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绪:生于1955年,1974年参加工作,1987年入党,先后在内蒙古人事局、旅游局工作,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生前系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在抗击非典非常日子里,他连续一个多月处于紧张地工作状态,昼夜奋战,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2003年5月28日18时30分以身殉职,年仅48岁。

王绪,男,生于1955年,1974年参加工作,1987年入党,先后在内蒙古人事局、旅游局工作,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生前系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办公室主任。[1]

生平事迹

在抗击非典非常日子里,他连续一个多月处于紧张地工作状态,在突发疾病的前2分钟,他还在起草着旅游系统工作总结和下一个阶段预防非典工作方案。当大家把他送到内蒙古医院抢救时,他还怕陪护他的人感染SARS,请求机关的同志离开回单位值班,他说他会马上好转的,总结和方案还没有写完。王绪昼夜奋战,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2003年5月28日18时30分以身殉职,年仅48岁。这是继苏尼特右旗副旗长额尔敦陶格陶殉职后不久,倒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又一位县处级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中央组织部追授王绪“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

岗位殉职

王绪:内蒙古旅游局防治“非典”领导小组成员。

2003年5月28日,内蒙古旅游局办公室主任王绪为完成抗非总结报告,中午加班,突发心肌梗塞,于18时30分去世。

消息传来,旅游局的同事们无不落泪。副局长白薇哭着说:“回忆起王绪的平凡小事,更觉得他特别的可贵,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同事和好兄长。” 临终仍不忘抗非重任。

从4月12日内蒙古旅游局成立防治“非典”领导小组以来,王绪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按照局党组的工作部署,王绪连夜起草了《关于加强全区旅游行业“非典”防治工作的通知》,对全区各盟市和各级旅游企业、旅游场所的“非典”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示。紧接着,他又连续起草了一系列的文件,指导各盟市的旅游企业开展防非工作,同时迅速建立了全区旅游行业“非典”防治信息通报制度,由他及时收集地方和企业信息,及时报出,并把党委、政府防治“非典”的精神迅速传达到各地,保证自治区部署的各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截至到目前,内蒙古旅游系统5万多从业人员,无一感染“非典”或疑似病人出现。白薇说:“这样成绩的取得与旅游局工作部署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与王绪同志的努力工作分不开。”

作为办公室主任,王绪还承担着局机关内部的防治工作。他联系内蒙古防疫站为局办公楼消毒,一连三天,都跟随消毒人员一个屋一个屋地仔细消毒,任务完成了,王绪却因消毒剂的过度刺激,出现了咳嗽、气喘等过敏反应。同事们劝他:消毒剂容易刺激和损伤呼吸道,你就让他们自己去消毒行了,就不要陪同了。可王绪说:“没关系,我不要紧,消毒工作要彻底,不能留下卫生死角。”

王绪对待他的本职一向兢兢业业,能自己干的活,一般不找别人。这一次防非工作事关重大,他更是事事过问。他亲自购置了卫生消毒用具发放到每个处室,并印制了防治“非典”的宣传材料和工作制度,张贴在办公楼和家属楼的醒目位置。王绪亲自带头清扫楼前楼后的卫生,有时候干脆自己一个人干。

在抗非工作的一个多月里,王绪每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早上要整理各地的信息报出去,接着检查办公楼、宿舍楼的消毒情况,处理日常事务。下午,他又督促各地上报信息,并且逐一了解机关职工及其家属的体温和身体状况,整理后上报自治区。有时候,他为了等一个盟市的信息,很晚才能回家;有时半夜骑自行车到自治区防治“非典”:指挥部取材料,连夜赶写,第二天请示局领导,上午再把工作部署下去,然后才能喘一口气。

五一前夕,王绪陪同有关领导对呼和浩特市主要的旅游饭店、旅行社进行全面检查。五一期间,王绪没有休息过一天。那几天,家属楼下水管道堵塞,既影响职工生活,又有传播疫病的危险。但是“非典”时期,没有人愿意来。王绪磨破了嘴,才找到几个环卫工人。他整整陪了三天时间,工人们在家里修理,王绪就坐在外面的石阶上等着。到了午饭时间,有家属看到他一上午在外面晒着,就邀请他回家吃饭。可是王绪说:“非典时期,不能串门。”他自己买了面包,就着矿泉水对付一顿。

