋敏.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化学教育,2006(1)。

12.王秀红,高晓伟.中小学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策略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6(5)。

13.王秀红,范雪媛.我国由并列走向融合的综合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科学教育,2006(2)。

14.王秀红,历晶.运用科学史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本质观.化学教育,2005(12)。

15.王秀红,宋敏.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决策能力的一般过程及方法研究.化学教育,2005(5)。

16.王秀红,高晓伟.中学化学新课程中的技术素养.化学教育,2005(2)。

17.王秀红,历晶.毒气之王——芥子气.化学教育,2005(7)。

18.王秀红,李艳梅.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化学教育,2004(9)。

19.李艳梅,王秀红.谈科学探究中的归纳和演绎.化学教育,2006(4)。

20.李艳梅,王秀红.科学探究方法及其训练.化学教育,2005(10)。

21.司艳玲,王秀红.中学化学教学中活动表现评价的实施策略化学教育,2005(1)。

22.司艳玲,王秀红.活动表现评价案例一则——实验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8)。

23.王秀红,冀芳.初中“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化学教育,2007(8)。

24.王秀红,赵颖.透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两贴近”理念的落实状况.化学教育,2007(11)。

25.王秀红,吕微.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涵的历史演变.化学教育,2008(2)。

26.李贵香,王秀红.新课标下山东省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化学教育,2008(7)。

27.王秀红,许岳.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发展历程评析.化学教育,2008(10)。

28.王秀红,于建军.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化学教育,2009(2)。

主要著作

1.郑长龙王秀红周仕东姜鹏李艳梅王静波著.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高中化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郑长龙,林长春林承志,王秀红,王润梅周仕东,姜鹏,李艳梅,王林哲付立海编著.化学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郑长龙主编,郑长龙,李俊吴海建王淑娟何彩霞李桢李秀赵静波,王秀红,周仕东,姜鹏,孙中悦,王林哲,王风云.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素材开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秀红主编.引领新课程-初中化学实施难点与教学策略.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

5.王秀红著.我国综合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获奖记录

1.郑长龙、王秀红,英国的国家理科课程研究,吉林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吉林省教育厅,2002年。

2.郑长龙、王秀红等,《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素材开发》(文本),2004年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优秀资源”,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业委员会,2004,10。

3.王秀红,国家普通话优秀测试工作者,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