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邦畿

於 2019年2月19日 (二) 10:01 由 One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王邦畿(1618—1668),字誠齋,明隆武元年(1645)舉人,紹武時以薦官御史。桂王即位於肇慶,邦畿舍家從之。桂王西奔雲南,追隨不及,避地順德龍江。晚年禮僧函是於雷峰出家為僧,法名今吼,與程可則、梁佩蘭等,結蘭湖社,合稱「嶺南七子」。 著有《耳鳴集》。有子王隼,亦出家為僧,取名古翼。   死於安逸,被當地人民所紀念,在一些史書有其資料記載。   王邦畿、陳子壯、黎遂球、梁朝鐘、蘇曼珠、張穆等都是嶺南的著名詩人,都有詩集傳世,產生了「海雲詩派」和「海雲書派」。   清廷在廣東實行恐怖統治,抗清義士大多全族破亡,嶺南於高壓之下,士子戰戰兢兢,復國之志漸漸消磨,嶺南詩風也從慷慨激越轉變成深沉含蓄,士大夫反清復明的追求逐漸從行動轉變成寄託,如王邦畿的《過易水》詩:   《過易水》王邦畿   地入幽州白日沉,寒雲莽莽水陰陰。   亦知匕首難成事,只重荊軻一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