紧张的一个半月过去了,旅游局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王绪又开始全面整理总结材料。5月28日,王绪根据局领导的修改意见,加班往出赶总结报告。他中午12点半回家,半个小时后又赶到办公室。下午14点多,王绪突然发病,连笔帽都没来得及合上。就在同事们将他送到医院急救的时候,王绪对前来看望他的白薇说:“总结报告我写了一半多了,不要耽误了上报时间。”不久,他的病情突然恶化,很快就撒手人寰。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让同事们每每忆及,都不禁热泪盈眶。

“订下的规矩对谁也不能改”

白薇至今难忘王绪发病时的情景:“我推门进去,看到王绪窝在单人沙发里,脚搁在凳子上,表情十分痛苦。”“每每想到这一幕,我就觉得做领导的对他关心不够呀!他办公室里没有长沙发,我看他经常加班,累了没有休息的地方,一直建议让他买一个长条沙发。可他总说局里经费紧张,竟舍不得买。”

王绪当办公室主任分管财务,由于旅游局经费比较紧,他一直背着“抠门主任”的称号。白薇刚刚调到旅游局当副局长时,办公室里设备很简单,王绪给她买了沙发和办公桌,但是两个木柜没有换。白薇发现木柜常年没有人用,里面竟然还有蟑螂,就去找王绪,王绪说:“这两个木柜虽然破了点,但打扫一下还能用,局里经费紧张,就不要换了。”白薇很诧异:一个办公室主任竟然会这样对他的领导。后来,白薇慢慢了解了他的为人,才知道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对别人,对自己都是如此。

1995年,旅游局刚组建财务处,向企业收取保证金的工作是最大的难题。王绪挨个企业去做工作,有的企业很困难,交不出保证金,他就出谋划策,给企业想办法,帮着到银行跑贷款,但是国家政策规定收取的保证金,他却一分也不能少。当时收上来的保证金有很大一笔,有人想通过把保证金存到有关系的银行从中渔利,都被王绪拒绝,最终存到了指定银行。

为了节省经费,王绪精打细算。每次遇到局里举办大型的会议,结束的时候他就要到宾馆盯着,能在中午12点以前退掉的客房,他决不拖到下午。2002年,有一位同事出国期间,为了方便联系工作,自己买了一张300元的电话卡,回来后找他报销,但他坚决按规定不予报销。这位同事很生气:“我这也是为了工作!”可王绪只说:“订下的规矩对谁也不能改。”

王绪在不该花的钱上省,但要用得着的钱他一定要花。这一段抗击“非典”,他意识到信息畅通的重要性,请示领导之后,亲自找电信部门,为全局安装了宽带网。就是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王绪把机关和家属楼管理得井井有条。

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旅游局的办公室都集中在一层楼里,平时大家来上班,总能看到王绪的办公室开着,那扇门是他兢兢业业工作的标志,但现在,这扇门却永远关上了。

同事们印象最深的是,王绪每逢假节日排班,都要抢着值第一天的班。这样,不论是五一、十一还是春节,别人可以和家人团圆,他却牺牲了这一切。1995年到1997年,王绪的父母相继去世,那时正赶上单位机构改革,他的任务特别重,他硬是坚持工作,没有回家,到后来都报有遗憾。

王绪早就患有心脏病,但他一直隐瞒,直到他去世,许多同志都感到突然。办公室年青同志多,有学习的机会,王绪总是对他们说:“去吧,这里有我呢。”他自己承担了写文件、送材料、联系事务、接待等大量工作。这一次“非典”期间,本来办公室任务就很重,但副主任小郭有机会参加党校学习,他主动安慰她:“你去吧,我能应付得了。”就这样,他一个人干着全科室的活,不停地加班加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王绪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办公室分管财务工作,但王绪一开始对财务完全是外行,他就坚持自学,白天上班,晚上去上课,最终考取了高级审计师职称。

王绪很爱自己的儿子,常常教育孩子要考上一个好大学。孩子喜欢纯蓝墨水,有一次在他办公室看到一瓶想拿回家,他严肃地说:“儿子,记住,公家的东西连一个大头针也不能往回拿。”

王绪走了,同事们很惋惜他在的日子里,没有很好地珍惜那一段共处。在他的事迹汇报会上,同事们说:"如果我们不把他的这些精神发扬下去,我们实在对不起自己的良心!”。[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