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采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采甫
别名 承烈,人俊,采甫,以号行世
出生年 1866
死亡年 1918
教育背景 淡水县生员
参与社团 瀛社
著作 不详
作品出处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台湾日日新报》 ,
《咏李烈姬诗集》 ,《剑潭馀光》 ,《寿星集》 ,
《环镜楼唱和集》 ,《东宁击钵吟前集》 ,
《网溪诗集》 ,《台湾诗录》 ,
《台海诗珠》 ,《台海诗珠》 ,
邱秀堂辑《鲲海粹编.台北七君子诗存》
出版作品 不详

王采甫(1866~1918),名承烈,字人俊,号采甫,以号行世。

生平

清淡水艋舺(今台北市万华)人。光绪十七年(1891)淡水县生员,游泮后拟赴秋试,适逢乙未割台之变,未成行。于是绝意仕途,闲居寄情诗酒,并设塾授课。明治四十二年(1909)春,与林湘沅谢汝铨洪以南诸贤,倡设台北“瀛社”,为该社中坚社员。生平致力吟咏,直抒胸臆,诗风平易流畅,时以诙谐笔调,反映现实生活。乡里父兄素重其品德,门生几达千人,台湾作家王诗琅亦曾从其学。

著作

王人俊著作虽丰,惜遭兵燹而散失1。2004年厦门大学出版《台湾文献汇刊》收录其《杂文诗辑钞》2,乃王人俊辑钞前人诗文佳作,属于王氏之作极少。生平诗作大多发表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并收录于《咏李烈姬诗集》、《剑潭馀光》、《寿星集》、《环镜楼唱和集》、《东宁击钵吟前集》、《网溪诗集》、《台湾诗录》、《台海诗珠》、邱秀堂所辑《鲲海粹编.台北七君子诗存》,以下据此辑录编校。

七言绝句

予于旧历端午后一日断发,以赴瀛桃二社联合大会,草此,以博一笑,惟大方家谅之(八首录四)
欧风天鼓[1]向东来,廿载曾吟头发哀。际[2]此大同[3]机已到,何须顾惜又迟回[4]。(其二) 数年思欲附文明,未得父俞[5]不敢行。何幸椿堂[6]亲下剪,毁伤差慰老人情[7]。(其三) 不留辫发异诸朋,一样光头美共称。好似无遮开大会[8],翩翩[9]列坐尽诗僧[10]。(其四) 瀛社[11]风流[12]断发行,予为殿后[13]久言明。诸公此日都无恙,祝○[14]何妨为一赓[15]。(其八)

【题解】
本组诗为七言绝句,收入《全台诗》第拾陆册。日治时期第五任总督(1936-1915)佐久间佐马太采取强硬手段,将“断辫发”列为“保甲规约”的项目,强制民众剪去辫发,象征卫生、进步、文明,思想新颖且赶得上流行,不落人后。台湾古典诗人多采取不合作态度,直到不得不剪发为止。台北瀛社创立于明治42年(1909),社长洪以南即主张西化、剪发、放足,往往被冠上“亲日”标签,然而实质上为发自对于“现代文明”的追求与向往。本诗原见于1915年7月25日《台湾日日新报》“诗坛”栏,诗中写到欧美风潮锐不可挡,世界大同的愿景即将实现,诗人想要剪发,以跟上世界潮流,跻身文明行列,幸好父亲支持剪发,诗人在端午节隔天由父亲帮他剪发,他以剪发后的光头造型参加诗社联吟大会,他是瀛社诗人中最后一批剪发的社员,在诗会上看到诗人们都是清爽的诗僧造型,让他倍觉亲切。

【延伸阅读】
1. 沈蓝田〈贺许梓桑君剪发改装〉,《全台诗》第拾参册。
2. 张德明〈长男耀堂剪发有感〉,《全台诗》第贰拾壹册。
3. 林兰馨〈贺倪炳煌君断发〉,《全台诗》第拾玖册。



  1. 天鼓:天神所击之鼓,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从1895年到1915年,台湾已经被日本殖民20年,意谓欧美风潮挟著巨大声势向亚洲国家袭来,日治时期台湾社会当然也逐渐欧美化。
  2. 际:当、值、逢。
  3. 大同:最和平安乐的盛世。意谓随著全球欧美化,世界大同的时机将要到来。
  4. 迟回:徘徊犹豫。
  5. 俞:表示答应、允诺的意思。
  6. 椿堂:比喻父亲。
  7. 毁伤差慰老人情:毁伤,毁坏损伤,典出《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差,尚、略、还。老人,此指年迈的双亲。意谓幸好是在父母的同意和见证下断发,才不至于违背孝道。
  8. 无遮开大会:开无遮大会。无遮,佛教语,无有遮障,即不分贵贱、宗教、男女、十分法界、六道群灵、有情众生,借由法会,达到平等无碍。无遮大会是佛教公开的法会,不论贤圣道俗贵贱上下,一律皆可参与,平等行财、法二施,印度国俗常举行之,中国六朝时,亦多仿行。典出《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
  9. 翩翩:形容举止洒脱、自得自喜的样子。
  10. 诗僧:原指通晓文艺,善于诗作之僧,又称文僧。断发如剃发,比喻剪发后的诗社联吟大会上的诗人排排坐,看起来像是佛教法会现场。
  11. 瀛社:台湾传统诗社,创于明治42年(1909),由《台湾日日新报》汉文部记者谢汝铨,连同洪以南、倪希昶、赵一山、林兰馨创社,洪以南为首任社长,谢汝铨为副社长。创社之后,每月召开吟宴作诗,每年召开大会,由颜云年推动,并与桃园桃社、新竹竹社时开击钵联吟大会,颜氏任三社联吟会会长。瀛社与栎社、南社为台湾日治时期三大诗社之一。2005年正式立案,改名为台湾瀛社诗学会。
  12. 风流:风化流行。
  13. .殿后:原指行军时,列于队伍之后,含有掩护作用。此指最后一波,诗人自认在瀛社中,自己是最后一批实行剪发的古典诗人。
  14. 祝○:原文无法辨识,拟为祝贺。
  15. 赓:音ㄍㄥ,赓酬,作诗互相赠答,典出宋朝张耒〈偶作〉:“赖有西邻诗句好,赓酬终日自忘饥。”

参考资料